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女性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人們立足於網際網路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它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思維基礎,以重視、適應、利用網際網路為思維指向,以收集、積累、分析資料,用資料 說話為思維特點。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網際網路時代的女性思維,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女性思維

  網際網路變革資訊傳遞方式所帶來的、傳統“精英”階層的沒落:“在新的世界中,每個人手上的智慧手機都是資訊釋出的平臺,記者作為“事實精英”,失去了距離真相最近的優勢;消費世界中,文化只是消費品倉庫中黯淡而落灰的角落,學者作為“評價精英”,喪失了評價好賣相好品味的文化產品的優勢;更勿論知識分子,作為“觀點精英”,聲嘶力竭也難讓自己的意見在如潮水的聲音中跳出。”

  “精英”乃至“精英主義”本就是一個一元價值的、中心化的、充滿男性主義特徵的詞語,作為一個“泛90後”,從天才少女到雜誌主編,從質疑到掌聲,蔣方舟的成功本身,本就是對“精英”一詞的一次突圍,也是新女性身份認同的一次示範。

  “新女性”是在網際網路影響下成長的一代女性,她們相比前輩更真實、更自我、更渴望自我實現。在大眾視野中,這個群體被貼上“女漢子”“綠茶婊”“小清新”等各式標籤。但當新女性開始發揮商業權利時,她們的消費選票充滿力量,甚至是決定性的。如果你現在還不瞭解“新女性”如何思維,可能將失去世界。

  不少人是在看到越來越多確鑿的資料時,才恍然大悟一些木已成舟的事實的:在中國,網購的主力軍是女性;世界範圍內,社交網路的使用頻率女性高於男性。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令人吃驚的資料。譬如,女人一生在化妝品上的花費可以買房;又譬如,中國女性對車的消費超過男性;再譬如說,女生比男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更長,而女性比男性更偏向出國旅遊;甚至,美國最新的調查顯示,成年女性遊戲玩家已經超過未成年男性,女性在遊戲界的地位已“逆襲”……新女性,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商業的第一動力。

  如果說,web 1.0是男權時代,那麼,從web 2.0開始,網際網路便進入了女權時代。前者的特點時門戶式,集中式,大而全;而後者則以人為中心、個性化、獲取經過定製的資訊。

  在web 1.0時代,全網際網路就這麼幾個資訊集中的渠道,如入口網站,大家只能從這些地方獲取資訊,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一樣的。但是web 2.0開始,大家在社交網路、部落格上獲取資訊,每個人獲取的資訊是不一樣的,自己篩選過的。

  埃萊娜·西蘇對男女二元特徵的歸納幾乎可以完美的詮釋這種對立:男性特徵是理性、可理解的、中心化的、一元的、左腦的;女性特徵則是感性的,可感覺、體驗的,去中心的,多元的,右腦——這恰恰與web2.0時代網際網路思維的特徵重合。

  在這種對立下,不難理解蔣方舟為什麼會說“新女性拒絕傳統商超、新女性拒絕傳統電商”。話一出口,便在電商及傳統行業激起波瀾。

  當突破空間限制、直面全球各種商品、物流配送發達,直遞到家、服務不斷完善,體驗越來越好、從生活中解放、更多體驗和生活方式選擇、個性化的新一代電商出現時,其實傳統商超、傳統電商“大而全”的優勢早已被顛覆:匯聚更多商品?貼近社群,空間優勢?規模優勢、更價效比、購物體驗?受眾多廣?NONO,這不再是新女性關注的重點。

  也許可以這樣說,雖然現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的主要還是男性,但真正有購買力的卻是女性。男性不希望挑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但新女性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因此時下最火的電商:天貓、淘寶、美麗說、蘑菇街、聚美優品……乃至樂蜂網、天天果園都是為女性打造的。

  天天果園便是其中一個十分有趣的案例。經過短短五年的成長,天天果園已確立水果電商“老大”的地位。是天道酬勤,也是電商進入“女權時代”的時勢使然。如何用女性思維賣水果,是這家新銳水果電商從一開始就在思考的問題。“我們的使用者80%是來自一線城市、年輕白領的女性。可以說,正是蔣方舟這樣的新女性。”天天果園創始人趙國彰說,“她們在想什麼,她們的消費習慣,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女性垂直電商。”

  如何利用“新女性思維”做好一家女性垂直電商,天天果園已經在這次與“新女性”蔣方舟的交流中獲得了不少啟示。“蔣方舟在演講的最後問我們如何解決在傳統渠道購買水果遇到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接下來馬上會推出一款水果險,讓我們的消費者即使在傳統渠道購買水果也能夠享受到和天天果園線上購買一樣的服務保障,獲得高達千元的賠款。” 這將會是國內首例對在傳統渠道購買水果投保的保險險種,趙國彰笑稱,“天天果園要把水果業管起來。”

  曾經有句被廣為流傳的論斷是“所有企業最後都會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現在也許可以更進一步說:“所有網際網路企業最後都會成為女性思維企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在以女性的思維、語境、互動方式來完成商業活動,各種過往以男性思維很難理解的顛覆式創新正在發生。

