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邦之死的真實原因
劉邦是個白手起家的皇帝,史稱漢高祖,能很好的聽取他人建議,有大量,善於顧全大局,最終成為萬人之上。實力上劉邦是怎麼死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劉邦之死的真實原因,歡迎閱讀!
劉邦之死的真實原因
漢高祖劉邦從草根走上皇位,這一路的辛酸讓他深感世道險惡,皇位的難得可貴。劉邦花甲之年,最為擔心的是怕自己的江山旁落他人,對幾位開國功臣心懷戒備。這種多疑的念頭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根。
高祖晚年處心積慮想除掉心中幾根刺,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功高震主,若要與他們對抗劉邦並無多大勝算。所以暗中指示呂雉和蕭何出掉了韓信和彭越。這樣一來,英布怕惹火燒身,遂起兵反抗。劉邦年事已高,非要御駕親征,混亂之中被暗箭所傷。
不料回長安後,箭傷愈加嚴重,臥榻不起。呂雉請來名醫為他看病,劉邦問他病情,醫生默默相對,淡淡說能治。劉邦感慨萬千道:“我從一介布衣,白手起家奪取天下,這次看來是命中註定,上天要亡我啊,即使扁鵲在世也治不好。”於是憤憤賜給名醫五十金把他打發走了。彌留之中,劉邦向呂雉交待了後事。就這樣一代天驕在公元前195年安然離世,給後人留下無盡遐想。
關於劉邦之死後人有另一種說法,劉邦是力不從心想死。醫生說能治,他卻非不要治,喜歡等死。於是有人做了以下猜想:劉邦的當時的處境可謂眾叛親離。最好的兄弟盧綰叛變了;一眾功臣殺光了;他控制不了野心勃勃的呂雉;相幫寵姬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又無能為力。這種窮途末路的處境讓劉邦感覺那是天命,選了個適當的時機一死了之。
劉邦是怎麼死的恐怕早已成為千古謎團,可一代豪傑的下場竟如此落魄,真叫人扼腕嘆息。
劉邦是個怎樣的人
劉邦是個白手起家的皇帝,史稱漢高祖,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評價劉邦的,稱其是個好美色好酒肉之人,作戰能力不是很強大,但是卻能很好的聽取他人建議,有大量,善於顧全大局,最終成為萬人之上。
劉邦在家中排行老四,他出生於農民家庭,但歷史資料關於他家庭的資料甚少,只記載其父母名為劉公和劉媼,而說劉邦在家中常不耕作,又不好書籍,遊手好閒,被鄉里人所不恥。但心胸寬廣的劉邦卻不以為然,還是我行我素。
劉邦後來與項羽結識,項羽為名將後代,劉邦因攻打秦國,屢次不滅,遂向項梁求助,因此開始和項羽有多次合作的機會,項羽一直高高在上,剛愎自用因而才會讓劉邦鑽了空子。時逢劉邦滅秦,遂有為漢中王的想法,但又苦於勢力不夠,只能向項羽俯首稱臣,但是他最大的優點便是知人善用,故他的手下有張良和蕭何等謀士,後成功拉攏項羽手下的大將韓信,故劉邦能夠成功從項羽刀下逃脫,成為漢王。
劉邦做事不莽撞,能十分冷靜的思考問題,善於聽取部下建議,因這樣也使得其部下忠心為其賣命,故能獲得楚漢之爭的勝利,且在勝利後,發揮他寬巨集大量的心態安撫那些投降之人,以他們的能力助己一臂之力。
劉邦為政最大的優點便是他本是貧寒人家出生的,遂甚能瞭解社會生活,瞭解百姓的心態,故能做出與民休息的政策,這對後來的政治也有一定的影響。
漢高祖劉邦的典故
劉邦在短短的八年間從一介布衣,變身為天下至尊,成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傳說和歷史典故,一直都在民間流傳著。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三十六計之一,也是一個和劉邦有關的典故。當初,秦朝朝政昏暗,百姓不堪疾苦,紛紛揭竿而起。劉邦和項羽帶領的起義部隊都是反抗秦暴政的重要武裝力量。
當年,劉邦搶在項羽之前,攻下了咸陽。但是劉邦的實力與項羽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為了儲存實力,積聚力量,劉邦將咸陽和關中地區讓給了項羽,而自己卻留守於漢中。章邯與漢中毗鄰,為了防範章邯的入侵,劉邦下令將連線漢中與外界的棧道全部燒燬了。等到後來,劉邦的實力得到了積聚,可以與劉邦一較高下的時候,劉邦就拜韓信為將,攻打項羽。
為了迷惑敵方的視線,韓信在明面上,派了大隊人馬去搶修之前被燒燬的棧道,讓敵人一位他們只有把棧道修復了,才能開戰,而修復棧道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事實果然如韓信所料,敵人果然中計,對他們毫無防備。
而韓信早已命人從小路包抄陳倉,在敵方毫無所覺的時候,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就這樣劉邦成功的奪回了咸陽,佔領了關中地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一成語也就由此而來。這一成語往往用來形容將隱藏真實的意圖,用表面無害的舉動來迷惑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