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的種植施肥技術

  大白菜在種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大白菜的施肥管理,怎樣施肥才更合適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秋播大白菜蓮座期管理技術

  目前,秋播大白菜已進入蓮座期,外界氣溫逐漸降低,大白菜生長速度加快,為包心打基礎的時期,外葉的形成,球葉的分化,根系的下扎和增粗均在此時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田間管理非常重要,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外葉健壯發育,心葉正常分化和根系發達。

  一、及時定苗合理密植。

  在植株3-5片葉時及時定苗,株距35-45釐米,每畝留苗2200-2700株,具體密度可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播種期等因素來確定。早熟、株型小的品種株距要小,晚熟、株型大的品種株距要大;土壤肥力高的株距大些,肥力低的株距小些;播種期偏晚的地塊株距宜小一些。要選留葉色和葉形與本品種相符,葉柄較短而寬,有明顯葉翅的幼苗,去除弱苗和雜苗。沙質土壤在定苗後要澆小水沉落土壤,保護根部,並降低土溫。發生缺苗應及時補苗,且越早越好,補苗宜在傍晚進行,栽後及時澆水。

  二、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需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間苗後,淺鋤約3釐米深,以劃破土表,目的是鬆細表土和鋤去雜草;第二次在定苗後,深度5-6釐米為宜,以促進根系向土層深處生長,並“蹲苗”10天左右。進入蓮座期,在未封壟前仍要中耕除草,但應在晴天葉片較軟時進行,以免損傷葉片。要掌握“深鋤溝,淺鋤背”的原則,壟背深度不超過4釐米,壟溝深度可達8—10釐米,在封壟後不再中耕。

  三、科學澆水。

  目前中午溫度仍偏高,要順溝澆小水來降低地溫促進生長,以預防病毒病的發生。結束蹲苗以後,一般間隔5-7天澆水一次,水量要均勻,防止大水漫灌。

  四、平衡施肥。

  結束蹲苗以後要及時追肥,為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應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不能單一施用尿素、碳酸氫銨等氮素化肥,以免感染病害和降低品質。也不能一次施肥過多,每次每畝開穴***或開溝***追施腐熟細碎有機肥1000公斤加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5公斤,如基肥施用足夠數量的有機肥,可每畝單獨追施三元複合肥25公斤,也可隨水追施含量40%的氮磷鉀衝施肥10-15公斤。

  五、防治病蟲害。

  前期主要預防病毒病,苗期及時澆水降溫,控制蚜蟲等害蟲的危害,在發生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防治;蚜蟲在發生初期噴灑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甘藍夜蛾等青蟲類害蟲在三齡前夜間噴灑“百草一號”和“BT”乳劑等生物農藥防治。

  大白菜需肥特點與施肥技術

  需肥特點

  大白菜生育期長,產量高,養分需求量極大,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鈣,磷、鎂。每1000kg大白菜約需要吸收氮***N***2.2kg、磷***P2O5***0.94kg、鉀***K2O***2.5kg。由於大白菜不同生育時期的生長量和生長速度不同,對營養條件的需求也不相同。總的需肥特點是:苗期吸收養分較少,氮、磷、鉀的吸收量不足總吸收量的1%;蓮座期明顯增多,約佔總量的30%左右;包心期吸收養分最多,約佔總量的70%左右。各個時期吸收三要素的比例也不相同,發芽期至蓮座期吸收的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結球期吸收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因為結球期需要較多的鉀促進外葉中光合產物的製造,同時還需要大量的鉀促進光合產物由外葉向葉球運輸並貯藏。充足的氮素營養對促進形成肥大的綠葉和提高光合效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果氮素供應不足,則會植株矮小,組織粗硬,嚴重減產;如果氮肥過多,葉大而薄,包心不實,品質差,不耐貯存。磷肥充足有利於葉球形成,鉀能增加大白菜含糖量,加快結球速度,如果後期磷鉀供應不足,往往不易結球。大白菜是喜鈣作物,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發生生理缺鈣時,往往會出現乾燒心病,嚴重影響大白菜的產量和品質。

  施肥技術

  大白菜全生育期每畝施肥量為農家肥2500-3000kg***或商品有機肥350-400kg***,氮肥***N***13-16kg、磷肥***P2O5***5-8kg、鉀肥***K2O***10-12kg,有機肥做基肥,氮、鉀肥分基肥和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混合施用。

