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可以入藥的地方有哪些

  枇杷不僅好看而且還非常的美味,更重要的是枇杷可以入藥對人的健康也非常的有功效。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枇杷可以入藥的地方,資料僅供參考。

  枇杷可以入藥的地方

  枇杷葉,別名杷葉、蘆桔葉、巴葉等。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薔薇科枇杷的乾燥葉。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經。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噦逆不止等病症。正如《食療本草》所謂:“煮汁飲,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本草綱目》所謂:“枇杷葉,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枇杷葉含有皁甙、苦杏仁甙、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其中的苦杏仁甙經人體吸收以後可分解成氰酸和苯甲醛,這兩種物質還具有抗癌和止痛的作用。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忌用,以免加重病情。枇杷葉藥用有生用和炙用之分,二者功用有所不同,臨床使用應加以區分。

  生枇杷葉: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乾燥備用。本品長於清胃降逆止嘔,主治胃熱嘔吐、噦逆不止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劑3~9克。

  蜜炙枇杷葉:取枇杷葉絲,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為止。每100千克枇杷葉絲,用煉蜜20千克。本品長於清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劑3~9克。

  此外,枇杷根和枇杷核也可入藥。其中枇杷根味苦,性平。能清肺止咳,鎮痛下乳。主治肺結核咳嗽、風溼筋骨痛、乳汁不通等病症。常用量為6~15克。而枇杷核味苦,性寒。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清肺止咳。主治疝痛、淋巴結結核、咳嗽等病症。常用量為3~9克。

  枇杷簡介

  枇杷,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花可入藥。樹高3~5米,葉子大而長,厚而有茸毛,呈長橢圓形,狀如琵琶。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稱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枇杷的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有五塊花瓣,直徑約2釐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為蜜源作物。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有各種果糖、葡萄糖、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當中胡蘿蔔素含量在各水果中為第三位。中醫認為枇杷果實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時要剝皮。除了鮮吃外,亦有以枇杷肉製成糖水罐頭,或以枇杷釀酒。枇杷不論是葉、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

  川貝枇杷糖漿副作用

  通常化學止咳藥通過作用於大腦中的咳嗽中樞、暫時抑制住咳嗽反射而發揮作用,有可能讓人產生依賴性。但是川貝枇杷糖漿是中藥製劑,本品是用川貝母、枇杷葉、北沙蔘、桔梗、苦杏仁、甘草、薄荷腦、杏仁水製成的,其中並不含有依賴性的成分。

  現在,按中醫的說法,咳嗽是因為肺有熱而生痰,而貝母味苦性寒,能洩熱;貝母在秋天採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辛、白都屬金,肺也屬金,凡此種種,就註定了貝母是潤肺化痰的良藥了。而且川貝枇杷糖漿的原料都是精挑細選的,保證藥品品質。同時,川貝枇杷糖漿採用獨特工藝確保有效成份不受損害。所以,由此看來它基本上是沒有依賴性的。

  但是川貝枇杷糖漿含有國際奧委會禁用的興奮劑成分普拉雄酮,應當在其標籤或者說明書上用中文註明“運動員慎用”字樣。

  服用川貝枇杷糖漿的注意事項

  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

  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對川貝枇杷糖漿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