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人蔘的時間

  人蔘是一種喜冷涼、溼潤而耐蔭的藥用植物, 既怕積水, 又不耐乾旱, 忌強光直射, 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人蔘種子因種胚具有緩慢生長髮育特性,所以播種期也不同於其他作物,只要土壤未封凍,均可進行播種。根據種子發育程度和氣候特點,一般分為:春播、夏播***伏播***、秋播三個時期。春播:4月下旬左右,當土壤解凍後,即可進行播種。催芽種子春播,當年可出苗。也可播種乾子,翌年春出苗,但因播種後需要管理,故多不採用。夏播:亦稱伏播,多播種乾子。無霜期短的地區要求在6月底播完。

  無霜期較長的地區,播乾子可延遲到7月上、中旬。播水子,要在8月上旬以前播完為好,否則影響翌年人蔘的出苗。秋播:秋季播種,多於10月中、下旬播種催芽的種子。三個播種時期,各有利弊。

  春播催芽種子,當年能出苗,但常因春季乾旱,由於做畦播種,加重土壤旱情,影響出苗率。夏播,只能播種乾子和水子,播後要進行適當的田間管理,增加了用工量。但省略了人工催芽的煩瑣程式,避免催芽期間管理不善造成損失,秋播有利於春季出苗,各地多利用此期播種。

  種植人蔘的方法

  ***一***植物特徵及品種簡介

  1.植物特徵 人蔘***圖8-1***株高約60釐米,掌狀複葉輪生,葉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有淺鋸齒,直根肥大肉質,下部有分枝,主根頂端著生根莖,每年增生一節,秋季地上部枯萎,在根莖上留下盤狀莖痕,俗稱"蘆碗",根莖上著生數條不定根,俗稱"門艼",花生於莖頂。花被5片,黃綠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成熟漿果鮮紅色,種子扁圓形。

  2.品種簡介

  ***1***農家品種

  ①大馬牙 主根粗短、蘆碗大,生長快,產量高。吉林省撫松縣為代表產區。

  ②二馬牙 根莖和主體均較長,側根較少,經整形栽培後,具兩條腿如人形般美觀,稱之為"邊條參"。邊條參在國際、國內均享有盛譽,以吉林省集安市為代表產區。

  ③長脖 根莖細長,參體小巧玲瓏,經多年培植可代野山參,稱"充山參",主產區遼寧省寬甸縣。

  ④圓膀圓蘆 其根莖長度,植株生長快慢及其大小均間於二馬牙與長脖之間。

  ***2***育成品種

  ①邊條1號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與吉林省集安一參場協作,經20餘年的努力,用系統育種方法育成了高產優質邊條人蔘新品種邊條1號。

  ②黃果人蔘、吉參1號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也培育出了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黃果人蔘和高產優質的吉參1號。

  以上品種均正擴大繁殖推廣中。

  ***二***生物學特性

  1.生長髮育 我國東北主產區人蔘5月出苗,6月開花結果,7、8月種子成熟,10月枯萎,全生育期130~150天。

  人蔘從播種到收穫一般需6年,地上部基本上是一年增加一片複葉,其複葉一年生由3小葉組成***俗稱三花***,以後各年生基本上每年增加一片由5片小葉組成的複葉。六年生以後複葉不再增加。地下部根的生長逐年增大,平均單株重從一年生為0.5~0.8克,到六年生為50~80克,最高可達300克。

  人蔘三年生開始產籽,以後逐年增多,但留籽影響產量。因此,多在第四或第五年留種1次。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人蔘為陰性植物,對光的要求較嚴格,人蔘光的補償點約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線上升。人蔘生育的最適光強,隨緯度和氣溫而變,緯度高氣溫低所需光強大,反之則小,高緯度低溫地區為7000-22 000勒克斯,溫度較高的低緯度地區為7000~10000勒克斯。

  人蔘喜冷涼氣候,在年平均溫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條件下均可栽培。在亞熱帶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如廣西、福建、雲南等高寒山區都已引種栽培成功。

  人蔘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土壤相對含水率在70%~80%以上為好。因此,搞好排灌極為重要。

