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茶道的發展演變歷史

  香爐,是茶道必備的器具,也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國香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向天祈福,讓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古代陶瓷香爐,可以看出祭祀文化發展的軌跡。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認為香爐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與本土文化發生關係,逐漸改變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儒佛道三位一體形成華夏文化主流。魏晉時,人們以老莊解釋佛教,東晉以後佛學又與玄學趨於合流,深為士大夫們所欣賞。直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獨立地位連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響一併如日中天,特別是禪宗初祖達摩東渡來華,中國禪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風,作為祭祀禮器的香爐已被普遍使用。

  香爐起源於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

  東漢越窯褐釉香薰,它造型生動,質樸自然,不帶托盤。這尊香薰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可以自由開啟,上半部由三層含苞欲放的蓮花瓣圖案構成,每排蓮花有十一瓣,抽象成三角形狀,每個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莖,十分清晰。蓋頂飾有一精美的小鳥,亭亭玉立,眺望遠方,下半部為圓柱形空心支柱。

  晉代越窯青釉提爐,已同傳統的香爐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優雅的把手,上面還有旋紋工,做工精巧,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窯香爐,釉色呈青黃色,為五隻足,粗壯結實,穩穩地站立托盤上,完整無缺。

  唐代,唐三彩香爐比較少見,露胎為粉紅色,黃綠褐彩繪組合,釉自然往下流淌,五爪老虎足,顯得沉穩雄健。

  宋代貴族出身的趙氏皇帝喜好復古,重視禮器。三足鼎式香爐是北宋復古的產物,由於先秦時期的青銅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宮廷專職文物保管員呂大臨編撰《考古圖》,所收銅器210件,玉器13件。從此文物鑑定與學術研究融合一起,這在宋以前是沒有的,為後世文物研究開了先河,也為瓷器全面仿製先秦禮器奠定了基礎。

  香爐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後世所仿製。宋耀州窯香爐,它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脣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的美譽。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香爐不脫宋代風尚,數量與品種繁多,以中小型香爐為主。湖田窯青白釉雙耳三足香爐,爐敞口直頸,鼓腹平底豐滿,肩兩側貼塑一對長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顯的壓印獸面紋,通體施青白釉,胎質堅硬膩白,釉色滋潤而不透明。

  明代瓷爐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鬥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明萬曆五彩人物三足香爐:萬曆五彩器製作到了鼎盛期,它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釉面乳白瑩潤。三幅開光圖案裝飾效果極佳,老翁身著外套顏色分別為絳紅色、淡黃色和草綠色,神情泰然,鬚眉飄逸,或埋頭讀書,或低頭沉思,或伏案揮毫。頸部有“大明萬曆年制”款。

  清代統治者侵略中原後,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景德鎮將瓷器製作推向歷史的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裡外滿釉,光潤勻淨,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茶道茶具的介紹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 茶漏***鬥***:放於 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幹香。

  ⑤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 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⑤茶刀:取、倒茶葉。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③ 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滌潔器

  ①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幹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淨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 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 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