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預防感冒小常識有哪些

  秋季由於氣候多變,同時經過夏季,人體消耗較大,免疫力下降,這時候人們就很容易感冒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季預防感冒小常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秋季預防感冒小常識

  1、平時多飲水

  秋高氣爽,體內的水分容易流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保證身體的水分充足,不要讓身體脫水,特別是感冒之後一定要多飲水,多喝水能有利於身體排毒,預防感冒。

  專家建議,要保持飲水量,然而不要一次大量飲水,應間斷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過300毫升,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喝,不要接連著喝,這樣對腎的負擔太大。一天的飲水量要在2000毫升左右。

  2、空氣流通

  早晨起床後,及時開啟窗戶,呼吸室外新鮮空氣,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每次15分鐘為宜,既保持了室內空氣清新,又抑制了細菌的滋生。

  秋冬季節乾燥的空氣會讓呼吸道感到不適,在床邊或沙發邊放置加溼器,可以讓你呼吸更順暢。使用前,最好徹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過其散播。

  3、用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治療口腔疾病,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衛生習慣。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此方法有預防作用,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準備一瓶陳醋或者白酒,經常開啟蓋子聞一聞,可提神醒腦,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

  4、按摩鼻子

  約有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由於鼻咽部是最初感染的部位,因此,鼻部按摩能有效預防感冒。

  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約20~30次,然後用摩擦發熱的手掌,輕輕按摩鼻尖和鼻翼。另外,每天堅持用冷水洗鼻子,不僅可以清除汙垢和病菌,還能增強鼻孔及整個上呼吸道對寒冷的適應性。

  5、飲食少食辛鹹

  保證三餐按時定量,飲食清談、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勿偏食或挑食;避免大魚大肉或暴飲暴食;禁止酗酒。在此基礎上,有目的地多食一些可增強免疫功能的各種深色蔬菜水果、菇類、藻類食物如冬莧菜、小白菜、西藍花、蘆筍、西紅柿、葡萄、柑橘、獼猴桃、紅棗、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來講,此時食物的選擇應少辛、鹹,多酸、甘,忌苦、燥。即應少吃蔥、姜、韭、蒜、椒等辛辣和醬料、醃菜等鹹味過重之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或甘味的食物如梨、棗、柿、柑橘、香蕉、枇杷、山楂、蓮藕、山藥、百合、菠菜、蘿蔔、蜂蜜、冰糖、食醋等。至於帶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苦筍及燥熱食物如油炸食品、烈性酒等則應儘量不吃。

  6、早晚加衣

  老人、小孩和一些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的人,在早晚出門時一定要帶一件外套。“春捂秋凍”之說也要因人而異,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裝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到舒適、防護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秋季時節的晝夜溫差加大,我們要注意保暖,對於心腦血管疾病和支氣管哮喘類疾病的患者要加強保暖,隨時增減衣物。

  7、保證8小時睡眠

  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患感冒的機會將升高三倍。耶魯大學的專家們發現,睡眠紊亂或缺少睡眠都會影響免疫系統活動。並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秋天夜間溫度比夏日低很多,有些人入睡前依然和夏天一樣開著門窗或者猛吹空調電扇,往往在半夜手腳冰涼被凍醒,第二天感到不適。所以需要注意保暖,儘早更換薄厚適度的春秋被,睡覺前也儘量不使用空調電扇,適時關啟門窗避免風邪入侵,保證睡眠質量。

  8、適當的鍛鍊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適當的鍛鍊都能夠提升身體的免疫力。輕柔或適度的鍛鍊能對免疫系統的功能形成刺激;而大約90分鐘的高強度鍛鍊會導致應激激素和抗炎分子的釋放,對免疫系統的功能形成抑制,導致人們更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

  對於兒童,鍛鍊方法也不必過於苛刻,不然會讓他們產生反感的心理。根據他的愛好進行簡單的跑步、打籃球或者踢足球等等,每天能夠有一個小時的戶外遊戲時間是最好的。

  9、用熱水泡腳

  天冷時人的四肢末端較冷,每晚用40℃至50℃的水泡腳15分鐘。泡腳時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可再加入熱水,使人對溫度能慢慢適應,不應一次倒入太燙的水,以免造成低溫燙傷。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中醫認為感冒多是因感受外邪,肺衛功能失調所致。而藥浴泡腳就是以宣肺解表、發汗排邪為原則。現代研究表明黃芩、桑葉、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同時還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藥浴浸泡雙腳可以改善血液迴圈,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消炎、抗菌,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及預防感冒的復發。

