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共贏思維

  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共贏思維

  在當前的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尤其是傳統生產型企業,既受到電商帶來的衝擊,又深受當前世界經濟疲軟和國內經濟上行壓力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商業競爭已不單單是技術、質量和價格之戰,模式之爭成為商業競爭的新戰場。

  在創新、創業的大浪潮下,一批批擁有創新思維的創業平臺應運而生。“我的未來網”創始人、董事長褚武軍,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運用“無中生有”的“逆向思維”,獨創“消費需求變投資”商業模式,致力於“幫助商家賺錢,聯合消費省錢”,不僅讓困難企業起死回生、賺到了錢,而且讓消費者真正“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他公司旗下的“我的未來網”正成為中國電商領域的一匹“黑馬”。

  逆向思維顛覆傳統

  事實上,早在1985年,褚武軍便開始創業了。當時曾涉及保健品、生態農業等多個領域。在通過發展實業積累了早期的資本之後,褚武軍越發感到傳統實體企業發展思路的侷限性。

  按照傳統商業模式中的價值規律,在交換過程中生產者出讓使用價值,從而實現商品價值。生產者在每次交易中獲利,消費者卻“無利可圖”。因此,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不惜負債生產、積壓庫存,而消費者卻因無“利”消費而出現消費乏力。所以,在傳統商業模式中,買賣雙方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

  但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模式和思路則截然不同。在經營實體企業的過程中,褚武軍發現每一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其實都伴隨著“消費”,購物其實是一個不斷產生、滿足“消費需求”的過程,而“消費需求”就是一種永不枯竭的商業資本。

  雖然找到了這種不易被察覺的市場空白點,但真正從經營實體企業到跨界網際網路電商,也還是一次頗具挑戰的跨界。

  褚武軍表示,之所以要創辦“我的未來網”,是因為網際網路的浪潮正在襲來,而未來的商業將是一個網際網路無孔不入的世界。“網際網路+”不僅給很多傳統產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同時也將催生很多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實體企業轉型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將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環節。

  為了驗證這種基於“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在創辦“我的未來網”初期,褚武軍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裡進行了一個實驗:選擇了兩個超市,一個叫紅太陽***000525,股吧***超市,一個叫藍月亮超市。凡是去這兩家超市買東西的學生,可以憑藉消費小票報銷5%的現金,學生們都很樂意。3個月統計了近8000個學生。從第3個月開始我們的團隊宣佈,不再報銷紅太陽超市的小票了,結果學生們為了報銷,很多都只去藍月亮超市了,紅太陽超市的顧客明顯減少了很多。

  雖然只是個很小範圍的實驗,但這卻驗證了“我的未來網”的商業模式是有潛在市場需求的。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受“從眾心理”和“好奇心”驅使的,同時也會受到外界物質條件激勵的影響。褚武軍當時就已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商業計劃:通過激勵或兌現費用的方式來引導消費者“定向”消費,為商家帶來客流,從而實現“消費需求”的商業價值最大化,即所謂的“消費需求變投資”。

  褚武軍介紹,通過引導消費者定向消費,幫助商家實現銷量提升後,商家返利給“我的未來網”。比如:我們開展團購***聯購***,就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給予高額積分,商家返利給“我的未來網”。然後,由“我的未來網”對消費者進行補貼,讓消費者享受到看得見的實惠,這樣就實現了“我的未來網”、企業、消費者的三方共贏。

  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共贏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共贏思維,一種好的商業模式要能夠幫助實現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其落腳點是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從而吸引大量的消費者關注和消費。

  比如,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比較典型,它通過深度關注和設計使用者體驗,培養了大量的“發燒粉”,在包括技術研發、款式設計、價格制定等多個方面讓潛在消費者參與進來討論、決策,從而實現“量身定做”訂單生產,提前鎖定消費者。繼而產品一經上市,能夠迅速實現銷售獲利。

  另外,藉助平臺、降低成本、實施低價策略也是讓買方得實惠的常見方法。當前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滴滴打車就是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開放平臺,將地面乘車運輸服務搬上網際網路,提供便捷服務和推行低價策略,從而引入大量消費者、計程車和私家車進入平臺,通過給予乘車使用者優惠券、打折和積分等優惠手段,讓消費者獲利減少支出從而繼續選擇該平臺出行。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消費者購物、商場送積分、打折、返現”的模式,其目標在於鎖定消費者,實現定向消費。其實質是“薄利多銷”,說到底無非就是賣方“少賺錢”、買方“多省錢”。

