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彩泥拼盤教案

  讓幼兒嘗試用彩泥製作豬八戒的形象,練習團、搓、壓、對接等泥工技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師徒四人行

  【主題名稱 】主題五《神通廣大美猴王》 次主題一《走進西遊記》

  【活動名稱 】《師徒四人行》

  【課程設計人】林樂娜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目標 】

  1、發展概括性觀察能力,能抓住師徒四人的典型特徵。

  2、嘗試用彩泥製作豬八戒的形象,練習團、搓、壓、對接等泥工技能。

  【活動準備 】

  1、幼兒有一定的泥塑活動經驗。

  2、彩泥、塑料棒。

  3、豬八戒泥塑步驟圖,見幼兒用書第3冊第7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我們先來唱一首歌,請小朋友隨音樂唱《猴哥》。***進入情境***

  ***2***歌唱完了,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長得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自由回答***

  師總結出各自的明顯特徵:

  孫悟空,外號美猴王,,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熱愛自由。

  豬八戒,孫悟空常稱他“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犯錯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它雖好吃懶做,卻心地善良,待人熱情。

  唐僧,誠實善良,一心向佛。他沒什麼本領,經常不能識破妖怪的詭計,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後,只會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後跟隨唐僧西天取經,對師傅忠心耿耿。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材料及方法,引發幼兒泥塑的興趣。

  ***1***師:看,老師在捏麵人的老爺爺那裡買了四個泥人,小朋友們,好玩嗎?請小朋友看看他們是用什麼做成的?***幼兒回答***

  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個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學捏麵人的老爺爺,捏一個你喜歡的《西遊記》裡的人物。

  ***2***師:捏泥人可不是一樣簡單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還要用到很多東西,小朋友們可要聽清楚老師手裡的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怎麼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紹輔助材料,師幼共同討論這些材料可以幹什麼用。

  教師重點示範對接的技能。

  2、師:下面我們小朋友就開始你的泥塑創作吧。

  引導幼兒獨自進行泥塑創作。讓幼兒參照幼兒用書中豬八戒泥塑步驟圖進行塑造,指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的彩泥表現人物特徵,同時注意面部特徵的塑造要精細,啟發幼兒運用輔助材料***牙籤等***進行人物身體不同部分的對接。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趕上捏麵人的老爺爺了,現在老師為你們和泥人照張相吧。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手工區繼續進行泥塑創作。

  篇二

  漂亮的波板糖

  【活動目標】

  1、欣賞波板糖,感知波板糖的形狀美與色彩美。

  2、學習用彩泥製作波板糖,鞏固團員、搓長、盤條等技能。

  3、體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大小、形狀、色彩的波板糖、彩泥、泥工板、小棒。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出示波板糖,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波板糖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你吃過什麼樣的波板糖?

  老師這裡還有很多漂亮的波板糖,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激發幼兒製作願望。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很有趣的波板糖,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橡皮泥波板糖***

  2、提問:它是用什麼做的?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

  ***幼兒討論***

  三、教師示範製作波板糖。

  師:先取一塊綠色橡皮泥放在掌心:橡皮泥,團一團,變成什麼了呀?***小圓形***

  把小圓形放在泥工板上搓一搓,搓呀搓,搓呀搓,哎呀,你們看,變成什麼了?***幼兒自由想象***

  小手掌來幫忙,用力壓一壓***哎喲哎喲哎喲哎喲壓扁了***

  再取一塊白色的橡皮泥,也把它團圓、搓長、再壓扁,把白色的長麵條放在紅色的上面,兩根長麵條一起抬起頭向前卷,卷呀卷,卷呀卷,捲成一個波板糖,波板糖還缺什麼呀?

  小棒來幫忙,哎呀,小棒插在哪裡呢?

  師:波板糖完成了,漂亮嗎?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動手試一試,製作一個你喜歡的波板糖吧。

  教師巡迴指導,關注個別能力差的小朋友,並及時給予評價。

  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波板糖插在泡沫板上。

  五、作品賞評。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說說自己製作的棒棒糖,集體給予肯定。

  篇三

  《有趣的橡皮泥》反思

  《綱要》在藝術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藝術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發揮主動性是關鍵,主動性來源於興趣,幼兒對事物一旦有了興趣,往往會集中注意,仔細觀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點。如新奇、特別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兒興趣,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和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象。美術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採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使幼兒通過合作與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與經驗。

  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泥塑教學活動,我看到了幼兒對橡皮泥的歡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為依據,以兒歌、遊戲等的形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看啊,老師要變魔術了。”邊搓邊說:“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他們個個睜大著眼睛,看著我手中的橡皮泥,當看到橡皮泥真的變成了一細長條時,都拍著小手歡呼:“哦,變!哦,變!”借勢引導,我鼓勵他們也來試試。孩子們學我的樣子,取了一小團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來回滾動,嘴裡還唸唸有詞“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可是他們的五個小手指不會併攏,細長條變不出來。當我將“五個手指並併攏,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訴他們後,大部分小朋友很快變出長條,個別小朋友則還是近似“橢圓形”,但他們也為橡皮泥的形狀有所改變而歡呼、自豪。

  《綱要》中強調“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理解並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提倡個性化。藝術表現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方式,幼兒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和創造是個體審美的一種反映。幼兒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別於成人,他們在表現作品中的形、色、空間時有其獨特的創造。同時,每個幼兒根據個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的表現方式,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長處,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個孩子就像一把鎖,只有教師能用愛心、細心、恆心去認認真尋找,一定會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