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怎麼種植

  蘑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到調味料,例如什麼香菇肥牛呀,什麼香菇燜雞呀,看到香菇是不是就聞到了飯香,你知道蘑菇是怎樣種植的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蘑菇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蘑菇對環境的反應較為敏感,不良的栽培環境,會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受阻,產生各種異常現象,導致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蘑菇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菌絲徒長、硬開傘、薄皮早開傘或出現地蕾菇、空根白心菇等。現介紹如下:

  菌絲徒長

  症狀:菇床覆土調水以後,蘑菇絨毛菌絲會持續不斷地往細土表面生長,嚴重時會形成一種細密的、不透水的菌被,從而推遲出菇時間,降低蘑菇的產量。

  發生原因:多是由於土層調水較輕、較快,菇房溫度超過22攝氏度、溼度超過90%、通風不良所造成。

  預防措施:1、儘量不用氣生菌絲生長過於旺盛、過於濃密的菌種。2、覆土後,土層調水不宜過急,噴水應在早、晚天氣陰涼時進行,同時加大菇房通風,降低空氣相對溼度。3、要立即重新覆土,並適當多噴些水,促使菌絲及時結成子實體,也可在小菇蕾形成之前把覆土表面輕輕耙破,並增加通風量,減少相對溼度。

  地蕾菇***頂泥菇***

  症狀:主要出現在出菇初期,子實體著生部位低,通常在培養料內、料表或粗土層下部發生,長大後破土頂泥而出。

  發生原因:1、培養料內混有泥土或覆土層乾溼不均,當料內溫度、溼度和空氣條件適宜子實體生長時,就會導致菌絲圍繞泥土扭結變粗形成原基。原基分化後向上生長即頂泥而出,若向上條件不適,還會掉頭向床下生長形成床底菇。2、粗土調水時間過長,調水後菇房通風過多、菇房溫度降低都會抑制菌絲向粗土內生長,促使結菇過早;細土覆蓋過遲、過厚,調水不及時,調水過快、過急或調水後通風時間過長,土層溼度不夠,菌絲遲遲不上細土,都會壓低出菇部位。3、結菇噴水過早、過急或噴水量過大,會抑制土層菌絲向上生長,迫使菌絲在粗土粒之間扭結,從而降低出菇部位,造成出菇稀、結菇部位不正常,地蕾菇增多。

  預防措施:1、鋪培養料時,應揀淨料內混入的土塊。2、覆土要均勻,儘量在粗土層尚未形成小菌蕾時覆蓋細土。3、土層調水要均勻,並適當通風,調水後要減少通風。4、在土層菌絲培養階段要控制好菇房溫度,防止溫度偏低,並保持一定的空氣相對溼度***85%左右***,促使菌絲向土層內生長,吊高菌絲生長部位,適時適量噴好結菇水,防止結菇早、結菇部位過低。

  空根白心菇

  症狀:蘑菇菌柄組織不充實,內部出現白色疏鬆的髓部,菇體乾燥後或煮熟後髓部收縮或脫落成中空狀。

  發生原因:主要是由於水分管理不當,如果菇房空氣溼度低、土層溼度小,尤其是粗土層含水量不足,正在迅速生長的子實體便不能從土層中得到充足的水分,進而營養的輸送補給也會減少,加上菇體自身水分不斷蒸發,就會造成菌柄中間缺水、組織不緊密,從而產生空根白心的現象。

  預防措施:1、粗土調水以及噴灑結菇水和出菇水時,水量要充足,防止土粒出現假溼。2、出菇後要儘量噴一次出菇水,以保證粗土層在整個出菇盛期能夠不斷地得到水分的補充。3、長菇階段要經常在菇房內噴霧增溼,菇房空氣相對溼度要達到90%。氣溫較高時,應在早晚或夜間通風降溫,以防止水分散失過快。

  硬開傘

  症狀:蘑菇子實體在尚未成熟時菌蓋與菌柄就分離裂開,並裸露出淡紅色的菌褶。

  發生原因:主要是由於氣溫變化急劇***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下,溫差在10攝氏度左右***,造成料溫、土層溫度與氣溫之間的溫度反差,菇柄的營養代謝與生理代謝發生紊亂,使紮根於土層內的菌柄和暴露於土層表面的菌蓋因生長不平衡而發生開裂。

