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靈鳥的飼養管理方法

  百靈鳥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因為其叫聲清脆,羽毛鮮豔,也逐漸成為受人喜歡的鳥類小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鳥的選擇 百靈科的鳥大多羽衣樸素、善鳴囀和模仿聲音。百靈、沙百靈、角百靈、鳳頭百靈等屬的鳥是廣為人們喜愛的籠鳥。比較普遍的是雲雀***俗稱雲燕、魚鱗燕、叫天子***,我國南北方都有飼養。歌百靈只在南方有飼養。沙百靈***窩勒***、鳳頭百靈***鳳頭窩勒***則多見於華北地區。最著名的是百靈鳥,它體型大,羽色較美麗,叫聲巨集亮而善模仿。

  百靈科的鳥均需從幼鳥開始飼養,成鳥難以馴順和調教。從幼鳥中挑選雄鳥是比較困難的,需要仔細觀察、綜合判斷。如百靈,在第一次幼羽時期可選擇嘴粗壯、尖端稍鉤、嘴裂***角***深、頭大額寬、眼睛大有眼神、翅上鱗狀斑大而清晰、叫聲尖的鳥。第二次幼羽時期已近似成鳥,要著重選擇上胸黑色帶斑發達、頭及身體羽色鮮豔、斑紋清楚、後趾爪長而平直的鳥。

  野生百靈鳥與家養百靈的區別是:野外捕捉的成年百靈羽色鮮豔,羽毛整齊。足趾油亮而呈暗紅色,爪黑色;家養百靈羽色稍暗淡,羽毛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足趾粉紅,爪黃色。野生百靈,怕人,常突然猛撞;家養百靈則較安祥,即使受驚,也不拚命撞籠子。購買時應注意區分。

  在選購幼百靈時,除注意選擇雄鳥外,還要看其精神狀態和體質,是否戧毛***團毛***。用手摸一摸胸部肌肉的厚度,看是否“虧膘”,肛門有無便汙,尾脂腺***俗稱“尖”***是否完整。

  2、籠的特點 百靈科的鳥都棲居草原和沙漠等開闊地,常在沙丘、土崗或者空中鳴囀這就需用專制的百靈籠。籠的大小,籠條間距應依據鳥體的大小而調整。另外,需有布制籠套。

  3、飼料和喂法 幼鳥需人工填喂,把綠豆麵或豌豆麵、熟雞蛋***或鴨蛋***黃、玉米麵三者以5:3:2的比例搓勻,加水和成麵糰,用手捻成兩頭尖的長條,拔弄鳥嘴或以聲音引誘鳥張嘴,沾水填入。幼鳥數量多時,一定要逐個填喂,以免有的幼鳥吃不上食。每天填喂5—8次,不給水也不喂菜,待鳥能自己啄食後,把拌好的飼料放軟食抹內任其啄食,仍不給水,但可喂切碎的馬齒莧菜。當體型、羽色近似成鳥時***第二次幼羽齊***,方可餵給幹飼料和飲水。幼百靈的飼料因地而異,有加花生米粉的、有餵雞用混合粉料搓雞蛋的,也有的純喂蝗蟲、蚱蜢。

  百靈成鳥飼料各地不同,有的喂谷、黍、蘇子或苧麻等的種子,有的餵雞用混合粉料搓熟雞蛋。從營養、衛生、節約考慮,喂補充“新增劑”的雞蛋小米較好,***換羽期***再經常喂些麵粉蟲、蝗蟲、蚱蜢、葉菜等就能養得很好。

  4、管理和調教 食水罐宜深不宜大,多為半圓柱或倒稜錐形。平的一面緊貼籠的底圈,隔1—2日添換一次食水。籠底砂土要細勻,保持清潔、乾燥,每週清換1—2次***夏季***,平時可用鐵絲或竹棍將糞便夾出。一般不用罩籠套,但在溜鳥時或讓它學別的鳥鳴叫時需要罩上。為使百靈鳥晚上燈下鳴叫,白天應罩上。夏季南方蚊蟲多,夜間也須罩上,以防蚊叮。