  1.基肥。施足基肥是大白菜獲得高產的基礎。 基肥施用農家肥每畝2500-3000kg***或商品有機肥350-400kg***,尿素4-5kg、磷酸二銨11-17kg、硫酸鉀6-7kg、缺鈣土壤施用硝酸鈣20kg。

  2.追肥。蓮座期追肥:大白菜蓮座期生長速度和生長量都較大,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充足的肥水供應保證蓮座葉旺盛生長是豐產的關鍵。一般蓮座期可以畝施尿素6-7kg,硫酸鉀4-5kg。

  結球期追肥:結球初期葉環外層葉迅速生長,生長量最大,對氮素養分的需要量特別高,應重施一次追肥。結球中期,葉球內葉子迅速生長而充實內部,生長量也很大,為了延長外葉的功能、延緩葉片衰老,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進行追肥。一般結球初期可以畝施尿素8-10kg,硫酸鉀6-7kg,結球中期可以畝施尿素6-7kg,硫酸鉀4-5kg。

  3.根外追肥。在生長期噴施0.3%的氯化鈣溶液或0.25%-0.50%的硝酸鈣溶液,可降低乾燒心發病率。在結球初期噴施0.5%-1.0%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提高大白菜的淨菜率。提高商品價值。

  大白菜施用氮肥要適量

  大白菜施肥要達到兼顧高產與優質的雙重目標。大白菜的營養特點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是1∶0.5∶1.2,表明它的需鉀量還大於需氮量。而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只注意氮肥的施用,往往忽視了鉀肥的平衡補充。針對去年大白菜的施肥狀況,明確今年的施肥有幾點注意:首要的問題是氮肥的施用要適量。多少氮肥才適量呢?實踐證明,生產1000公斤的鮮菜需要從土壤中吸收2.0公斤左右的純氮,生產萬斤鮮菜共需要吸收氮22~25公斤,大白菜所需的氮可分別來自土壤、有機肥和化肥。在施用大量有機肥的條件下應該適當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量。施用適量氮肥有助於大白菜生長,有利於光合作用,是實現大白菜高產的關鍵。而有些邊遠地區可能出現氮肥供應不足,葉薄而色淡,組織粗硬,不僅影響產量,品質也不好。但是,目前大多地區生產中實際施氮量都超過了需求量,而過量施氮肥,不僅大白菜外葉肥厚,包心差,產量和質量低,而且葉片含水量大,收穫後不耐貯藏,容易腐爛,到生長後期易遭病蟲害。因此,除了用量適當以外,氮肥使用時期也很重要。在大白菜整個生育期中,不同階段的吸氮量是不同的。苗期很少,約佔總量的2%。蓮座期增加到28%左右的氮,包心期的吸氮量最多,約佔總量的70%,因此氮肥的施用要分次施用,體現出前輕後重。大白菜的生育期較長,施肥管理要施足基肥。在追肥施用方面,大白菜從苗期至團棵期要控水控肥***主要控氮***,除了特殊情況要施提苗肥以外。一般在蓮座期要蹲苗,一來地上同化器官***外葉***生長健壯,二來促進根系生長和下扎,為後期的快速生長與大量吸收營養和水分打下基礎。第一次追肥掌握在蓮座期的關鍵時候。追施速效性氮、鉀肥為宜,同時灌水,水肥之後即進入包心期。大白菜的第2次追肥是在包心初期和中期,主要追施氮肥,最多兩次,控制氮量。包心後期停止追氮肥。

  第二,提高磷鉀肥的施用比例。在基肥和追肥中增加鉀肥,有利於大白菜的包心和抗病效能。包心前期的追肥中都要重視施用鉀肥,包心期的大白菜如果磷鉀肥供應不足,就不易結球。目前在蔬菜生產中,往往忽視鉀肥的施用。適宜的施鉀量一般為每畝氯化鉀12公斤或者硫化鉀16公斤。施用方法最好分基肥和追肥兩次施用,基肥在定植時施於穴底,追肥是在蓮座期結束蹲苗後,結合施氮肥和灌水一起進行。

  第三,要重視鈣肥的供應。通過基肥中施用過磷酸鈣,補充鈣的營養,這對預防大白菜“乾燒心”病的發生是有利的。大白菜為喜鈣作物,缺鈣尤其是過量施氮容易引起乾燒心病。控制氮肥和補充鈣營養是預防大白菜“乾燒心”病的重要技術。補鈣的方法,除了土施含鈣肥料以外也可採取葉面補充的方法,噴施0.1%~0.3%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或噴施醣醇鈣和氨基酸鈣,在蓮座期開始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