  10、避免接觸傳染源

  儘量少與感冒的患者接觸。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要和那些患病同事保持一定距離;如果你要和他們握手或交接東西,就必須確保及時洗手。如果患病同事就坐在你周邊,不要摸臉會成為保護你自己的有效方法。在感冒患者們長時間咳嗽時,你應有意識用高翻領或圍巾捂住鼻子和嘴。

  儘量少帶孩子去人多、空氣汙濁的地方,儘量避免到有感冒患者的親戚朋友家做客,減少被傳染的機會。家中有人感冒時最好少與孩子接觸或讓患者戴上口罩。

  感冒喝什麼湯好

  1、西洋參麥冬雞湯

  具體做法:雞肉100克,西洋參切片10克,麥冬15克。先將西洋參切片,麥冬與雞肉一起放進燉盅內,加清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飲湯食肉。西洋參雞湯有大補元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驅除病毒的功效,是秋冬季食療養生的佳品。

  2、黑木耳枸杞烏雞湯

  具體做法:雞肉100克,枸杞30克,黑木耳15克。先將黑木耳水發,生薑切片,枸杞與雞肉一起放進燉盅內,加清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飲湯食肉。他認為黑木耳枸杞烏雞湯有清腸解毒、補益脾胃的功效。

  3、銀耳大棗湯

  具體做法:銀耳15克,大棗10枚,枸杞30克,冰糖30克。先將銀耳水發,大棗去核,枸杞過水洗淨,冰塘加水同燉至黏稠狀時即可服用。黃啟輝認為銀耳大棗湯可健脾潤肺。

  4、雜煮蔬菜湯

  具體做法:將包菜、南瓜、洋蔥、胡蘿蔔適量切塊後,加入生薑片混合放入水中慢慢熬煮直至南瓜、胡蘿蔔等煮軟,最後再放一些胡椒調味,即可慢慢飲用。這份湯不僅維生素豐富,加入生薑和胡椒等從中醫原理上來說也能驅寒保暖,促進風寒感冒的痊癒。也可以將這些蔬菜做成咖哩湯,咖哩同時也是溫性食材,有助驅寒保暖。

  5、白芷芫荽滾魚頭湯

  具體做法:白芷10克***中藥店有賣***、芫荽30—40克、魚頭1個、豬肥肉100克、生薑5片。各物洗淨,魚頭往鰓對半切,豬肥肉切薄片。先把白芷放進瓦煲內加水1500毫升***6碗量***滾沸10分鐘,濾出藥液下鐵鑊,並下姜滾沸後,下魚頭、豬肥肉滾至熟,下芫荽和食鹽便可。中藥白芷為解表藥,其性溫味辛,具祛風燥幹、排膿止痛的成果,經常使用於傷風頭痛、鼻塞、眉稜骨痛等。其辛噴鼻升集、通竅止痛感化特強。配以收汗的蕪荽滾魚頭,辛噴鼻可心,能驅熱集熱,對傷風初起、鼻淵不適、流涕和風熱傷風十分見效。

  6、芥菜蔥白豬肺湯

  具體做法:芥菜1斤,蔥白4條,豬肺1個,生薑1片。先將豬肺反覆注水擠壓清洗直至洗至白色後切成塊狀,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撈起備用。瓦煲內放入生薑片和清水適量,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芥菜、豬肺,繼續用中火煲兩個小時左右,加入蔥白,稍滾片刻,加鹽即可飲用。此湯有清熱除煩、解表發汗、利氣除痰的作用。如果感冒頭痛、無汗、周身骨節疼痛、喉嚨聲沙、咳嗽痰多,都可用其作為食療。

  感冒按什麼穴位好

  1、點揉風池穴

  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

  2、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高熱不退。

  3、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寒感冒。

  4、點揉足三裡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突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突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裡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裡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裡穴。

  作用:足三裡是“強壯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