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茶文化的基本理念

  在飲茶之風日益盛行的21世紀,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進步。然而,中西方的飲茶方法不同,各有千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由於人文歷史和環境條件的差異,表現在飲茶時間、品茶文化行為等方面。不管是在品茶的物件上還是方式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都保持著不同的風俗和習慣。

  美國被稱為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人喝茶,也創造了自己的飲茶文化。崇尚快節奏的美國人大多數喜歡飲冰茶,這茶以飲、以涼為主,大都是不帶任何茶葉痕跡的速溶茶。

  德國人喜歡飲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等製作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德國人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衝,衝下的茶水流到茶壺內,再將茶葉倒掉,所以茶水顏色很淡,這也成了德國人獨特的“沖茶”習慣。

  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英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世界上茶葉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約需2公斤茶葉,英國人均飲茶量是中國和印度的3倍,年均飲茶2公斤。

  西方這種開放性飲茶法,雖未能如中國之茶道般上升到天地自然一體的哲學高度,但有飲茶的新生命、新傳統作基礎,普遍又活躍。

  各國茶文化的介紹

  第一站:美國

  美國被稱為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人喝茶,令人稱奇。在美國市場上,中國的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多是罐裝的冷飲茶。這也就凸現出了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裡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青睞於喝速溶茶,夏季來一杯冰涼的冷飲茶,頓覺心中清涼,很是愜意。在美國,茶消耗量佔第二位,僅次於咖啡。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不同,大多數人喜歡飲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聞之冷沁鼻,啜飲涼齒爽口,頓覺胸中清涼,如沐春風。遺憾的是,由於這茶以飲、以涼為主,便沒有中國茶沏出的那種品味、那種溫馨、那種悠閒,喝茶的情調也大打折扣。

  第二站:英國

  茶是英國人普遍喜愛的飲料,80%的英國人每天飲茶,茶葉消費量約佔各種飲料總消費量的一半。英國本土不產茶,而茶的人均消費量佔全球首位,因此,茶的進口量長期遙居世界第一。

  英國飲茶,始於17世紀中期,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與英國查爾斯二世,飲茶風尚帶入皇家。凱瑟琳公主視茶為健美飲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稱為”飲茶皇后”,由於她的倡導和推動,使飲茶之風在朝廷盛行起來,繼而又擴充套件到王公貴族和貴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英國人好飲紅茶,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伴隨而來的還出現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目前,英國人喝茶,多數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進行。倘有客人進門通常也只有在這時間段內才有用茶敬客之舉。他們特別注重午後飲茶,其源始於18世紀中期。因英國人重視早餐,輕視午餐,直到晚上8時以後才進晚餐。由於早晚兩餐之間時間長,使人有疲憊飢餓之感。為此,英國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5時左右請大家品茗用點以提神充飢,深得讚許。久面久之,午後茶逐漸成為一種風習,一直延續至今。如今在英國的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等都有供應午後茶的。在英國的火車上,還備有茶籃,內放茶、麵包、餅乾、紅糖、牛奶、檸檬等,供旅客飲午後茶用。午後茶實質上是一餐簡化了的茶點,一般只供應一杯茶和一碟糕點,只有招待貴賓時,內容才會豐富。

  第三站:法國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靠大西洋。自茶作為飲料傳到歐洲後,就立即引起法國人民的重視。以後,幾經宣傳和實踐,激發了法國人民對”可愛的中國茶”的嚮往和追求,使法國飲茶從皇室貴族和有閒階層中,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法國人最愛飲的是紅茶、綠茶、花茶和沱茶。飲紅茶時,習慣於採用沖泡或烹煮法,類似英國人飲紅茶習俗。通常取一小撮紅茶或一小包袋泡紅茶放入杯內,衝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鮮雞蛋,再加糖衝飲的;還有流行飲用瓶裝茶水時加檸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還會在茶水中摻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涼的雞尾酒飲用的。

  法國人飲綠茶,要求綠茶必須是高品質的。飲綠茶方式與西非飲綠茶方式一樣,一般要在茶湯中加入方糖和新鮮薄荷葉,做成甜蜜透香的清涼飲料飲用。

  花茶,主要在法國的中國餐館和旅法華人中供應。其飲花茶的方式,與中國北方人飲花茶的方式相同,習慣於用茶壺加沸水沖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飲。愛茶和香味的法國人,也對花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近年來,特別在一些法國青年人中,又對帶有花香、果香和葉香的加香紅茶發生興趣,成為時尚。沱茶主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因它具有特殊的藥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國一些養生益壽者、特別是法國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每年從中國進口量達2000噸,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種類。

