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的思維能力

  通過一個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就可以看出這個領導者的能力水平。畢竟一般是領導動腦子的,吃瓜群眾傻幹就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換位思維

  有一句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明人的本性就是為自己多著想。但是作為領導者,必須剋制這種本能,要多為他人著想。也不併不是你利他,但是你一定要理解他,從而讓組織利益的滿足帶來個人利益的滿足。要知道,領導者領導的組織中的每以個人都是自私的。你不換位思考,怎麼領導得了?

  換位思考比較難,人們往往以己度人。雖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實際上全心為別人還是很難的。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那麼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錯誤。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換位思考的升級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較難,不如直接問:你要啥?

  有沒有遇到喜歡給你夾菜的人?估計他給你夾的菜不一定是你愛吃的,但是很十有八九是他愛吃的。自己給自己夾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去想?

  我不可能是他,以他的性格和價值觀,他會怎麼想?

  你怎麼想?***直接問***

  目標思維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做的大多數時,都是漫無目標的。即便你可能在認認真真打的工作,也可能是認認真真的混日子,都是為了做而坐。我問過很多人,結婚的,沒結婚,為什麼要結婚?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很作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忘了初衷。“不忘初衷,奮然前行”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需要不斷問:為什麼?怎麼做?注意,順序不要顛倒。

  內省思維

  內省思維就是自我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領導者比大聖人忙,三日一省比較合理。

  領導者可以定期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我是不是輕重緩急不分了?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脹了?我是不是得過且過了?我是不是太軟弱了?

  在關鍵事件發生之後,要問自己:為什麼成功***或失敗***?有哪些外在***內在***因素?這些因素是什麼?知識?技能?策略?經驗?努力?能力?以後怎樣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內省思維的反面。就是是抱怨環境因素,就是抱怨別人。遇到這種情況,要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

  面對關鍵決策和重大取捨,要問自己:我是誰?要什麼?

  前瞻思維

  規劃未來的人很牛!小主管看眼前,中層看一年,高層看三年,企業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對過去不滿意卻偏偏生活在回憶過去的人很悲催!我們應該把8/10的時間生活在現在!1/10在過去***9成經驗積累+1成懷舊***,1/10在未來***9成在近期規劃,1成在中遠期規劃***。領導者並不比一般人更能預測未來,他們只是為未來做準備。要思索未來做什麼,事半功倍,曲突移薪為正策。

  在戰略思維方面,一個是大局觀,一個是前瞻性。二者未必同時,但是前瞻優於大局。

  領導人應具備的能力

  展現堅定的倫理觀、提供安全感

  在三項得分最高的特質中,這個主題結合了其中兩項:“倫理道德標準高”***有67%的受訪者認為重要***,以及“清楚傳達期許”***56%***。

  整體來說,這些特質是要創造出安全、信任的環境。領導者如果能有高倫理標準,會讓人覺得他公平處事,信任他***及其部屬***會遵守遊戲規則。同樣地,如果領導者能清楚傳達期許,就不會讓人覺得有突如其來的要求,也能確保大家能有共識。員工在感到安全的環境裡能夠放鬆,大腦也就更能投入社會參與、創新、創造,發展抱負。

  神經科學也證實了這一點。腦中的杏仁核一旦覺得安全受威脅,就會讓動脈變得更“強健”,好應付或戰或逃而增加流往四肢的血量。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暫時無法取得緣腦***limbic brain***的社會參與系統、以及前額葉皮質的執行功能,也就妨礙了創意及追求卓越的動力。從神經科學的觀點,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員工能在深層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但究竟該怎麼做?這種能力的重點,在於所做所為要與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如果下決定的時候覺得會違反自己的原則,或是雖然心中感到不快、卻仍然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或許就該重新找回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了。為此,我替客戶設計了一項簡單的“快閃”活動。想像一下,時間“快閃”到自己的葬禮,眾人對你的悼詞內容會是什麼?你喜歡這些內容嗎?透過這項活動,能讓你更清楚自己覺得什麼比較重要,再依此來做日常決定。

  想增加員工的安全感,就該在溝通時特別著重讓人感覺安全。做法之一,就是在一開始就先指出並沖淡那些大家擔心的結果或後果。我把這稱為“讓空氣清新一下”。舉例來說,要討論一項出錯的專案,可以開頭就說:“我不是要怪大家,只是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授權讓員工自我組織

