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使用者思維

  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思維有多重要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最重要,有人會說內容、渠道、資料最重要,確實這些很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使用者思維。使用者是我們一切產品的消費者。也是我們網際網路企業的衣食父母。沒有使用者就沒有一切。具備使用者思維的產品才是合格的產品。

  一、什麼是使用者思維?

  首先,使用者思維有明確的受眾群概念。這裡的受眾群和過去的概念有很大的區別,以往是自然人群的觀念,如今則是伴隨著媒介產品產生的分化群體。比如,過去我們說人民日報的讀者群體以幹部為主,這種群體劃分是典型的社會學分割,有社會階層的差異。而現在的受眾群體,則是圍繞產品的使用而形成的。

  其次,使用者思維注重“使用者體驗”。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傳者是如何向受者轉變的?過去很長時間內,我們關注更多的是受眾怎樣變成了傳者,也就是所謂的自媒體。但是,我們可能忽視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傳者也會向受者轉變。在微博和微信上,這一點似乎很明顯,記者來這裡不僅僅為發新聞,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進入受眾的管道,不是傳統新聞學意義上的體驗生活,而是一種使用者體驗。比如,新聞採訪一般來說是主張減少情感介入的,但體驗式採訪是一個例外,因為它鼓勵採訪者和被採訪物件在情感上有認同感,過去我們稱為“三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確定沒有情感的存在。

  最後,使用者思維也是一種產品思維。因此,很多使用者經理搖身一變就成了產品經理。過去,我們說的產品往往指的是生產線上的產品,是流水線的產物,常常讓人聯想到的是一個個沒有生命的東西。而今不同了,今天的產品是消費意義上的產品,甚至可以說,產品即媒介。有產品,才有使用者。媒介不再是大一統的概念,它變成了許許多多的分媒介,所謂分媒介,並不等同於分眾媒介,它可能也是統一的,例如微信和微博。

  二、怎麼獲得使用者思維?使用者思維的三大法則

  法則1:得“屌絲”者得天下

  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多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這是一個人人自稱“屌絲”而骨子裡認為自己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時代;QQ、百度、淘寶、微信、YY、小米,無一不是攜“屌絲”以成霸業。

  法則2:參與感

  按需定製,廠商提供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即可;如海爾的定製化冰箱,另一種情況是在使用者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會把設計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絲群組裡,讓粉絲投票,這些粉絲決定了最終的潮流趨勢,自然也會為這些產品買單。

  讓使用者參與品牌傳播,便是粉絲經濟。我們的品牌需要的是粉絲,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正如電影《小時代》豆瓣評分不到5分,但這個電影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只有22歲,這些粉絲正是郭敬明的富礦,正因為有大量的粉絲“護法”,《小時代1》《小時代2》才創造出累計超過7億的票房神話。

  做有內容的營銷,讓讀者成為你的宣傳夥伴。現在可閱讀的資訊越來越多,讀者也越發的挑剔,很多廣告資訊適得其反,引起讀者反感,內容營銷才是鎖定讀者目光的法寶。例如移動網際網路商業聯盟組織的“移動營銷師”培訓,就是培訓如何做內容營銷,讓你發出的文章與熱點結合,讀者不會反感還會自動轉發,關注度自然上去了。

  法則3:體驗至上

  微信新版本對公眾賬號的摺疊處理,就是很典型的“使用者體驗至上”的選擇。使用者思維體系涵蓋了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兜售參與感;How,怎樣實現——全程使用者體驗至上。

  在網際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隨著網際網路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網際網路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現今,移動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首先是使用者思維,我們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把產品、服務和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超越使用者預期,並且要不斷改變網際網路思維,大膽顛覆創新,企業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一、網際網路的9大思維

  1、使用者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作為廠商,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使用者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

  法則:得“屌絲”者得天下;兜售參與感;體驗至上。

  2、簡約思維。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爆炸,使用者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

  法則:專注,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

  3、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超越使用者預期。什麼叫極致?極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則:打造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服務即營銷。

  4、迭代思維。這裡的迭代思維,對傳統企業而言,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法則:小處著眼,微創新;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5、流量思維。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

  法則: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6、社會化思維。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

  法則:利用好社會化媒體;眾包協作。

  7、大資料思維。大資料思維,是指對大資料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

  法則:小企業也要有大資料;你的使用者是每個人。

  8、平臺思維。網際網路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裡,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

  法則: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善用現有平臺;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9、跨界思維。隨著網際網路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網際網路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法則:攜“使用者”以令諸侯;用網際網路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