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飼養管理方法

  豬生產效能的發揮決定著一個豬場的盈利多少。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營養全價的飼料配比

  生長育肥豬的飼料成本佔豬場總飼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階段節省飼料是最切實可行的,但是育肥階段豬的生長速度快,身體和各內臟器官的發育不協調,所以其營養需求較高。如果這時營養不夠充分,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尤其是種豬在轉群或長途運輸過程中均可降低豬的採食量,而此時豬對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等需求較高,如這時不增加育肥豬的營養就會造成相對的營養缺乏。育肥階段的採食量最大,其飼料轉化率將直接影響整個豬場的飼料消耗和經濟效益,並不是飼料越便宜越省錢,關鍵是要確保飼料的質量,特別要注意黴菌毒素的汙染。如果因飼料原因而造成豬隻患病或生長受阻,從而影響種豬場的經濟效益,就太得不償失了。

  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

  全進全出是豬場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徑。大部分種豬場都是按照全進全出的模式設計的,但在養豬效益好時,盲目擴群,導致密度擴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進全出,就易造成豬舍的疾病迴圈。因為豬舍內留下的豬往往是生長不良豬隻、病豬或病原攜帶者,等下一批豬進來後,這些豬就可作為傳染源感染新進的豬隻,新進豬隻就有可能發病,生長緩慢,或成為僵豬,而轉群時又留了下來,成為新的傳染源。

  如果豬場能夠做到全進全出,就會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從而降低這些負面影響給豬場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加強飼養管理

  現在種豬的管理也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只有為豬提供最舒適的生長環境,善待種豬,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潛能,並達到最佳的飼料轉化率,從而使豬場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首先要保證一定的飼養密度,如果密度太高,豬隻就容易打架,容易發生疾病的水平傳播,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如果保持合理的密度,主要通過嘴對嘴直接接觸傳播的疾病,如PRRSV發病的機會就會降低,它不會通過空氣從一個豬舍傳到另一個豬舍,也不會從一個豬場傳到另一個豬場。所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會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發生,從而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其次應該加強通風,因為育肥階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發生與空氣的質量有密切關係,空氣質量與塵埃、氨氣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濃度有關,塵埃可攜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如不及時通風,汙濁的空氣被豬隻吸入容易在肺臟沉積,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

  在炎熱的夏季,降溫是關鍵的管理措施。降溫的方法很多,有條件的豬場可採用水簾降溫,沒有條件的豬場可考慮房頂噴水,室外加遮陽網,也有的豬場採用噴霧、衝淋等方法,目的都是提高豬的舒適程度,提高採食量。

  飼料質量不好,或料槽設計不合理,豬隻容易將飼料拱出來,造成浪費。所以,豬場設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豬隻不能合理採食,並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保證育肥豬飲水充足,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可降低豬的應激反應。當飲水器高度不合適,堵塞,水管壓力小時,水流速度緩慢,都會影響到豬隻的飲水量,在豬隻的飼養過程中,缺水比缺料應激反應更嚴重。

  合理的用藥方法

  育肥階段的用藥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能新增違禁藥物,還要遵守藥物的停藥期。長期用藥、盲目用藥既不安全,也不經濟。我們要在遵循用藥規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藥效。

  豬隻從保育舍轉群到育肥舍後,可在飼料中連續新增一週的藥物,如每噸飼料中新增80%支原淨125克、15%金黴素2千克或10%強力黴素1.5千克,可有效控制轉群后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或育肥豬的呼吸道疾病。此藥物組合還可預防甚至治療豬痢疾和結腸炎。無論是呼吸道疾病還是大腸炎,都會引起育肥豬生長緩慢和飼料轉化率降低,造成育肥豬生長不均,出欄時間不一,難以做到全進全出,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對於育肥階段的種豬,引種客戶經過長途運輸到場後應先讓種豬飲水,並在飲水中新增電解多維,連續3天,以提高其抵抗力;每噸飼料中新增80%支原淨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800克,連用7天~10天,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和大腸炎的發病率。

  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一、公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一***在飼養公豬時,必須時刻注意它的營養狀況,使其保持不肥不瘦。過肥的公豬整天睡覺,性慾低下,過瘦則營養不良,沒有性慾。