  ***三***栽培技術 人蔘的種植主要有林地栽參和農田栽參***野山參培育另文介紹***。

  1.林地栽參

  ***1***選地整地 宜選用坡度在15o以下的闊葉林地,pH為5.5-6.8腐殖質含量高的砂壤土或活黃土。一般頭年刨地第二年種參,使土壤熟化,增加肥力減少病蟲害,整地前可將餅肥及多菌靈、西維因等農藥分別按每平方米50克、20克、15克施於地面,拌人土中,作成寬1.2-1.4米,作業道0.5米,高25釐米左右的畦。

  ***2***繁殖方法

  ①種子處理 春、秋播均需催芽。因人蔘種子屬於胚發育不完全型別,新採收的種子胚很小,僅由少數細胞組成如針尖大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需與溼沙拌勻保溼貯藏,經20~12℃晝夜變溫條件下3~4個月,讓種胚長大,種子裂口,這一階段稱為形態後熟期,再經5℃左右的低溫下貯藏2~3個月,完成生理後熟期,種子才能出苗。

  ②播種 東北人蔘產區,氣候較溫暖的吉林省集安等地,7月份採種後立即播下,利用自然的溫度,可完成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第二年可正常出苗。氣候寒冷的吉林省撫松地區,當年種子不能完成兩個後熟期,只好將種子風乾,待第二年夏播,第三年出苗,若要第二年出苗,就必須採用催芽方法。

  播種方法,一般撒播,每平方米用種子3.5~5克,覆土5釐米左右。也可點播,用5釐米×5釐米的行株距壓孔器先壓好3釐米深的孔,每孔內播1粒籽,覆土5釐米,點播稀密均勻,但較費工,多用於科學試驗。生產上勞力許可的情況下也應採用。播種後要立即蓋上樹根、山草等物,既可防止雨水沖刷畦面及土壤板結和乾燥又可防止冬春的緩陽凍***上凍後因陽光直射速化,入夜又速凍,如此使種子、參根受害稱緩陽凍***。

  ③移栽 由於地區不同,土質、氣候等條件各異,吉林人蔘產區形成了兩大參區,即以集安市為代表的邊條參區和以撫松縣為代表的普通參區。兩大參區種植方法有別。

  普通參的栽培:普通參區以農家品種大馬牙為主,當地土壤較黏,雨水滲透較慢,氣候冷涼,參根不易下扎,參體短粗,基本上是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穫***移栽後長3年***,稱為三三制栽培。加上當地雨水較多,腐殖質層厚若移栽時下須整形,栽下會爛根,不能培育邊條參。

  邊條參的栽培:邊條參區以農家品種二馬牙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滲透快,氣候溫暖,參根易往下扎,三年生移苗時要"整形下須",即將參苗上的側根和鬚根全部掐掉,只在主體的下端留兩條長而粗的側根,將來長成兩條腿,使參根如人形美觀,由於二馬牙不如大馬牙生長快,為使邊條參等級提高,移栽兩年後挖出將不符邊條參要求的參根加工,將體形好無病斑的參再栽種2年,七年生收穫,這種三年生移苗,五年生再移苗各長2年收穫的栽參制稱"三二二"制。"下須整形",栽後不爛,這是邊條參區的特點,普通參下須栽後會爛。因此,不能下須。

  移栽時期秋天春天皆可,秋栽在10月中旬至土壤上凍前進行,春天土壤化凍人蔘即出苗。因時間短暫,只能小面積採用。移栽前應選健壯、無傷口病斑的參苗,按大中小分等栽種,否則參苗參差不齊影響生長。三年生參苗行距20~25釐米,每米行長栽12~16株,覆土7~10釐米。

  ***3***田間管理

  ①去防寒物 早春土壤解凍後,將畦面防寒物去掉,疏鬆畦面,使成瓦背形,再覆蓋落葉等物。

  ②搭設遮蔭棚架 種植人蔘必須搭棚遮蔭,根據棚架的高矮和外形來分,有高棚、矮棚、平棚、脊棚、拱棚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