  第四站: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因此飲茶帶有英國色彩,大多習慣於飲紅茶,普遍愛好的是牛奶紅茶。一般早、中、晚飯後各一次,有的甚至達到5次。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即先將開水壺中水煮沸,爾後放上紅茶,再烹煮3-5分鐘,隨即用過濾器濾去茶渣,然後將茶湯注入茶杯,再加上牛奶和糖調勻即飲,另外,也有少數不加牛奶而代之以檸檬片的,又叫檸檬紅茶。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以及靠近阿富汗邊境的牧民,也有愛飲綠茶的。飲綠茶時多配以白糖並加幾粒小豆蔻,以增加清涼味。巴基斯坦人待客多數習慣用牛奶紅茶而且還伴有夾心餅乾、蛋糕等點心,大有中國廣州早茶”一盅兩件”之風味。

  第五站:俄羅斯

  喝茶屬於俄羅斯生活的一部份,俄羅斯人喜歡喝茶,但是跟所有以肉食為主的民族一樣,他們喜歡喝紅茶,主要是紅茶末。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就是中國茶葉的最大買主,那時候中國茶葉的出口量百分之七十五都賣給沙皇時期的俄國。莫斯科市中心中國城社群有十九世紀雕龍畫棟的中國茶行,可見證當時雙方茶葉貿易的興盛。為了喝茶,俄羅斯人家裡都有一個特殊的茶炊,它們稱為「薩莫瓦爾」。以前茶炊是銅製的,有點像臺灣台電福利社東北火鍋,中間是放木炭、冒煙的桶子,底下是放煮水的鍋,唯一差別是俄羅斯茶炊有一個水龍頭,水煮開後,就從小水龍頭放水泡茶。這種舊式茶炊只有在莫斯科跳蚤市場看得到。現代「薩莫瓦爾」兼具傳統與新潮,它外表漆得非常有斯拉夫民族的風味,也不用炭燒而用電加熱,體積變小,而且用電燒水不會弄得烏煙濔漫。主要是現在俄羅斯家裡人口變少了,家庭人口少,因此不需要大容量的茶炊了。俄羅斯人泡茶後,要用一個做成各種母雞或俄羅斯大媽形狀的套子罩在茶壺上,等茶泡開了往茶杯倒。俄羅斯泡的茶特別濃。所以他們先倒半杯濃茶,然後加熱開水,再加兩塊方糖與檸檬片。由於俄羅斯人喝茶程式非常複雜,俄國人對茶也比較講究,不僅要有茶杯,還要有茶托,連用玻璃杯喝茶,也要把杯子放在金屬套內。俄羅斯人不僅飯後喝茶,他們平常也喝茶。喝茶時配果醬、巧克力、餅乾與蛋糕,與臺灣茶食比較別有一番風味。

  第六站:伊朗

  伊朗人,將茶喝成了生命裡一道不變的美麗風景。國內大大小小的茶室遍佈各地,讓人眼花繚亂。長此以來,形成了一種滲透著民族文化的豐富茶文化。一天十五六杯茶。許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歡,而每天喝茶的次數也多得驚人,一天十五六杯是最起碼的。原因在於:伊朗禁酒,以茶代酒,能夠提神、健身、醒胃、清腸等等。茶室,對於大部分伊朗人來說,是以茶會友的地方,也是談生意的好場所。幾乎每間茶室都出租水煙,握著水煙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時,一宗宗生意也就不知不覺地談成了。在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Tabriz***有間桑葚茶室。那是間別具風味的露天茶室,設在成排桑葚樹下。那兒有一條奇怪的規矩:男女必須分開坐。伊朗人喝茶,有個很奇特的方式——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玲瓏的玻璃杯子裡,喝茶時,糖塊不是放進茶裡攪和的,而是直接放***中,再去啜茶。伊朗的糖,呈現不規則的結晶體,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黃色,輕輕一咬,“卡卡”數聲,糖片分崩離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裡,讓它慢慢地與口內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馳神往的漣漪。有些糖片還鑲嵌著檸檬皮,一咬,滿嘴生津,這時,趕緊將略帶澀味的茶灌***中,以舌尖略略攪和,那種甘醇已極的好味道,足以使頭髮“轟”的一聲全都直直地立起來。當然,一般較為簡陋的茶室,並不備有這些薄片糖晶,僅僅只供給一般化的方塊白糖,伊朗人慣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著糖塊,蘸了蘸茶,放進口裡,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際,便啜茶***,與糖中和。

