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的歷史淵源

  普陀佛山為什麼叫做佛茶呢,其中有什麼歷史淵源呢,一探究竟,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普陀佛茶歷史淵源

  歷史上普陀所產茶葉屬晒青茶,稱“佛茶”,又名“普陀山雲霧茶”,普陀佛茶歷史悠久,約始於1000年前的唐代,其時佛教正在中國興盛起來。寺院提倡僧人種茶、製茶,並以茶供佛。僧侶圍坐品飲清茶,談論佛經,客來敬茶,並以茶酬謝施主。據《定海縣誌》載:“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產。普陀山者,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間,始少量供應朝山香客。清末,由於輪渡通航,香客及遊覽者大增,從而促進了佛茶的發展。

  據《普陀洛迦志》記載:“在清光緒間列為貢品”。曾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二等獎”。後經當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佛茶以其獨特的風味而更享盛名,新中國成立後,茶園擴充套件較大,並建立了茶場。70年代末引進江蘇碧螺春工藝,生產曲形茶,定名為“普陀佛茶”。1980年以後開始正式對外銷售。1981年首屆浙江名茶評定即被列為浙江省八大地方名茶之一,1984年獲得浙江省名茶稱號,1986年普陀特產公司製作選送的“普陀佛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特優新”產品“金鷹獎”。普陀特產公司在開發建設“有機茶園”同時,引進名茶生產機械,改進“普陀佛茶”加工工藝,極大地提高了“普陀佛茶”的內在品質和外觀質量。在此基礎上,加大宣傳和促銷力度,積極參加國內國際茶文化交流和博覽會,擴大“普陀佛茶”影響。通過不懈的努力,選送的“普陀佛茶”1998年獲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國際茶文化博覽交易會組委會“中華文化名茶”稱號並獲二等獎,1999年獲中國茶葉學“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二等獎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中國國際茶文化博覽交易會組委會“國際名茶”金獎。2000年6月“普陀佛茶”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並在全國名茶陳列廳展示。

  關於普陀佛茶,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典故:相傳,唐朝時,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臺山時得到一尊觀音佛像。後來,他帶著觀音佛像乘船回國,經過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隻,行駛不得。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於是說:“使中國眾生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在此留觀音像造寺。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採製,併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名“佛茶”。

  普陀佛茶茶史

  追溯普陀佛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普陀僧人在寺廟周圍開闢山地為茶園,由僧侶栽種採製,用來敬佛和待客。明代史書就有記載,清代被列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二等獎。後經當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佛茶以其獨特的風味而更享盛名,1984年獲得浙江省名茶稱號,1998年10月獲“中華文化名茶”銀獎,普陀佛茶不愧是中華茶文化與佛教文化完美結合的傑作。

  關於普陀佛茶,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典故:相傳,唐朝時,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臺山時得到一尊觀音佛像。後來,他帶著觀音佛像乘船回國,經過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隻,行駛不得。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於是說:“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在此留觀音像造寺。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採製,併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名“佛茶”。

  普陀佛茶的特點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四季溼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雲霧繚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佈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

  特點

  佛茶製成後,風貌特殊,外形緊細,捲曲呈螺狀形,色澤綠潤顯毫;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芽葉成朵;飲後,頓感香氣清香高雅,滋味鮮美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