鋼貿企業經營和管理認識和理解

  鋼貿企業目前面臨著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利潤空間逐漸縮小、流通環節集中度低、無序競爭嚴重、融資難和抗風險能力低下等問題。小編把整理好的鋼貿企業經營和管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國內鋼鐵貿易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

  戰略合作方式-供應鏈整合服務與盈利模式轉變

  鋼鐵產業供應鏈長,且我國鋼鐵生產企業對於使用者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較弱,因此這也給具備一定資金和人力資源的鋼貿公司有了發展壯大的機會。此類鋼貿公司通常與鋼廠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係,同時深入研究下游客戶的供應鏈特點,選擇客戶供應鏈環節較弱的部分進行全面的整合之後提供鋼鐵貿易,這不僅為客戶降低了整體的運營成本,同時鋼貿企業也可以贏得穩定的現金流和較為豐厚的利潤。這種方式對企業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需要對下游的用鋼企業包括用鋼企業產品市場有深刻的認識。

  目前,我國鋼鐵流通市場整體效率並不快,盈利模式的轉變也成為了鋼貿公司新的發展點。新的盈利模式下,鋼貿企業通過整合鋼鐵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打造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交易平臺,目的為加快鋼鐵流通效率,同時自身也賺取一定的平臺交易費用。

  出口貿易-渠道增值和社會化功能服務

  我國鋼鐵產能過剩,而鋼鐵的國際需求的存在使得鋼貿商具有出口鋼鐵的商機,從而形成出口貿易的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同樣分為自營與代理兩種。自營體現的是渠道價值,而代理的服務價值就在於出口的一系列社會化服務的整合,如報關、商檢、退稅等。

  自營方式,即鋼貿公司的外貿業務員以上游合作鋼廠的資源為基礎,以BtoB網站開發、參加展覽會等形式進行外貿渠道的建立,從而根據上游供應商的生產情況、交貨期等因素處理詢盤,得到訂單。在得到訂單後與外商簽訂合同的同時,鋼貿公司與上游供應商簽訂採購合同,在外銷合同規定時間內裝船發貨。

  代理方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上游的供應商沒有出口資質,但是有海外訂單。所以必須通過具備出口資質的鋼貿公司進行出口,而鋼貿公司憑藉其社會化功能的整合服務賺取一定的代理費,通常是在結匯之後,鋼貿公司與供應商進行結算。二是上游供應商具備一定的海外銷售能力和訂單,但由於流動資金週轉原因,需要鋼貿公司在貨物出廠或裝船之前進行買斷後出口。這種方式實際為代理,在形式上為自營。鋼貿公司在提供社會化功能整合服務的同時,也為供應商做了墊資的功能,使得供應商更快的得到貨款,所以這種方式的代理,其代理費較第一種要高,同時也對支付貨款計息。

  增值服務商-加工配送服務

  在傳統的 “鋼廠-各級經銷商-終端使用者”的鋼鐵產品分銷模式下,鋼鐵企業負責各種鋼鐵產品的生產,各級經銷商負責配送銷售,在這一過程中,終端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沒有得到體現和重視。由於鋼鐵產品的使用者基本上是各種加工製造企業或者建築企業,它們在使用各種鋼鐵產品時往往會有某些特殊要求,而鋼鐵企業由於其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不可能照顧到各種使用者的多樣需求,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終端使用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鋼鐵產品進行若干次再加工,其中相當部分在使用者端的再加工並不屬於使用者的核心價值組成部分,因而常常是成本高效率低。這在客觀上要求某種能夠改變這種狀況的新型企業的產生。加工配送服務正是應這種需要而產生的。

  鋼材貿易商通過建立完備的、現代的加工配送服務體系, 把鋼材源頭與消費終端之間的流通環節連線起來。一般規模的鋼鐵貿易商會與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倉庫或者鋼材所在倉庫進行合作,當客戶提出加工需求的時候,則委託倉庫進行加工,之後將加工完成的鋼材配送至客戶處。而大型貿易商,則根據自己客戶群的特徵,建立自己的加工服務中心,與供應鏈管理結合,形成一定規模的供應鏈網路配送體系。

