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的飼養管理方法_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

  有些養豬戶多從外地購進仔豬,因缺乏必要的養殖知識,往往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因此,做好新購斷奶仔豬的前期護理工作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仔豬的飼養管理方法,一起來看看。

  仔豬的飼養管理方法

  一、生理特點

  1、免疫力低下:新生仔豬出生後,通過哺乳而獲得母源抗體,其抗體水平在10-15天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至斷奶時,抗體水平較為低下。

  2、消化機能不全:仔豬剛斷奶時,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加之體內消化酶分泌不足,故消化機能不全。

  3、體溫調節能力差:由於此時仔豬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斷奶仔豬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加之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體表散熱面積大;正常體溫也較成年豬高,加大了與外界環境的溫差,使其對寒冷的抵抗能力降低。

  二、選購仔豬。從肉眼觀察,應選被毛光亮順滑、面板紅潤、兩眼有神、反應靈敏、體質強壯的仔豬;少量購買時,則應選擇同窩中個體較大者。瞭解仔豬產地疫情及其免疫情況,對今後仔豬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據。

  三、運輸。運輸前,為減少仔豬的應激反應,可用維生素C原粉拌料,或電解多維飲水。運輸途中,注意保溫,防日晒、雨淋和風吹,並注意日溫差變化。汽車運輸時,下半夜宜停車休息,尤其氣溫低時。

  四、一週內的護理。初到1-2天,注意補液,特別是長途運輸者,應口服補液鹽。合理分群,同群仔豬體重大小相近,最大與最小相差不宜超過2.5公斤,密度以10-12頭/欄為宜。分欄後,無特殊情況,一 般不再變動,採取同進同出。限制飼餵,喂至七八成飽,以防胃腸疾病的發生。3-5天,飼養中應新增適量的藥物,防止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常用抗菌素有:土黴素300-400毫克/公斤,金黴素250-300毫克/公斤,磺胺六甲氧嘧啶150-200毫克/公斤;同時需加入等量小蘇打,以鹼化尿液防止腎損傷;也可加入泰樂菌素、泰妙菌素、紐氟羅、甲礬黴素、中草藥等,但這類藥物價格相對較高,會加大養殖成本。5-7天,注意接種豬瘟疫苗,最適量為4-5份/頭。接種疫苗後3天內,若出現某些病理症狀,可在日糧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製劑,但切忌用複方中草藥製劑及抗病毒類藥,如病毒靈原粉、金剛烷胺原粉等,以 免影響免疫效果。

  仔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吃足初乳母豬產後3天內的乳汁稱為初乳。仔豬出生後1小時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

  補鐵仔豬出生後2小時~3小時內肌注鐵製劑,每頭劑量150毫克。

  補料一般仔豬出生後5日齡訓練其飲水,7日齡訓練其開食,到20日齡能大量採食飲水。哺乳仔豬料一定要營養全面,易消化、適口性好,並且有一點抗菌能力,最好使用膨化顆粒飼料。

  保溫防壓1日齡~7日齡32℃~28℃,8日齡~30日齡28℃~25℃,31日齡~60日齡25℃~23℃,保溫措施是單獨為仔豬創造溫暖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可在產欄內設定仔豬保溫箱,內吊1個250瓦紅外線燈泡或鋪仔豬電熱板,一般使用產床,可有效防止仔豬被母豬踩死、壓死。

  固定乳頭仔豬初生2天~3天,必須固定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有利於仔豬均勻發育。

  選仔或並窩一是母豬產仔日期儘量接近,最好不要超過3天~4天;二是選出的仔豬一定要吃到初乳;三是後產的仔豬選仔或並窩到先產的窩裡要排選體大的,先產的仔豬選仔或並窩到產後窩裡要挑選體小的。母豬不認寄養仔豬時,可干擾母豬嗅覺,用母豬產仔時的胎衣、尿液或墊草塗擦寄養仔豬身體,或者事先把寄養仔豬和母豬親生的仔豬放在一起2小時~3小時,也可用少量白酒或來蘇兒溶液噴到母豬鼻端和仔豬身上。

  去勢仔豬出生後15日齡~20日齡去勢。

  剪犬齒仔豬出生1天~2天內用消毒過的剪齒鉗子剪去牙齒。

  斷尾仔豬出生2日齡~3日齡,在距尾根1.5釐米~2釐米處將尾剪斷,並用碘酒消毒斷處。

  斷奶在仔豬4周齡時斷奶。

 

仔豬的飼養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