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青竹種植的栽培方法

  青竹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植物,所以有很多人都會想要在自己的庭院裡種植青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青竹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青竹種植的方法

  青竹種植主要多采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種法繁殖。青竹鞭萌芽力與叢生性都很強,早春發芽前剪斷竹鞭,連同竹竿分別栽種,當年夏季就可長出新竹。青竹開花後的種子也可以播種。

  栽種青竹宜選背風向陽、潮溼的環境。青竹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溼,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青竹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有些竹地上部分的空心莖每天可長40釐米,完全成長後的高度可達35─40米。竹生長快速的原因是其枝幹分節,故當其他植物只有頂端的分生組織在生長時,竹子卻每節都在同時生長。但是,隨著竹的不斷長大,竹節外面包裹的鞘就會脫落,青竹的高度就停止生長了,但其內部的組織生長充實依然在不斷進行中。分佈廣,易活。

  青竹肥料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後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至15%。

  青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汙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青竹的養殖方法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溼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溼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溼潤,以防“幹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複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汙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青竹的栽培方法

  一、栽植時應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約30—60釐米長,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鬚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

  盆栽竹應按3—5株為一叢作一次性挖掘,因母竹出土後脫水快,必須立即栽植。可將其先平放並使之舒展,灌上少量水,再覆土壓實,蓋住母竹原來的入土部分。切忌幹穴填土或壓實時傷及鞭根、筍芽。栽後置陰涼處,並經常以少量清水噴霧,以免葉尖發黃。1個月以後逐漸見陽光,移植時間以秋分前後為宜。

  二、淺盆露根栽植。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露根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佈局的枝葉均可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苔蘚等作陪襯。淺盆可供竹鞭生長的盆域要比同樣土量的深盆大得多,因而長勢也要好得多。

  三、水土管理。盆竹喜溼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的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鹼粘土。盆竹喜露根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幹,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蒔養,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10℃以上為宜。

  四、竹喜肥,但盆竹忌施肥。因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釐米間,又不能摘心或剪截,確非易事。由於盆土淺薄的限制,如能控制肥量,長出的新竹肯定矮小。如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竹葉肥厚,甚至出現瘋長,完全喪失其小巧獨特的風韻。尤其是少施氮肥,對矮化盆竹有利。

  五、盆竹於梅雨季節上盆,來年可生筍。新筍如拔節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靠近基部的側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嫩、砍密留疏、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美。因換盆植株受影響,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於盆竹矮化。

  青竹栽培時間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12月種竹,儘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可在梅雨季節正常年份採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離移栽,且根盤帶土多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只要保證母竹質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熱的三伏天和嚴寒的三九天外,其餘時間均可栽種。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2、叢生竹: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長髮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12月和春季2~3為宜。

  青竹的形態特徵

  竿高8米,徑粗4—6釐米,幼竿無明顯白粉,深綠色,節處帶紫色,老竿綠色或黃綠色;節間微I句中部收縮,最長節間長約25釐米;竿環較隆起,高於籜環。筍綠色,圓錐形向頂端削尖;籜鞘背面綠色或綠色帶褐色,有紫褐色斑點,尤以中部較密集,無白粉,疏生易脫落的刺毛或近於無毛;無籜耳及鞘口縫毛;籜舌中部隆起,兩側多少—廠延,邊緣生白色短纖毛;籜片帶狀,平直或波狀,外翻,綠色具黃色邊緣。末級小枝具3—5葉;葉鞘最初被細毛;葉耳半圓形,有長5—10毫米的繼毛;葉舌明顯伸出;葉片帶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9—17釐米,寬1-2.2釐米,下表面被短柔毛,沿中脈的毛較密。花枝呈穗狀,長8—10釐米,基部託以4—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10片,脈間具微毛,葉耳小形或無,鞘口繼毛僅數根,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小穗披針形,長2.5—3***3.5***釐米,含2或1朵小花;小穗軸有柔毛;穎通常1片,有時2,稀可3或無;外稃長2.2—2.4釐米,被柔毛;內稃短於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其餘部分無毛或疏生短柔毛;鱗被線形或橢圓形,長5毫米;花葯長1.1釐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花期4—5月。


猜你感興趣:

1.青竹怎麼養 青竹的栽培

2.怎麼種植牧草

3.大拱棚種植技術

4.大棚種植和人工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