  社會庫存採購-市場資訊服務

  這種方式一般存在於中小型的鋼鐵貿易商,本身資金實力有限,但是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源,對鋼鐵流通市場相對熟悉,也能夠提供優良的服務給終端使用者。貿易公司的業務員通常是深入挖掘終端使用者的用鋼需求,當客戶提出採購意願的時候,業務員立即在流通市場上找相應牌號與規格的鋼材,在客戶打入貨款之後,再支付給上家提貨配送給客戶。這種方式在行業內稱之為“搬磚頭”。隨著IT資訊科技的普及,流通市場的庫存資訊一般都是比較直接和透明,所以相應速度比較快,這也是一些鋼材單次用量較小的終端使用者找此類貿易商的原因。這種方式操作對於鋼貿商來講,風險很小,但是因為市場價格資訊越來越趨於透明,毛利較低。

  代理採購-資金融通服務

  包括國內貿易代理和進口貿易代理。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鋼貿公司多采用這種經營模式,行業內稱之為“托盤”業務。國內貿易代理業務,即某公司或加工廠或終端使用者,委託鋼貿公司到鋼廠訂貨並支付一定比例的貨款定金***一般在10~20%,鋼貿公司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控制***,鋼貿公司貨款全額打入鋼廠後提貨,而客戶則要在我司向生產廠家付貨款之日起一定期限內***一般在45~60天***,一次或幾次提貨完畢,鋼貿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續費。也就是鋼貿公司在採購前已找好了銷售下家,並簽訂了銷售合同,鎖定了價格。這種方法收益很低,但風險很小,因為市場價格上漲則客戶享受利潤;市場價格下跌則客戶承擔風險。鋼貿公司不享受超額利潤也不承擔市場風險。進口貿易代理和國內貿易代理類似,只是支付方式一般為國際貿易常用的信用證,貨物到港之後,鋼貿公司根據收到的提單等單據對開證行付款,之後客戶在一定期限內提貨完畢。如果鋼貿公司開出的是遠期信用證,則這種方式可以大大減小鋼貿公司的現金支付壓力。

  因為我國金融體制不夠完善且金融業發展未完全適應和匹配我國實體經濟的需求,所以這種以貿易為形式,資金融通為目的代理業務,給客戶緩解了流動資金的壓力,同時,因為貿易商對鋼鐵市場的熟悉和渠道的把握,這種方式對於貿易商來講也是較為安全和可控的。

  自營方式-市場操作增值

  鋼貿公司直接向鋼廠或鋼材銷售單位付貨款採購鋼村,放在倉庫、碼頭、車站或鋼材交易市場進行銷售。採購前沒有確定銷售下家,價格隨行入市。也叫零售。這種方法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市場價格上漲則利潤豐厚:反之,市場價格下滑,則無人問津,造成虧損,如果不出貨則資金壓力沉重,無法掌握銷售速度。

  在國內現貨市場的中小型貿易商採用此種經營方式居多,因為對於鋼鐵市場的走勢判斷有經驗基礎,所以只要一年中把握住幾次鋼市上漲的機會,就有盈利的可能。當然這種經營方式本身風險控制的手段是比較弱的,且具有一定的賭性。

  中國鋼鐵業流通領域大洗牌即將來臨

  行業增速放緩、供需矛盾或有所緩解

  產能過剩、供需矛盾尖銳一直是中國鋼鐵行業痼疾之一,而2010年鋼鐵行業產量增幅明顯放緩、廠家去庫存力度明顯加快。

  2010年前10個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1.65億噸,較去年增加17.5%;其中歐洲為29%,日韓28%,相比之下,中國的粗鋼產量出現負增長。6月份以來,投放到市場上的資源量呈現同比下降態勢,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這種情況只有2008年四季度出現過。

  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嚴厲調控和大規模節能減排是出現這一現象的兩個重要原因。從4月上旬開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而國內生產的近50%的建築鋼材,都用於房地產市場,這些調控措施直接影響了對螺紋鋼、線材等建築鋼材的需求。4月份是今年鋼鐵產量的第一個轉折點,產量增速急速放緩。

  另一方面,2010年是落實“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決戰年。2010年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上升0.09,而本年度的減排目標是要實現全年降5.2。鋼鐵行業佔我國能源消費的1/6~1/5,在這次減排風暴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從8月底、9月初開始,河北、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對地區內高耗能鋼鐵企業進行限電限產,並逐步向全國推開。在鋼產量最高的河北省,唐山地區9月限電力度曾一度達到限電70%,因此,下半年鋼產量一度出現負增長。

