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荷蘭豌豆

  我國從漢朝起就開始栽培荷蘭豌豆,現在普遍分佈於全國各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荷蘭豌豆的方法。

  荷蘭豌豆的種植:環境要求

  l、溫度:豌豆為半耐寒性植物,種子在4℃時,能緩慢地發芽,但出苗時間長,出苗率也低;在16~18℃時,出苗快,僅4~6天,出苗率達90%以上;在25℃時,發芽雖快***3~5天***,但出苗率降至80%左右。豌豆幼苗較耐寒,能耐一6℃的低溫,生育期適溫為12~16℃,開花期適溫為15~18℃,莢果成熟期的適溫為18~20℃,溫度超過26℃時,雖能促進莢果早熟,但品質降低,產量減少。

  2、光照:豌豆大都是長日照作物,豌豆在結莢期即要求較強的光照和較長日照,但切忌較高的溫度,這在栽培上,特別是在春末夏初溫度較高的地區要適當提早播種。

  3、溼度:豌豆在整個生育期中,都要求較溼潤的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在苗期能忍耐一定的乾旱氣候,以利根的生長髮育。但以採豌豆尖為主,如溼度低時,會大大降低品質和產量。另外在開花期空氣過分乾燥,往往會引起落花落莢。

  4、土質:豌豆適宜的土壤PH6~7.5,以在微鹼性土壤上生產最好。酸性強的土壤,會使根瘤菌的發育受到抑制,根瘤難以形成。微鹼性土壤環境對促進根瘤菌的正常發育,提高其固氮能力,有重要作用。

  5、養分:豌豆雖能與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但不能滿足其生長髮育的全部需要,不足部分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且豌豆本身含氮量高,所以氮、磷、鉀的比例是4:2:1,在栽培中注意施用磷肥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和根瘤固氮,以提高產量。

  荷蘭豌豆的種植:播種育苗

  整地與施肥

  豌豆主根發育早而迅速,播種後6天幼苗尚未出土前,主根便伸長到6~8cm,播後l0天在幼苗剛出土時已生有十多條較粗的根系,20天剛展開兩個複葉時,主根長達16cm左右,故在整地和施基肥時特別強調精細和早施肥,這樣才能保證苗全和苗壯。豌豆籽粒蛋白質含量較高,從出苗到開花吸收的氮素約佔全生育期吸收量的40%,始花到終花約59%,終花到完熟約1%;磷吸收量分別為30%、36%和34%;鉀吸收量分別為60%、23%和17%。一般播前應精細整地和施肥。每公頃施有機雜肥3.75~4.5kg,過磷酸鈣300~375kg,硝酸銨150~225蠔,氯化鉀225~300kg,最好在施基肥前將化肥與有機肥料混合施入。

  播種和種子處理

  豌豆的播種方式有條播、點播和撒播,播種量因地區、種植方式和品種不同而異,一般每公頃播量75~187.5kg。豌豆條播行距一般25~40cm;點播穴距一般15~30cm。試驗表明,行距20~30cm,株距lOcm左右,對於幹豌豆生產最為適宜。對於大粒的軟莢豌豆型別,最佳播種密度是每平方米60粒左右;對於小白粒和小褐粒硬莢型別則為每平方米90粒。因土壤溼度土質不同,豌豆播種深度宜在3~7cm之間,最多不宜超過8cm。

  播種用的種子最好是新種子,選粒大、整齊、健壯和無病蟲害的種子播種,是保證苗全、苗壯和豐產的主要環節之一,量少的採用手工粒選,剔除不合標準的種子;量大時應採用篩選或30%的鹽水選種。播前晒種2~3天有明顯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的效果。

  在初次或幾年未種豌豆的地塊,播前用根瘤菌製劑拌種,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而且種子成熟度較為一致,籽粒較大,種子蛋白質含量也相應增加。

  荷蘭豌豆的種植:田間管理

  豌豆的田間管理比較簡單,只要播種精細,出苗後中耕一、二次等抽蔓開花時,即可開始灌水,特別是採收嫩莢或鮮豆粒的,更不能缺水,一般灌兩、三次水後,即可採收鮮莢。

  豌豆莖蔓易於倒伏,凡栽培長蔓及中蔓性品種,應搭架,使其通風透光,易於結莢。

  豌豆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鋤地除草,一般兩次鋤地除草即可,第一次苗高5~7cm時;第二次在苗高20-30cm時;鬆土除草在開花期前完成。

  荷蘭豌豆的種植:採收及留種

  供作鮮菜用的嫩豆莢或豆粒一般在開花後14~20天開始採收,莢仍為深綠或開始變為淺綠色,豆粒長到飽滿時為採收適期。若採收過早,品質雖佳,但產量低;若採收過遲,豆粒中的糖分下降,澱粉增高,風味差。一般軟莢種宜稍早採,以在開花後12~14天採收;硬莢種以食籽粒為主,宜在開花後15~20天採收。

  豌豆的留種主要是選擇植株健壯,無病蟲為害的地塊作留種田。當硬莢種的莢果達到老熟呈黃色或軟莢種呈皺縮的幹莢時採收。採收後晒乾、脫粒,貯藏於乾燥陰暗處,一般能貯5~6年,但以2~3年發芽力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