  ***二***豬體應保持清潔衛生。每天可刷拭一次豬體。並要求每天在運動場地運動2小時左右。此外,種公豬應單圈飼養,減少外界干擾,保持良好的性慾。

  ***三***種公豬的飼養應以精料為主,粗、青飼料搭配,飼料種類要求3種以上搭配。配種旺季應加喂豆類、雞蛋等蛋白質飼料,以提高配種能力和精液品質。

  二、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基本要求是保證母豬身體健康、按期發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時配種,提高受胎率。配種前母豬的膘情達到6—7成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豬對受胎都不利。經產母豬由於哺乳,體況消瘦,應在配種前20—30天實行“短期優飼”,使其恢復體力。

  三、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身體健康和無遺傳疾患。後備豬應是生長髮育正常,精神活潑,健康無病,並來自無任何遺傳疾患的家系。豬的遺傳病有多種,常見的有疝氣、隱睪、偏睪、乳頭排列不整齊、瞎乳頭等。遺傳疾病影響生產效能的發揮,給生產管理帶來不便,嚴重的造成死亡。

  2、體形外貌的選擇。後備豬體形外貌應具有品種特徵。例如,毛色、耳型、頭型、背腰長短、體驅寬窄、四肢粗細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種要求。如長白豬毛色純白,耳大且前傾,頭小嘴長,體驅細長,後驅豐滿,四肢細高,給人清秀的感覺。

  3、繁殖效能的選擇。繁殖效能是種豬非常重要的性狀,後備豬應來自繁殖力高的家系,並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長和育肥性狀選擇。後備豬的生長育肥性狀或者和其同窩豬的育肥性狀都是挑選後備豬的依據,包括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等方面

  四、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配種後18~24天以及39~45天認真做好妊娠診斷,及時檢測出復發情或未受孕的母豬。

  2、配種初期的母豬應少受刺激,避免熱應激,不得鞭打、追趕母豬。

  3、適當運動,在妊娠的第一個月為了恢復母豬體力。重點是保證營養供給,使用豬充分休息,少運動。一個月後應使妊娠母豬每天自由運動2~3小時,以增強體質並接受充足的陽光,妊娠後期應適當減少運動,臨產前5~7天停止運動。

  4、疾病治療時,應避免使用易引起流產的藥物。

  5、注意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溫,注意防病和豬體衛生,並要避免因機械損傷造成流產。

  6、母豬產前1周進入已消毒過的產房,準備好接產用品,接好紅外保溫燈。

  7、進產房後,根據哺乳母豬膘情,逐漸減少飼餵量,膘情較差的可少減料或不減料。

  8、注意觀察母豬的臨床每1次徵兆:產前1周外陰紅腫,尾根兩側下陷,產前1天左右乳頭能擠出奶水。

  9、產前6~8小時地方品種叼草做窩;引進品種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來回走動,排糞排尿頻繁。

  10、分娩過程中有專人看守,整個分娩過程為14小時,一般5~25分鐘產出1頭仔豬,胎衣排出後立即清除,防止母豬因吃胎衣後吃仔豬。對於難產,應肌肉注射催產素20~30單位,同時注射強心針,如果半小時後還未產出仔豬,需要人工助產,消毒手臂後伸入產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豬,如產道過窄,應請獸醫做剖腹產。

  五、仔豬飼養管理

  ***一***哺乳仔豬

  1、抓好乳食,過好初生關。一是要做好接生,防止仔豬被壓死、凍死或難產而死,降低仔豬出生死亡率。二是要在出生24小時內剪犬齒和尾巴,防止咬傷母豬乳頭、咬尾和互相咬架,影響哺乳和豬的安全。三是要固定乳頭,吃好初乳。初乳中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又含有免疫抗體和鎂鹽等。初乳除將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增強仔豬抵抗力外,還具有輕瀉性,促進胎糞排洩,初乳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在仔豬的小腸內幾乎全被吸收,有利於仔豬生長。初生仔豬開始吃奶時,往往爭搶乳頭,為了使同窩豬生長均勻和健壯,應在仔豬生後2~3天內由人工扶助採取扶弱抑強的辦法,讓仔豬吸吮固定的乳頭,即儘量把弱小仔豬固定在前幾對乳頭。四是要抓好防凍、防壓、防病。母豬在冬春季節分娩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凍死或被母豬壓死,因此加強護理,做好保溫、防壓、十分重要。五是要做好防病。主要是預防仔豬黃、白痢,多見於產後3~5日齡和15~20日齡。防治黃、白痢,一般可採取鏈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等藥品。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一是補鐵、防貧血。仔豬出生時體內貯存的鐵約50毫克,每天生長需7毫克,而仔豬每日從母乳中僅能獲得1毫克,如果得不到補充,一般10日齡前仔豬就會因缺鐵而出現食慾減退,被毛蓬亂,生長停滯和發生白痢甚至發生死亡。一般在仔豬出生後3天內每頭注射100~200毫克鐵劑。二是補硒。仔豬出生3天內和斷奶時,分別給每頭仔豬注射0.1%亞硒酸鈉溶液0.5~1.0ml,防止僵豬和斷奶後患水腫病、白肌病。補硒可和補鐵同時進行,注射鐵硒合劑。三是水的補充。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需要水量較多,因此從3~5日齡起要補充飲水。據試驗,用含鹽酸0.8%的水給3~20日齡的仔豬飲用***20日齡後改用清水***,有補胃液分泌不全,消化胃蛋白酶的功效,可提高仔豬斷奶體重。四是及時補料。一般在7日齡開始補料,方法是在乾燥清潔的木板上放少許料,待開始採食後換放料槽中。開始補料時,一定要按“少喂勤添”的原則,每日飼餵4~6次。及時補料的目的是促進仔豬胃腸道發育,解除仔豬牙床發癢,降低斷奶後吃料的應激。