  行業風險加劇鐵礦石金融化趨勢明顯

  2010年之前,中國鐵礦石存在兩種定價機制。一種是鐵礦石需求方與供應方每年通過協議談判,達成年度協議價。還有一種是在年度協議價格的基礎上的現貨進口價格。而2010年4月,國際三大礦商強硬地改變了“遊戲規則”,年度協議價機制被季度協議價機制取代,新的季度價格依據最近3個月的現貨平均價格,新的定價規則越來越向現貨定價機制靠攏,甚至希望使用指數定價。

  這樣實際上就把鐵礦石變成了一個金融產品。它的定價已經變得遵循一些金融產品的規律,而不像過去那樣是商品供需關係決定價格,真正影響價格的因素已經發了決定性的變化。背後的國際炒家,把鐵礦石、鋼鐵作為金融產品進行短期的炒作,作為套利、保值的金融工具,這是鋼鐵行業上游很明顯的一個變化。

  鋼鐵產品本身也出現了類似的金融化趨勢。鋼鐵產品目前有金融期貨和電子盤,電子盤也被稱為現貨遠期,屬於準期貨。期貨的特點就是產品可以完全買空賣空,而現貨遠期是以訂單為基礎的,產品還沒有生產,可能在3個月後才從生產線出來,但產品是有生產能力保證的,介於現貨和期貨之間。無論如何,這些期貨和電子盤都已經越來越加速了金融屬性的體現。而且,這些期貨、電子盤的價格已經越來越多地影響真正的現貨價格。

  期貨、電子盤實際上都是金融產品,它們的定價很少取決於供需關係,和期貨及股票沒有本質區別,易受到流動性的影響。

  原料和產品本身的金融化已經給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加劇了行業風險。鋼企將不僅面臨價格波動的風險,在採購數量、採購週期、庫存及生產計劃等環節也都存在著風險隱患。

  大規模併購整合

  鋼企集中度偏低是中國鋼鐵行業發展中的另一個突出難題,據中鋼協統計,我國粗鋼生產企業排名前五的鋼企只佔全國鋼產量的不到30%。2010年,鋼企併購重組進一步深化,特點有二:

  一是跨區域整合的興起。原來的鋼鐵行業併購整合主要集中在省內,如鞍本重組,跨區域整合是2010年鋼鐵行業的一大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鞍鋼和攀鋼重組,新成立鞍鋼集團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大鋼企。

  二是跨所有制的整合。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北鋼鐵併購河北敬業、唐山鬆汀、邢臺龍海、永洋鋼鐵、吉泰特鋼等5家民企的專案,山東鋼鐵併購日照鋼鐵也是跨所有制的。但是,跨所有制併購在併購後的整合問題上風險很大,建龍鋼鐵併購通鋼就是典型整合失敗的案例。

  總體來說,整合已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隨著《促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指導意見》的出臺,鋼鐵行業的重組併購有望在規模上進一步擴大,速度上進一步提高。

  鋼鐵流通企業也在進行積極的轉型

  流通領域正從單純的貿易逐漸轉變為按服務展開:原來的鋼鐵流通是低買高賣,依靠價差贏取利潤,這是做貿易的方式;而在未來,流通企業已經不是單純賣產品,而是依託鋼材,通過加工、切割等附加服務來賺取利潤,企業由貿易商向服務商轉型。

  流通方式由實體貿易向虛擬電子貿易轉變,很多企業已經不再向鋼材企業要貨,而是直接在電子盤上訂貨,然後再按線上的流程來按部就班地完成訂貨。

  服務化、金融化、電子化,所有這些服務模式有整合化趨勢。以物理園區作為載體,讓貿易流通更加集約、規模化。過去鋼鐵流通領域低效、分散、附加值低的情形正趨於好轉。這也是上游鋼企併購整合對下游的流通領域的必然要求。

  一些大的流通商,如五礦、浙江物產、中鐵物資、中鋼等,都在積極轉型。未來的幾年,很有可能成為鋼鐵流通領域大洗牌的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