  為了馴熟,昆蟲幼蟲、蝗蟲、蚱蜢等動物性餌料應用手拿著喂。為培養鳥兒上臺歌唱的習慣,可在鳴臺外邊圍一硬紙殼圈,稍高於籠的底圈,並常用夾糞棍捅其腳讓它上臺,或者常在鳴臺上喂“活食”。

  培養百靈鳥鳴叫是很費功夫的。幼鳥絨羽一掉完。雄鳥喉部就常鼓動,發出細小的滴咕聲。***俗稱“拉鎖”***。此時就該讓它學叫。用馴成功的老鳥“帶”最省事,也可到自然界去“呷”或請“教師鳥”。有的用放錄音的方法,但有時聲音失真,還須到野外或由其他鳥矯正。

  百靈的“叫口”,我國講究“十三套”,即會學十三種鳥、獸、蟲鳴叫的聲音。但這“十三套”的內容、先後排列卻因地而異。南方籠養百靈允許有畫眉的叫口,而在北方卻忌諱。北方籠養百靈鳥的基本叫口要有紅***沼澤山雀***的鳴叫聲,南方則不要求。北方的所謂“十三套百靈”,一般是麻雀叫開頭,母雞嘎蛋、貓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鵲***灰喜鵲或喜鵲***、紅、油胡蘆***一種大型蟋蟀***、鳶嘯鳴、小車軸聲、水梢鈴響、大葦鶯,虎伯勞結尾。

  小百靈鳥的飼養技術

  品種特點

  百靈鳥屬雀形目百靈科,是鳴禽小型鳥類。它的軀體呈流線型,主、副羽發達,尾羽較短。頭頂高平,眼雖小但有神,頸部稍短但轉動靈活,腳趾粗壯善於行走。喙較短但圓鈍,適於啄植物種子。體長22釐米左右。

  在羽色上,雄鳥頭頂、後頸及額部呈紅褐色,背部大多為淺棕色,兩翅和尾部為深褐色,大翅羽邊緣為灰白色,圍繞苧部下方橫貫著一條寬窄不一的黑帶,很像—,-‘申粗項鍊,胸後圍有一條白圈。腹部沙白色,胸部兩側分佈有不規則的黑棕色條紋。

  百靈叫聲洪亮,善於模仿其他禽類和動物叫聲以及物體活動所發出的聲音,唱起來成套,甚至還能邊唱邊舞,很惹人喜愛。

  —、百靈產於我國內蒙古荒漠、草原地區,由於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它生就了特殊的習性,膽子小;善高飛而不善攀緣,能竺走;為適應風沙,它頭頂扁平,羽毛緊密,兩眼凸小;由於草原亡草多,故而草子或其他植物種子便成了它的主要食物;由於環境缺乏水分,使它習慣於乾旱,喜沙浴,並築窩於沙中。由於這些特性,也就有了“百靈不過江***江南***”的說法,也就是說百靈不適應南方潮溼的氣候條件。

  百靈有東口百靈和西口百靈之分,東口百靈跗耽近褐色,善鳴囀,西口百靈跗踉為肉紅色,能歌善舞。

  選購

  選購百靈鳥,不論是成鳥還是雛鳥,都必須鑑別出雌雄後再選購雄鳥。

  識別百靈雄性成鳥比較容易,但識別百靈雛雄鳥則比較困難,需要經過仔細觀察和比較才能作出判斷。

  還沒有換過羽毛的雛鳥,蛔嘴形整體粗壯,嘴尖稍勾,嘴裂深;頭比較大,額頭稍寬,眼睛大,有眼角;翅膀上長的鱗狀斑大而清晰,腿粗,趾大,兩腳間距稍大,這樣的個體其雄性的可能性較大.