  引用《精英決定***》文末的話:未來啊,那永遠是一條大河,它無知、殘忍、不留情面,更多精英的屍體,將漂流其中,尷尬相遇。

  如果還不去理解新女性思維,這恐怕將是許多傳統電商未來的結局。

  圖書編輯要善用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百度CEO李彥巨集於2011年提出的。網際網路思維是指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背下,對市場、對使用者、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網際網路思維遵從多元化、個性化、扁平化,崇尚協作、分享,具有平等、開放、民主等特徵。它與工業化時代遵從單一化、標準化、規模化,崇尚精英文化的思維模式具有本質差異。

  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或者說是做事情的一種指導思想。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無論是不是網際網路企業,都應該樹立和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圖書出版行業也不例外。作為圖書出版企業中堅力量的圖書編輯們,更需要獲得一種新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圖書策劃出版和市場營銷方面能夠善用網際網路思維,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讀者。

  圖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人類用來交流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傳統出版秉承了工業經濟的商業模式,雖然售賣的是內容,但內容是以“物”的形式***圖書、報刊、磁帶、光碟***生產、流通和銷售,利潤來源於同一產品的大規模複製。如今這一營利模式正在受到網際網路媒介產品的衝擊,它們憑藉海量資訊、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實時更新、位置服務、可互動、可升級、可延伸、交叉驗證等優勢正區域性地影響紙質媒介,比如微博對應影響報紙,微信對應影響雜誌,大眾點評對應影響美食發現類圖書,58同城對應影響電話黃頁,高德地圖對應影響地圖冊,等等。相應地圖書市場上的工具類圖書正在逐步萎縮。

  面對網際網路的挑戰,數字出版成為出版企業新的商業模式。數字出版秉承的是網際網路經濟的商業模式,內容脫離了“物”的羈絆,通過網路實現即時傳送和銷售,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售賣實體出版物和數字內容,如紙質書和電子書平臺、專業資料庫、線上學習等;二是通過網際網路提供免費內容,吸引使用者,再設定“付費牆”或提供優質增值服務從部分付費使用者獲取收益,如網路文學、線上遊戲等;三是搭建平臺,提供海量優質免費內容,積聚使用者,然後對使用者行為和偏好進行大資料分析,通過向廣告商提供精準營銷服務獲取廣告收益,如入口網站、視訊網站等。

  相較於傳統出版,數字出版在產品形態、生產方式、使用者關係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傳統出版的產品是承載內容的一本本有形圖書,其生產組織是製造業的方式,與客戶的關係主要是買賣關係,讀者買到書後怎麼用、何時用,甚至用不用,編輯往往並不掌握。數字出版則不然,內容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傳播,使用者獲得內容不是通過購買承載內容的有形物,而是通過獲得一定範圍和期限的網路內容使用權來實現的。出版企業與使用者不是簡單的一次性買賣關係了,而是如何提供有價值服務的長期關係。

  用網際網路思維審視出版業的商業模式,需要圖書編輯擺脫傳統出版單一、平面、靜止的內容生產的思維定式,而向複雜、互動、立體、跨媒體的思維定式轉變。這要求圖書編輯要把客戶變成使用者,秉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想,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而對其產品不斷進行迭代升級,提供持續不斷的優質服務。圖書編輯不僅要充當知識生產的設計者,還要充當組織者。從對產品的市場分析判斷開始,到對選題新生長點的捕捉,對產品價值準確的判斷,對傳播渠道的充分選擇,對市場營銷的策劃安排,對使用者體驗和反饋的敏銳捕捉,無不要求編輯具有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操盤能力。

  數字化閱讀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以讀者為核心,強調分享、互動、傳播的社交化閱讀模式應用而生。很多人的閱讀,更多是因為某個朋友這本書,或者某個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推薦鏈也在重構網際網路的內容結構,組成一個全新的鏈條。針對一本書,讀者群在哪個城市、男女比例、學歷程度、職業背景、年齡結構、行為偏好等,編輯一概都不知道,這便是傳統出版圖書營銷的尷尬。

  網際網路時代媒介壟斷被打破,媒體中介逐漸失去主導消費者的能力。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資訊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商家通過買通媒體,以單向的、廣播式的方式製造熱門產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已不再有效。產品通過使用者,特別是粉絲團體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上分享推薦,形成病毒式傳播,業已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在圖書營銷方面,圖書編輯可以借鑑這種營銷方式,利用社交媒體***微信、微博、豆瓣小組、論壇、聊天群組等***經營核心使用者群,解決傳統圖書營銷方式***如廣告、海報、徵訂單等***使用者轉化率低,且極易流失的問題。

  未來出版社的發展,將會出現兩個局面:第一,成為純粹的內容提供者;第二,成為善用網際網路的綜合性內容服務商。相應的傳統編輯也將面臨兩個出路:要麼成為更專業的學科編輯,單純地提供內容;要麼成為集學科背景、管理經驗、網際網路知識多元一體的複合性經營人才。顯然,前者將做最辛苦的工作,拿微薄的收入;而後者將成為出版行業的第一線,直接與使用者接觸,獲得最大利潤。在網際網路時代,那些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敏銳的市場嗅覺,並能得把網際網路思維積極應用到出版實踐中的圖書編輯,將會為傳統的出版行業帶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