  預防措施:加強菇房內的保溫措施,夜間不宜通風,不讓冷風吹進菇房。同時,調節好空氣相對溼度,促進菇體各部位均衡生長。

  薄皮早開傘

  症狀:子實體柄細蓋薄,提早開傘。

  發生原因:出菇密度過大,菇房溫度偏高,空氣相對溼度不夠,床面土層偏幹,子實體生長快等,都會形成薄皮早開傘。

  預防措施:適當控制出菇部位,菇房通風時間宜選在早、晚,降低菇房溫度,適當增加床面土層水分和空氣相對溼度。

  怎樣有效預防蘑菇紅根菇

  蘑菇出現紅根菇是生理病害。主要原因在於出菇後氣溫低、蒸發少、菌絲生活力弱、吸水能力差、出菇慢、噴水過多、相對溼度太大,或是氣候突然變化刺激、通風不良、培養料偏酸、噴施葡萄糖過多***肥害***等在素。

  預防措施:根據蘑菇子實體和菌絲長勢及天氣狀況用水。注意避開低溫時間噴水、通風,覆土的含水量一般應在18%一22%之間,如培養料偏酸,可噴施3%的石灰水澄清液緩解。

  蘑菇保鮮五要點

  影響蘑菇保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溫度:溫度越高蘑菇保鮮越差。0~4℃是蘑菇保鮮的適溫。除速凍外,0℃以下易造成凍害。水質:水中鐵或銅含量超過2毫克/升時,蘑菇色澤變暗、變褐,故禁用鐵、銅器皿與工具。溼度:要求溼度在95-100%之間。低於90%色澤變暗,易開傘變質。氣體組成:含腐爛的重要原因,可利用殺菌及調節PH值來抑制。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是引起蘑菇褐變的主要原因。

  蘑菇保鮮方式有氣調保鮮、低溫保鮮、輻射保鮮和化學藥物保鮮等。低溫和氣調保鮮效果最好。

  1、氣調保鮮:用0.05毫米厚的PE袋或透氣性好的塑料薄膜袋包裝,袋內保持1%氧濃度,10-15%二氧化碳濃度,可使蘑菇在4天內保持潔白,保鮮度佳。對蘑菇採用簡易氣調貯藏,在3-5天內保持鮮嫩不開傘,基本無褐變,失水率低於1%。

  2、冷藏保鮮:低溫能保持蘑菇新鮮和優質。在貯運期間,保持溫度0-3℃,相對溼度90-95%最宜。

  3、速凍保鮮:在30-40分鐘內,將蘑菇由常溫速降至-30--40℃ ,凍菇中心溫度應在-20℃ ,然後在-18℃下凍藏,可長期保持原有的品質與風味。速凍工藝為:原料驗收/洗清/護色/漂洗/人工分級/抽空氣/燙漂/一次冷卻/二次冷卻/速凍/精選/包冰衣/包裝/凍藏/運輸。

  4、化學藥物保鮮:防腐清潔劑:10-20毫克/升的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20毫克/升的亞硫酸鈉;10毫克/升的苯萊特;5-10毫克/升的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漂洗增白:0.1-0.5%焦亞硫酸鈉漂洗5-6分鐘;0.1-0.2%焦亞硫酸鈉另加10毫克/升鳥嘌呤溶液。防止變色劑:用0.01-0.1%二甲胺琥珀醯胺酸浸泡10分鐘,撈起瀝乾置經消毒的塑料袋中密封,在0-4℃下可保鮮6-8天不變色;用0.02-0.05%抗壞血酸溶液浸10-20分鐘,總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蘑菇在結菇時和採收前均噴穩定態二氧化氯,效果顯著。總之,採用抗壞血酸、檸檬酸為主的食品新增劑配製的保鮮液加入到重量相等的、用0.25%焦亞硫酸溶液浸泡10分鐘後用清水漂洗20-30分鐘,瀝乾後的鮮蘑菇貯藏,不僅可解距離貯運變質問題,還給加工廠家帶來了經濟效益。

  5、鹽水保鮮:將燙煮後蘑菇立即置於19波美食鹽溶液中鹽漬,數天後新增適量精鹽,繼續維持19波美食鹽溶液。經4-6天,等分、重量和酸鹼度均穩定即可封存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