  褚武軍說,“我的未來網”打造的“撮合型”商業平臺就為實現買賣雙贏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逆向思維、圍繞消費需求而構建的一種共贏商業模式,平臺通過商家提前返利、前期鋪貨和節省宣傳費用等收益,能夠實現會員定向消費,高比例甚至全額報銷兌現返還,吸引大量會員和更多商家進入,從而形成“幫助商家賺錢,聯合消費省錢”的雙贏局面。

  他說,過去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買方即為消費者,賣方即為商家,因為買方產生了消費需求,向賣方購物滿足需求,因此發生了現金交易的買賣行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賣方獲利了,但買方卻是“無利可圖”。如果能讓買方既買到了稱心如意的產品,又能賺取積分還有可能兌現現金,這無疑是一個顛覆式的創新。

  在完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同時,“我的未來網”也在積極的鼓勵更多的人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創業。在“我的未來網”的使用者體系中,普通註冊使用者可成為某一款產品的地市級代理,在“我的未來網”的線下生活館等平臺進行銷售,實現自主創業。如此一來,不僅拉動了消費,同時也帶動了就業。

  打造互利共贏生態圈

  據瞭解,“我的未來網”這種商業模式在早期推廣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很多挑戰。

  實際上“我的未來網”從2006年就已經成立,但早期一直不溫不火,因為既然是基於“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那如何獲取消費者的有效消費需求資訊,就成了早期發展的一大難題。

  褚武軍介紹,“我的未來網”早期主要藉助QQ、簡訊***彩信***、郵箱等方式收集消費需求資訊,不僅不方便而且效率較低,因此一直沒有很大的發展。

  微信的出現和普及極大地降低了“我的未來網”與使用者溝通的成本,同時也為“我的未來網”的線下推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從2013年6月份起,利用“微信”的群功能,建立微信群並提交消費記錄的方式進行地面推廣,消費者數量快速增加;至2014年6月17日,“我的未來網”自主創業平臺正式上線運營,消費者數量急劇猛增。

  事實上,現在商業的競爭已經不再侷限於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平臺與平臺的競爭,而平臺化的生態圈無疑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組織平臺化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經營互利共贏的平臺生態圈,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的大型平臺化組織。我們熟知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正分別圍繞搜尋、電商、社交建設互利共贏的平臺化生態圈。

  褚武軍的目標,正是打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平臺生態圈。他介紹,“我的未來網”這個平臺發展完善共規劃了17步,現在僅完成了第3步。目標是在“培育就業者,扶持創業者,回報消費者,鼓勵投資者,獎勵納稅者”原則前提下,建成“兩個聯盟一個網”。所謂“兩個聯盟”,一個是旨在“幫助商家賺錢”的“199聯盟”,一個是旨在“聯合消費省錢”的“百萬自主創業誠信聯盟”;所謂“一個網”,即“地面移動網際網路”。

  2015年3月份,“我的未來網”開始建立“199異業消費需求誠信聯盟”***下稱“199聯盟”***,讓企業能夠低成本獲取更多的訂單和客戶,助力實體企業走出發展困局。所有生產企業,特別是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只要手續合法、齊全,講究誠實守信、無詐欺行為,均可加入“199聯盟”。企業不增加任何額外投資,只提供消費需求***採購需求***,經由“我的未來網”平臺進行有效置換,即可獲得銷售訂單,進而實現倍增發展。

  199聯盟中的企業,要進行生產就必然會採購原材料或上下游相關產品,由此便產生了巨大的生產性消費需求;企業員工要生活,就會產生生活性消費需求。通過“我的未來網”平臺,即可將一家企業的生產性消費需求與另外多家企業的生產性採購需求進行有效置換;企業員工的消費需求,也可以提供給企業,由企業綜合整理後提交給“我的未來網”,進行“消費需求”置換,從而幫助199聯盟企業輕鬆獲取銷售訂單。

  目前,“199聯盟”已經初具規模,幾百家企業通過“消費需求”有效置換,在不增加額外投資的情況下,實現了快速發展,這些已經獲益的企業對其他企業也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大批企業正在積極加盟,並紛紛介紹上下游企業加盟,隊伍迅速壯大。

