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的飼養管理方法

  春季到來,養豬戶從外購進仔豬漸多,但往往在養殖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豬舍要保溫防寒。

  豬舍建造要座北朝南,背風向陽,最好在豬舍北牆設防風帳;舍前運動場上部用塑料布棚架覆蓋;舍門要牢固,密不透風;舍炕要鋪有乾土或墊草,以備幼仔豬做窩取暖;豬舍要保持乾燥,如果天氣陰冷或室外溼度大,可在運動場地面撒一層乾草木灰;豬舍要經常打掃,定期清除糞便。

  二、餵養要科學。

  要給幼仔豬飼餵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飼料。 剛斷奶的幼仔豬,要飼餵富含蛋白質的精飼料,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不可低於15%。有條件的還可適量補喂一些豆漿、粉漿、牛奶、奶粉等流汁飼料。幼仔豬斷奶1 個月後逐漸減少精飼料的飼餵量,適當加喂一些細糠和青菜。飼料要多樣化,最好使幼仔豬冬春不斷青菜。混合飼料要用熱水攪拌成幹粥狀飼餵。飼餵要採用“少喂 多餐”的方式,日喂4—5次,每次喂8成飽,晚上8—9時喂一次夜食,夜食要讓豬吃飽吃好。飲水要充足,保持清潔,最好用溫熱水。

  三、強化管理措施

  ——適時分群。為了防止環境條件的急劇變化使幼仔豬產生應激反應,幼仔豬斷奶後要堅持移母不移仔的原則,把母豬調離原舍,小豬在原舍飼養20—30天,這期間應根據小豬的個性、大小、吃食等情況進行合理並群,每群以10—15頭為宜。注意要把體弱的小豬編成一群,以便於特殊照顧。30天后再轉入育肥豬群,進行合群育肥。

  ——加強運動。要加強運動,每天定時轟趕幼仔豬活動,要讓幼仔豬多晒太陽,每天中午***除特別寒冷的天氣外***要定時趕豬到運動場上晒太陽,以增強幼仔豬的抗病免疫能力。

  ——注意疫病防治。豬肺疫、氣喘病、痢疾、仔豬副傷寒病是3—4月齡的幼仔豬冬春季節常見的多發性疾病,要勤查勤治,早發現早治療;要按時定期注射疫病防治疫苗,預防豬傳染病的發生,確保幼仔豬健康生長,正常發育,提高飼養效益。

  小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生理特點

  1、免疫力低下:新生仔豬出生後,通過哺乳而獲得母源抗體,其抗體水平在10-15天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總得來說,仔豬抗體水平較為低下。

  2、消化機能不全:仔豬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加之體內消化酶分泌不足,故消化機能不全。

  3、體溫調節能力差:由於此時仔豬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仔豬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加之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體表散熱面積大;正常體溫也較成年豬高,加大了與外界環境的溫差,使其對寒冷的抵抗能力降低。

  選購仔豬

  從肉眼觀察,應選被毛光亮順滑、面板紅潤、兩眼有神、反應靈敏、體質強壯的仔豬;少量購買時,則應選擇同窩中個體較大者。瞭解仔豬產地疫情及其免疫情況,對今後仔豬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據。

  運輸

  運輸前,為減少仔豬的應激反應,可用宜力健和唯體舒拌料或飲水所,抗運輸應激,提高抵抗力,運輸途中,注意保溫,防日晒、雨淋和風吹,並注意日溫差變化。汽車運輸時,在氣溫較低的下半夜應停車休息,防止仔豬產生冷應激。

  2、前期護理

  注意補液:仔豬初到1-2天內,特別是對經過長途運輸的仔豬來說,口服補液鹽非常重要。

  合理分群:同群仔豬體重大小相近,最大與最小相差不宜超過2.5kg,一欄放10-12頭為宜。分欄後,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再變動,採取同進同出。

  限制飼餵:仔豬剛到,喂至七八成飽就可,防止胃腸疾病發生。

  藥物保健

  過來的3-5天內,飼養中應新增適量的藥物,防止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可用宜力健+安泰紳奇+利度安拌料,預防保健。

  接種疫苗:運輸過來的5-7天內,注意接種豬瘟疫苗,最適量為4-5份/頭。接種疫苗後3天內,若出現某些病理症狀,可在日糧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