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適合吃什麼

  中暑是夏季多發病,家中要常備一些預防中暑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那麼中暑了吃什麼藥?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暑了適合吃的藥物

  炎炎的夏日,如果我們不做好預防措施,那麼我們會很容易中暑的。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是很有必要的,這些藥物有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人丹丸、十滴水等,具體下面來看看。

  1、藿香正氣水

  藥物組成:蒼朮、陳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功效主治:能散熱解暑、解毒闢穢。主治中暑、腹痛洩瀉、痢疾等症。

  服用方法:分為膠囊和口服劑兩種,一天服用兩次,兒童減半。

  2、人丹

  藥物組成:薄荷冰、滑石、兒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陳皮等。

  功效主治:具有開竅安神、清熱祛暑、解毒闢穢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脹、噁心嘔吐、腹痛洩瀉等症。

  服用方法: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兒童適當減少。因感冒引起噁心等症時,不要服用人丹。

  3、清涼油

  藥物組成:薄荷腦、薄荷素油、樟腦、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腦油。

  功效主治: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用於感冒頭痛,中暑,暈車,蚊蟲叮咬。

  用法:頭痛頭暈時,取少量塗於印堂穴和太陽穴,能提神醒腦,給人以涼爽、舒適之感。注意外擦時要遠離眼睛,一旦進入眼睛速用清水沖洗。

  4、十滴水

  藥物組成:樟腦、乾薑、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功效主治:適用於夏時中暑、頭昏頭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患者。

  服用方法: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開水中,攪勻服下。烈日下勞作、旅行時,凡有煩熱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熱。兒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兒生痱子。

  5、六一散

  藥物組成:滑石、甘草。

  功效主治:感受暑溼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洩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

  服用方法:每次6-9克,泡水當茶飲。購買時要注意,此藥為粉末狀,不是膠囊。

  6、清暑益氣丸

  藥物組成:人蔘、炙黃芪、白朮***麩炒***、麥冬、五味子***醋制***、葛根、澤瀉、黃柏、升麻、蒼朮***米泔炙***、當歸、青皮***醋炙***、陳皮、六神曲***麩炒***、甘草。

  功效主治:祛暑利溼,補氣生津。用於體弱受暑引起的頭暈身熱,四肢倦怠,自汗心煩,咽乾口渴。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薑湯或溫開水送服。

  另外,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注意,上述藥物僅適用於輕症中暑病人,如果中暑症狀比較嚴重,例如大量出汗失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就需要儘快送往醫院進行急。

  中暑後的注意事項

  1、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溼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