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的採製加工工藝技術
茶葉的採摘加工是個很重要的階段,因為加工的好壞會影響到最終的茶葉的質量的,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介紹的。
普陀佛茶的採製加工
普陀山茶一年僅採一季春茶,採摘普陀佛茶在每年“清明”以後三至五天開始採摘,採摘標準要求非常嚴格,鮮葉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並要求勻、整、潔、清。採摘回的鮮葉薄攤於墊中。製法需經過殺青、揉捻、起毛、搓團、乾燥等多道工序。炒制時還要注意茶鍋潔淨。每炒一次茶,需洗刷一次茶鍋。該茶從栽種到採製,特別注重潔淨,茶樹從不施肥,僅耕除雜草,以草當肥。其成品茶,色澤翠綠微黃,茶湯明淨,香氣清馥,滋味雋永,爽口宜人。
茶園要求選擇平地或緩坡集中連片,有規則的茶園,坡度一般不超過15o,土層深厚,地塊寬度30~50行,茶樹行距1.5—1.8m,長度50~100m;田頭寬度不少於2~3m,田間路做到塊塊相連,路路相通,適合機械通行。茶園應留好排蓄水設施,佈局一致。
茶園修剪
茶樹機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割5種。
1、定型修剪主要用於為幼齡茶樹定型,以培養骨架,促進分枝,控制樹冠高度,加速橫向擴充套件。灌木型茶樹經二足齡以後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樹連同主莖形成4—5層分枝,使茶樹骨架高達40—50cm。
2、輕修剪對已投產的茶園進行每年1—2次的輕修剪,春茶或夏茶採摘結束後進行。用單人或雙人修剪機剪去樹冠面上枝葉,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對投產多年的樹冠產生大量雞瓜枝的茶園,或因受嚴重凍寒或病蟲的蓬面枝葉,應用深修剪機進行樹冠改造,深修剪後,骨架高度保持40~50cm,在夏茶採摘結束後進行。
4.重修剪對樹齡長、樹冠上部已衰敗的茶園,用割灌機將衰老茶樹離地面20—25cm以上樹冠剪除,剪後增施有機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進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發。當年夏茶採摘後7~8月份再進行重剪,從離地面35~40~cm處全部用修剪機剪平。
5、臺割根據茶園生長狀況,對樹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樹進行臺割,將老茶樹離地10~20cm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樹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後進行,樹冠改造後應留葉蓬,加快新發樹冠的生長。臺割茶園2年內以養蓬為主,臺割後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離地高度分別為35cm、45cm、50cm處進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產。
機械採摘
分兩次進行,茶片採摘有單人和雙人採摘機。春茶第一輪,已達一芽二葉時進行;10天后一芽三葉期時進行第二輪。單人機日採茶工效相當於人工18倍,但重切碎葉和老梗老葉較多。雙人機正副手配合,每人每臺採茶工作量可達1650kg。應採蓬面15~20cm處的茶葉,切割過高或過低都影響茶葉質量。成熟茶園分兩次採摘,來回一次完成。投產茶園採茶季節結束後,要求茶蓬面留葉指數應在3葉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
茶葉加工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乾—入倉。機械化技術進入加工車間的鮮葉應立即攤青,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青,雨水葉要攤薄,不能重疊,每小時翻一次,鮮葉應攤放在竹蓆上,厚度為1—3cm,攤放地點要求陰涼,不受陽光照射,清潔衛生,空氣流通無異味,嫩葉要隨時觀察,4~12h內以鮮葉失重率10%—15%為宜。攤放過程中,適當輕翻以利均勻散發水分和散熱。鮮葉經殺青機、揉捻機、齒切機、理條機、風力選別機、圓篩機、烘乾機加工後,所製茶葉條索緊結,捲曲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顯露。
普陀佛茶的採摘
普陀山茶一年僅採一季春茶,茶在每年“清明”以後三至五天開始採摘,採摘標準要求非常嚴格,鮮葉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並要求勻、整、潔、清。採摘回的鮮葉薄攤於墊中。製法需經過殺青、揉捻、起毛、搓團、乾燥等多道工序。炒制時還要注意茶鍋潔淨。每炒一次茶,需洗刷一次茶鍋。該茶從栽種到採製,特別注重潔淨,茶樹從不施肥,僅耕除雜草,以草當肥。其成品茶,色澤翠綠微黃,茶湯明淨,香氣清馥,滋味雋永,爽口宜人。
茶園要求選擇平地或緩坡集中連片,有規則的茶園,坡度一般不超過15o,土層深厚,地塊寬度30~50行,茶樹行距1.5—1.8m,長度50~100m;田頭寬度不少於2~3m,田間路做到塊塊相連,路路相通,適合機械通行。茶園應留好排蓄水設施,佈局一致。
普陀佛茶茶葉加工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乾—入倉。機械化技術進入加工車間的鮮葉應立即攤青,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青,雨水葉要攤薄,不能重疊,每小時翻一次,鮮葉應攤放在竹蓆上,厚度為1—3cm,攤放地點要求陰涼,不受陽光照射,清潔衛生,空氣流通無異味,嫩葉要隨時觀察,4~12h內以鮮葉失重率10%—15%為宜。攤放過程中,適當輕翻以利均勻散發水分和散熱。鮮葉經殺青機、揉捻機、齒切機、理條機、風力選別機、圓篩機、烘乾機加工後,所製茶葉條索緊結,捲曲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