  受訪者認為第二重要的領導能力,就是要提供清楚的方向,但同時允許員工自己安排時間和工作。

  領導者不可能事必躬親,因此重點就是要分配權力,相信離現場最接近的判斷。

  研究一再指出,團隊得到授權,就會更有生產力、更主動,能提供更好的顧客服務,工作滿意度更高,對於團隊和公司也更投入。然而,許多領導者還是不願讓員工自我組織。這種抗拒的心態,是因為他們以為權力是種零和遊戲,不想看到他人犯錯,也害怕手下的決定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想克服對於交出權力的恐懼,第一步就是先去感受自己覺得地位受到挑戰的時候,身體上會有什麼壓力反應。如上所述,如果人感覺到威脅,就可能引發爭鬥、逃避,或是杏仁核停止反應。好訊息是我們可以訓練身體,在壓力升高時放鬆、而非防衛。將目前的情況與過去做區分,和別人分享一下你心中最擔心的結果、而不是一心想掌控一切。

  建立聯絡及歸屬感

  領導者如果能夠“時常並且開放地溝通”***能力特質排名第6***和“讓人感覺榮辱與共”***排名第8***,就能為聯絡打下堅實基礎。

  人類是種社會的動物,希望與彼此聯絡,也希望有歸屬感。從演化的觀點,在滿地都是掠食者的時候,聯絡在一起就能提高存活率。研究顯示,感覺與他人有聯絡,也能提升生產力、在情感上更快樂。舉例來說,科學家發現,工作場所的情緒是有感染力的:員工如果看到其他同事互動不愉快,也會覺得情感空虛匱乏。

  從神經科學的觀點,“創造聯絡”就是領導者第二重要的工作。想要徹底發揮出前額葉皮質的高階功能,除了要感覺安全,還要感覺受到他人的關懷。

  有些簡單的辦法,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對人微笑、能夠叫出他們的名字、記得他們的興趣和家人的名字。和他們說話的時候要專心,清楚要求團隊成員互相協助支援。另外,挑某首歌、某句格言、某段旋律或某種儀式來特別代表你的團隊,也能強化這種聯絡。

  對新想法持開放態度

  究竟“能靈活改變意見”***能力特質排名第4***、“能接受新點子、新方法”***排名第7***、“讓員工可以安心嘗試錯誤”***排名第10***這三件事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是,如果領導者有這些長處,就能鼓勵學習,否則就可能扼殺學習。

  要承認自己犯錯並非易事。這裡有部分問題同樣出在壓力對大腦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這次是妨礙了學習。研究學者發現,遇到威脅時,流往大腦的血液會減少,減少周邊視野,好讓我們更能面對眼前的威脅。舉例來說,學者就發現運動員在比賽前一刻,周邊視野明顯縮小。雖然這樣的隧道效應能讓運動員更專注,但對我們來說,也就是將新概念和方法排除在腦外。這時,就算已經看到有不同於自己想法的證據,想法也更不容易改變,也就讓學習難如登天。

  想鼓勵員工學習,領導者自己就得態度開放、願意學習***以及改變***。可以試試看,討論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預設議程或結果,等到所有人都發言過,再做最後的決定,而且要讓大家知道你已考量過所有人的意見。這樣一來,就能夠引出更多元的想法。

  想要學習,就不能害怕失敗,但如果我們總是不斷要求交出成果,就可能讓員工抗拒改變。為了解決這種矛盾,領導者必須營造出鼓勵接受風險的文化。方法之一,就是進行控制變因的測試,能夠承受小規模的失敗、快速得到意見回饋並加以修正。

  能鼓勵成長

  最後一項主題,則是“承諾對員工持續培訓”***能力特質排名第5***以及“協助員工成長為下一代領導者”***排名第9***。

  所有生命,天性都期望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並透過培養、教育,希望讓後代得到最大的成功機率。反過來說,接受培養教育的人則會產生感恩的心及忠誠度。想想看那些你最感謝的人:父母、老師、朋友、心靈導師。很有可能這些人就是對你付出關懷、教導了你某些重要的事情。

  如果領導者對員工的成長有所承諾,也能引發同樣的原始情感,讓員工想有所回饋、願意多付出一些來展現感激或忠誠。用恐懼來領導,則會引發壓力,進而妨礙大腦的高階功能;只要改用感恩的心來推動,工作的品質就會大有不同。想激發出手下團隊的最佳表現,就該保護他們、支援他們的培訓及升遷、盡力協助他們的重要專案。