  第七站:韓國

  韓國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從新囫時代開始就有茶文化,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韓國茶禮“和、敬、儉、美”基本精神,體現了心地善良,以禮待人,儉樸廉政和以誠相待。成人茶禮是韓國茶日的重要活動之一。韓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家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非常重視禮節。成人茶禮是通過茶禮儀式,對剛滿20歲的少男少女進行傳統文化和禮儀教育,其程式是司會主持成人者贊者同時入場,會長獻燭,副會長獻花,冠者***即成年***進場向父母致禮向賓客致禮,司會致成年祝辭,進行獻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辭,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禮。冠禮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高麗五行茶禮氣勢巨集偉,規模更大,展現的是向茶聖炎帝神家氏神位獻茶儀式。唐代陸羽著有《茶經》,被人稱為茶聖,茶神。韓國則把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炎帝神家找稱作茶聖,古代傳說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發現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麗五行茶是韓國為紀念神家氏而編排出來的一種獻茶儀式,是高麗茶禮中的功德祭。高麗五行茶獻茶禮是國家級進茶儀式,反映出高麗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種茶道禮,是高麗時代茶文化的再現。茶禮全過程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民族風情。

  第八站:日本

  日本人飲茶以”茶道”出名,講究一點的人家都設有茶室。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門口,讓客人一個個進去,客人經過門口時,要在門旁洗手,然後脫鞋入茶,主人則最後才進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禮。主人開始煮茶時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後面花園或石子路走走,讓主人自由、從容地準備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後,再讓客人再回茶室,然後開始一起飲茶,飲完茶以後,主人還要跪坐在門外,向客人祝福道別。

  第九站:德國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但方式和習慣與中國差別較大。德國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真正的茶葉也沒有。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否則會有些澀味。德國人飲茶時把茶葉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不斷用開水衝,之後再將茶葉倒掉,有人發覺其茶味很淡,問後方知是德國人獨特的“沖茶”習慣所致。

  末站:阿根廷

  無論是走在街頭、公園或坐在辦公室裡,還是在足球比賽的觀眾席上,或在乘飛機、火車和長途汽車的旅行途中,到處可以看到阿根廷人端著茶壺在津津有味地喝著馬黛茶。馬黛茶是生長在南美洲地區的一種常綠灌木葉子,加工製作方法與我國茶葉加工大致相同。阿根廷東北部氣候溼潤,陽光充足,紅色含有礦物質的土壤很適合這種植物的生長。近些年阿根廷馬黛茶的生產發展很快,如今年產量達4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被稱為“馬黛茶王國”,全國人均年消費量約7公斤,其餘30%用於出口創匯。每年11月的第二個星期,是阿根廷全國的馬黛茶節。節日裡,在首都街頭可以看到許多著裝漂亮的少男少女向行人分贈小盒包裝的馬黛茶。在馬黛茶主要產地——米西奧內斯省等地,節日裡還要舉行高喬人蔘加的花車遊行,競選“馬黛茶女王”,選出的“女王”可以免費到首都和各大海濱城市旅遊,並能得到不少珍貴禮品。在阿根廷,使用什麼樣的茶壺招待客人,比喝馬黛茶本身更重要,就像西方人待客講究餐具一樣。一般平民百姓使用的馬黛茶壺大多是竹筒或葫蘆挖空製成的,壺上沒有什麼裝飾。而高檔的茶壺則是一種藝術品,做工精緻,有金屬模壓的,有硬木雕琢的,有葫蘆鑲邊的,也有皮革包裹的,還有牛角磨製的,形狀千奇百怪,以怪為貴。壺的外壁刻有馬頭、鸚鵡、山水、花鳥、天使等各種圖案,有的被視為“帶來好運”的祝福,有的象徵“懷念”或“友誼”。商店裡陳列的高檔茶壺還鑲有各種顏色的寶石,在燈光照射下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來到阿根廷的外國遊客都喜歡買個馬黛茶壺帶回去留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