  如果說“地面移動網際網路”是一列動車,那麼“199聯盟”、“百萬自主創業聯盟”就是兩條並行的鋼軌,兩個“聯盟”將承載著“地面移動網際網路”這列動車奔向美好的未來。

  褚武軍說,未來並不遙遠,今年我們將擁有2000萬會員,創造幾十億元消費需求;將接洽萬家生產企業加盟“199聯盟”,上架幾千種產品;將建立幾千家我的未來生活館、便利店、專賣店、聯購廣場、未來商城、未來大廈,將吸引幾千家門店加盟,形成完善的銷售網路體系,我們計劃用3-5年時間,建立起“線上線下融會貫通、虛擬實體互補聯動、商家會員互利共贏”的“地面移動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時代“共贏”至上

  今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隨後,“網際網路+”成為各行各業創業大軍爭相搭乘的快車。6月4日,中國政府重申,要堅持改革推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記者瞭解到,6月22~24日,“網際網路預言大師”凱文凱利將來中國做客第二屆遠東經濟趨勢論壇,並在廣州發表他的最新預言,屆時他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創業又有哪些驚人之語?

  21年前他就準確預言了今天

  凱文凱利***暱稱KK***被譽為“矽谷精神教父”。早在1994年,他出版的專著《失控》就準確預言了社群網路蓬勃發展、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網路經濟、網路社群、分享經濟與大眾智慧、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

  1999年,全球大熱的電影《黑客帝國》三部曲是對KK的網路文化觀察和預言的一種隱喻。而《失控》更是該片導演要求主要演員必讀的三本書之一。

  KK是《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在此之前,他還是《全球概覽》雜誌的編輯和出版人,而這本雜誌也是喬布斯最喜歡的。喬布斯本人對KK的評價也非常高。此外,《失控》還是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推崇的網際網路“神著”之一。

  據瞭解,6月22日,KK將來中國做客第二屆遠東經濟趨勢論壇,這是遠東集團傾力打造的一個公眾品牌論壇,去年請來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基德蘭德。

  顛覆性的競爭都來自“邊緣”

  毫無疑問,當今全球已經進入網際網路經濟時代,網際網路會加速重構升級,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資本流向,更可能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一次顛覆式創新和改變。對中國而言,尤其是在政府提出“網際網路+”概念後,網際網路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極其深遠的變革。它將重構供應鏈和資源體系,改變人際關係,並且提供大量的機會。在這個大背景下,及時抓住機遇對創業者就顯得尤為重要,它甚至意味著一輪重新洗牌的機會,原本“邊緣的”,藉著這股春風,就可能迅速成長為“主流的”。

  對此,KK認為,顛覆性的競爭都來自於“邊緣”,而不是“中心”。他表示,邊緣地區往往不是一個太好的市場,低利潤、不可靠、市場很小、風險又高,所以,沒有人去競爭。一些初創的公司因為錢少只能去邊緣市場,進不到中心市場。可是,這些邊緣勢力會越來越擴大,最終顛覆整個行業。所以,他建議創業者和巨頭競爭不要迎頭而上,而是找到一個新的角度,去邊緣市場,因為那裡他們才有優勢。KK還強調,很多顛覆性創新恰恰來自於邊緣市場。

  抓住機遇就能成“風口上的豬”

  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發展極其訊速。KK認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是資訊,目前全世界的資訊量大到需要用16乘以276次方去描述。這就叫資訊爆炸,而且是持久的爆炸。他預言,到2050年,人類的資料量將達到非常恐怖的100萬Zetabit***1個Zetabit是1萬億G***,接下來的時代就叫Zeta時代。KK的預言向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啟發:怎樣將這些龐大的資料變為有價值的東西,這裡面就有很多商機。

  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爆發式增長,無論處於哪個階段的公司,都要面對不確定的大環境。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為創業者提供了客觀上更公平的競爭機會,同時,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產品策略也必須隨著變化的方向做出調整,誰能抓住機遇,誰就能成為“風口上的豬”,藉著這股春風騰飛起來。

  神華集團,一聽名字就感覺到黑乎乎的煤炭集團,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產品,打開了“網際網路+煤炭行業”的一個視窗。2012年年底,神華啟動了“神華煤炭交易網”,2014年掛單交易額165億元,累計成交煤炭近2.7億噸。目前,神華煤炭交易網上交易客戶規模不斷擴大,自主註冊客戶已發展到1757家,線上煤炭交易量已經佔到神華集團煤炭交易量的20.7%。