  領導者應有的哲學思維能力

  領導者之所以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眼界開闊,有巨集觀視野,有戰略頭腦,能夠把高度的原則性與高度的靈活性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總之,他必須比一般人高明一些。否則,他就不能當領導,也不配當領導。那麼,究竟怎樣才能使自己具有這樣的領導才能呢?這當然需要許多方面的努力,不過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出路,就是認真加強哲學學習和研究,經過嚴格的思維方式訓練,使自己具有現代領導者應有的哲學思維能力。

  一提起“哲學思維能力”,不少人可能會有幾分神祕感。其實,哲學思維能力並不是什麼神祕的東西,只要我們對哲學有了基本的瞭解,對哲學思維方式的主要特徵有了基本的瞭解,那麼,我們對哲學思維能力的結構和本質,就會有明確的認識了。根據對哲學思維方式主要特徵的認識,從現代社會領導實踐出發,我們大體上可以把現代領導者所需要的哲學思維能力,總結為理論概括能力、邏輯表達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

  01

  首先,每一個領導者都應該通過學習哲學,不斷增強自己的理論概括能力。

  我們常常能夠看到,那些高明的領導者,他們的講話或者文章,很善於把一些散亂的、原始形態的思想材料,歸納為幾個精煉的、簡明扼要的理論觀點,使人一目瞭然。相反地,我們有時也會發現與此相反的現象,即一些領導人,往往是說起話來,雜亂無章,使人抓不住要領,寫起文章來,像開雜貨鋪,使人感到茫無頭緒。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區別呢?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基本的哲學素養,沒有必要的哲學概括能力。

  作為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哲學思維是從總體上、巨集觀上來把握世界的,而且反映的是自然界、社會和人本身的最一般特徵。這就是說,哲學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系統性、全面性,歸根到底是理論上的概括性。所以,進行哲學思維訓練,就是要不斷增強我們的理論概括能力。就此而言,領導者在進行實際的領導工作過程中,就是要能夠把那些凌亂的、不繫統的思想資料,通過哲學層次的概括,使之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具有更強的概括性。

  02

  其次,通過學習哲學,增強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

  那些傑出的領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都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而且條理分明,有很強的說服力,有人把這個特點稱之為“強有力的邏輯力量”。反之,人們也會發現,有的領導者說起話來,語無倫次,甚至詞不達意,不知所云,使人越聽越糊塗;還有一些人,說話或者寫文章,往往使人感到強詞奪理,說服力很差。領導者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除了思想政治素質、語言文字修養等方面的缺陷之外,缺乏基本的哲學思維訓練,邏輯表達能力差,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過,邏輯為哲學提供了研究方法,正如數學為物理學提供了研究方法一樣。他的一個結論是,邏輯是哲學的本質。古代以來,哲學發展的歷程說明,邏輯思維是哲學與其他科學相區別的一個主要特徵,也是它作為思維方式的一個特殊功能。這裡所謂的邏輯思維,就是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遵循思維的一般規律,運用概念或者範疇,進行推理,按照邏輯規則作出判斷,提綱挈領,得出準確的結論。這樣的思維才能保證論述的清晰、明確、正確,這樣得出的結論才能具有比較強的說服力。思維嚴密、表達準確,必然能使自己的演說或者文章雄辯有力。須知,這要求領導人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03

  再次,通過學習哲學,增強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

  我們有些領導者,掌握的情況不少、對數字和細節也相當熟悉,但是,說起話來往往是就事論事,羅列一大堆事實。因此,表達的觀點往往很膚淺,抓不住問題的要害。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這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現象上,沒有能夠抓住事情的本質。可想而知,抓不住事情的本質,就很難說清事情的真相,這樣,就不可能認識到事情發生的真正原因。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何在呢?其中的一個途徑,就是進行自覺的哲學抽象思維能力訓練,增強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從根本上說,哲學就是力圖透過表象的帷幕認識那非表象的東西。具體一些說,就是人們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始材料,進行清理,剔出那些無關緊要的、表面的東西,對那些主要的材料,進行歸納、概括,凝結出相應的概念。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得出一些根本性的觀點,從而使人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這就是具有哲學頭腦的人的抽象思維能力。

  正確的概念,是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結果,它有高度的抽象性質,但是,它使人對事物的認識更深刻了。比如說,時間和空間,這是對物質及其永恆運動的一種抽象,時空概念,使人們對物質運動的認識,更加深刻了;馬克思經過艱苦的學術研究,運用“商品”、“資本”、“剩餘價值”等抽象概念,構築起了《資本論》的理論大廈,為人們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同樣的,“市場經濟”、“企業”、“民主”、“法治”等抽象概念,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本質,認識得越來越深刻了。所以,領導者要走出膚淺,思想深刻,就必須認真學習哲學,積極訓練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