  3、抓旺食,過好斷奶關。母豬的泌乳量在分娩後21天達到高峰,此後逐漸下降,而乳豬所需要的營養是不斷增加的,21天后母乳無法滿足乳豬的營養需要,所以必須儘可能多地讓乳豬採食全價配合飼料。乳豬料要求營養高且易消化。

  ***二***斷奶仔豬

  1、斷奶時間一般為35日齡斷奶,最遲不超過45日齡,體重達4—5公斤以上時斷奶最適宜,哺乳期延長會影響母豬的年產窩數和育成仔豬頭數。

  2、哺乳仔豬生長髮育最快,所需營養物質的要求也較高,為此在有條件時儘量喂適當***每頭仔豬5公斤***的仔豬全價飼料,如正大飼料或希望飼料。

  3、仔豬初斷奶常會感到口渴,應多飲清潔衛生的水。更應保持一定的***20℃左右***室內溫度,經常保持舍內清潔衛生和空氣暢通.

  六、豬的快速育肥技術要點

  ***一***種 即做到品種選擇,要做到“母豬本地品種化,公豬引進良種化,仔豬***化”的“三化”養豬體系,應以互助大耳朵豬或***一代作母豬,應用外地引進的良種公豬長白、約克夏等作父本,生產出的***仔豬作為商品仔豬。不能用***公豬配種。

  ***二***料 儘可能做到飼料的種類多樣化和營養全面而豐富,以精料為主,精、粗、青三結合,改變有啥喂啥的單一飼料為麩皮、麻渣、洋芋、蠶豆等多樣混合飼料,並加入新增劑及微量元素,仔豬期內應適當加喂正大料或希望料。

  ***三***病 就是對豬病的預防治療,一是傳染病,每年春秋兩季必須給豬打上預防針,仔豬斷奶後及時進行補針,二是感冒、拉稀等病應及時治療,三是寄生蟲病,應對豬定期進行驅蟲健胃。

  ***四***養 就是飼養管理的辦法,做到“四改一適時”。具體做法:

  ①改吊架子肥育法為直線育肥法,

  ②改熟喂為生喂

  ③改稀喂為乾溼喂

  ④改自由採食為定時、定量、定次數

  ⑤改一日兩餐為一日四餐。一適時:即適時出欄。據測定:豬在10—60公斤階段,日增重隨體重增加而上升,60—100公斤,日增重停滯在一定水平上,體重超過100公斤時,日增重開始下降,而飼料消耗則越多,因此,肥育豬體重應在80—100公斤,出欄效益最佳。

  ***五***圈 近年來,大力推廣暖棚養豬,大大改善了豬舍的環境,使冬春期間豬舍內夜間溫度達到0—6℃,白天升到10度以上,與敞圈相比,在同等飼養條件下,育肥,經濟效益明顯。而且暖棚養豬乾淨衛生,便於飼餵,而且因封閉飼養,減少疾病傳播,可大大提高養豬效益。豬圈建設、應選擇乾燥通風、向陽的地點,具體間數應按養豬規模大小而定,單圈面積深5米、寬2米、人走廊1.20米,豬舍實用面積3.8米×2米、後牆1.7米、前牆1.2米,脊高2.5米,前坡與水平面夾角不小於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