  另一家傳統企業遠東集團,最初以藥業為主,2003年全面轉向以藍莓、五味子為主的農業種植及深加工,但業務還是嚴重依賴於各級批發商。電商興起時,該集團抓住機遇,構建了以電商、直銷、線下門店為核心的O2O渠道體系,並利用海量忠誠度高的會員和消費人群,成功開闢了一條發展新道路。2015年初,該集團又斥巨資進入快速崛起的微商市場。“網際網路+”時代,遠東在深耕供應鏈和廣闢體驗空間的基礎上,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提升網路化管理,全面打通資料共享,形成龐大的集團網,並反過來拉動全民共同創業策略。

  “網際網路+”時代催生平臺思維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經營理念也將發生巨大改變。此前,許多大企業往往專注於將優勢做大做強,擴大自己在市場的覆蓋面和提高利潤。然而,新形勢下,企業必須改變思維,從目光轉到“共贏”上來,因為如今單靠自己打天下已經不太容易了。

  因此,將企業做成一個資源重構平臺,充分整合各路資源就成為一種上佳選擇。正如6月3日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潘談會”上講的:“我覺得小米對創業者的巨大的機會是5年前提出要做"鐵人三項",很多人覺得小米是手機公司,其實,小米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公司,還是中國前幾名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雷軍表示,小米花了很大精力在做生態系統,其實就是要把平臺做好。他認為,這個生態系統可能要成千上萬創業公司來支撐,因此,小米會通過自己的投資部門和基金幫助這些創業公司在生態鏈裡成長。反過來,這些公司的成長也必定有利於小米的發展。

  在這方面,遠東集團董事長徐哲也深有感觸。當初,遠東集團從藥企轉型為農企時,即便在藍莓、五味子和雙孢菇種植和深加工領域已經連創多個亞洲第一的佳績,集團的供應鏈畢竟較短,產品品種也有限。如何尋求突破?徐哲想到的就是搭建資源整合平臺。於是,2015年初,遠東集團與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合作,在吉林建立電商產業園,引進了23家企業進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企業的產品都是網上熱賣品,極大地滿足了遠東自有渠道對產品的需求。此外,遠東傾力打造維瑪健康連鎖“萬店工程”,按照徐哲的話說,就是計劃每年開設1萬家線下銷售體驗店,用10年時間達到“無處不在”的市場效果。電商產業園也好,維瑪健康連鎖也好,本質上都是資源整合和重構的平臺,根據長尾理論,這些整合過來的資源也必將發揮出極大的價值,從而促進遠東自身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平臺也是遠東推動大眾創業戰略思想落地的重要舉措,從這個意義上講,遠東這一系列拓展戰略,跟小米的平臺思維可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未來將是“共贏”時代

  那麼,未來中國創業者該如何在網際網路大流中尋求生存與發展?作為“謹慎的樂觀主義者”的KK表示,中國人特別多,競爭很激烈,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網際網路會讓年輕人都表現出一種更加開放、更加現代、更加基於事實、更加有包容性的態度去迎接這些新的改變。

  他尤其強調一點:過去,許多企業都在全力拼輸贏,就像中國人講的“商場如戰場”、“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改變不再是一個輸贏的問題。結合大眾創業的大背景,KK認為,現在創造的可能會讓更多人擁有就業機會,擁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綜合各方面講,未來會變得更好,中國企業也好、創業者也好,都要敞開懷抱理解這一點。

  其實,KK強調的就是一種“共贏”思維:“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要拋棄過往“你死我活”的舊思想,轉為搭建共同發展的平臺。而記者瞭解到,其實早在21年前,KK就在《失控》一書中表達了他對“共贏”的理解: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在彼此需要的情況下進化,“當誰和誰都能在這上面活得很好,自然就共贏了”。

  他們這樣看“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

  “小米花了很大精力做生態系統,其實就是要把平臺做好。這個生態系統可能要成千上萬創業公司來支撐,小米也會幫助這些創業公司在生態鏈裡成長。”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

  "網際網路+"時代,傳統行業要轉變思路,從做好自己變為利用網路搭建資源整合平臺,尋求與創業者、合作伙伴的"共贏"大計。”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哲

  “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在彼此需要的情況下進化,當誰和誰都能在這上面活得很好,自然就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