  對已經換過一次羽的幼鳥,因為已經接近成鳥,除上述要求外,還要特別注意鳥的前胸,“黑帶斑”應該明顯突出,斑紋清楚,全身羽毛豔麗,後趾爪長而直。這樣的鳥其雄性的可能性大。

  確定好雄性後再按下述要求進行選購。

  選購雛鳥,要挑體形大而魁梧,精神好;頭大,頭扁,嘴鈍,兩眼突出有神;胸部寬,脖頸粗,兩腿壯,走動有力像鴕鳥;羽毛光亮、豔麗,無雜毛***團毛***,尾齊而短的個體。一般認為,腳短、趾稍向內彎***俗稱抱圈腿***、體圓尾細的容易馴熟;高腿、體細長的“性大”,難以調教。同時,在選購雛鳥時,還要試摸鳥的胸部肌肉的厚度,是否虧膘,還要檢查肛門有無便汙,尾脂腺***俗稱鳥尖***是否發達。

  選擇成鳥,選4~5歲的最為理想。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百靈,各方面都已調教成熟。好鳥應該是膽子大,不怕人,不怕物體晃動,不怕噪音,不怕任何顏色;體形大,長得均勻,腿粗壯,羽色光亮,斑紋清晰,叫聲洪亮而且清脆,模擬逼真,如果能叫出套數那就更好了。

  挑選成鳥還有一句俗語:“遠看鳥全身,近觀腿和頭,走近用手捅,看它走不走。”意思是說:在選擇鳥時,應該先從遠處端詳一下鳥的全身,看一看身條是否修長,體形是否對稱,脖子是否短粗,胸部是否寬;然後再走近仔細觀察,看腿是否短粗,頭部是否大;接著再用手捅一下,看鳥驚不驚,如果驚恐說明不容易訓熟,或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馴熟。

  雛鳥的飼養

  籠養百靈鳥最好從雛鳥開始,因為雛鳥幼小,餵養大後和人有一定的感情,容易調教。選擇雛鳥,一般以出殼不滿7天的為好,因為過了7天,雛鳥眼睛已經睜開,看見人便會驚慌,這樣會增加馴熟的難度,所以有“七活八不活”之說。

  餵養雛鳥,需由人工填喂,以粉料為主。方法是,把綠豆麵或豌豆麵***兩者混合更好***和熟雞蛋黃或鴨蛋黃以1,3的比例配好,然後再加入幾片酵母片粉和鈣片粉,拌勻後用涼開水調成麵糰。喂時掰一小塊,用手捻成兩頭尖的小長丸,沾水填入鳥嘴,每天5~8次。喂至9—10天后,在飼料,:p減去一成蛋黃,增加一成細五米麵,把飼料放在軟食罐內仟其自啄。飼料要保持清潔,不變質,否則會引起胃腸炎。但這時仍不需要喂水。

  2個月後,鳥羽毛已長得豐滿,這時要加一些蒸熟的小米***小米3份蒸熟後加1份蛋黃***,另置一罐令其啄食,再喂一些切碎的馬齒莧或嫩菜葉。以後逐漸完全撤掉粉料,但要及時加上水罐喂水,當羽毛長得非常豐滿時,說明已經進入成鳥期,可適當喂一些活蟲或瘦肉末。

  成鳥的飼養

  百靈鳥從雛鳥餵養起,需要約2年的時間才能成熟,才能唱出較好的歌聲,但是要達到唱得動聽的程度,那還需要2—3年的時間,這樣加起來則需要花費4~5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裡餵養成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注意飼料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哪一樣都不能缺少,要合理搭配蛋黃、小米和一些輔助飼料,多喂一些青菜末***籠內單獨設青菜罐,以免汙染籠底沙***,要適量喂一些活蟲。飼料要絕對新鮮、衛生,飲水要常換。

  其次要注意清潔,籠具要常刷洗,並用消毒液消毒。籠底沙土要常換,糞便要及時清除,水罐必須放在籠外。注意防暑降溫,並隨時注意防潮。不要與病鳥和生有寄生蟲的鳥接近。發生異常,要及時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另外,外出應有規律,亮鳥時儘量放在空氣新鮮的地方。夏季外出應帶雨具,切勿使鳥被雨淋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