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區別有哪些

  日本茶道是深受到中國茶道的影響,日本茶道文化也是很具有歷史文化的,但是中日的茶道是有所區別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日茶道的區別四點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牴觸的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位”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它規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性。

  2.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是順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規”、“七則”似乎過於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的。中國茶文化最初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神仙世界很有淵源關係,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便成了一種傳統。但是中國的茶道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無道了,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揮和規範傳播。所以一說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各個層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四規”:待客親善,互相尊敬,環境幽靜,陳設高雅。七則”:點茶的濃度,茶水的質地,水溫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爐子的方位,插花的藝術。

  中日茶道區別

  在中國,“道”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而不是這些生活的枝葉。反觀日本,它從中國拿過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稱之為“道”!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國,而其發展之路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中國茶文化的主體是人,茶是作為人的客體而存在的,茶是為人而存在的。中國茶文化被稱為美的哲學。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1.中國茶文化美學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晉南北朝。奠定中國古典美學理論基礎的宗師是大哲學家。

  2.其理論基礎源於一些哲學命題。

  3.中國茶文化美學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吸收了釋,道,儒三教的哲學理論,並得益於大批思想家哲學家的推動。

  4.中國茶文化美學強調的是天人合一,從小茶壺中探求宇宙玄機,從淡淡茶湯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國茶文化美學從哲學的高度,廣泛深刻的影響著茶人,特別是從思維方式,審美情趣,藝術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總之,中國古典哲學中的美學理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滋潤著中國茶文化這朵奇葩。在中國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圓通空靈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曠達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日本茶道,強調的是以下三個觀點:“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一提這四個字,人們馬上就會和茶道聯絡起來。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元”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泊出生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諸形式。

  “一期一會”中 “一期”指“一期一命”“一生”“一輩子”的意思。一期一會是說一生只見一次,再不會有第二次的相會,這是日本茶人們在舉行茶事時所應抱的心態。這種觀點來自佛教的無常觀。佛教的無常觀督促茶人們尊重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舉行茶事時,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時至今日,日本茶人仍忠實地遵守著一期一會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從每一次緊張的茶事中獲得生命的充實感。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湯一會集》。“獨坐”指客人走後,獨自坐在茶室裡,“觀念”是“熟思”、“靜思”的意思。面對茶釜一隻,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日不會重演。茶人的心裡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湧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作“主體的無”。由此可見,在日本茶道中,刻意地淡化了人的存在,而一味地強求對茶的突出。這正是兩國茶文化上最大的差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國文化、價值取向上的差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 結論: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發展的特點是在廣度上,以求博大,所謂之:茶文化,並與儒家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講,把中國茶文化從儒家思想體系中剝離出來研究是不現實的,也正是這一點,因為中國文人的灑脫不羈,中國茶文化,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同時,又由於在中國文化中,“道”是一種非常神聖、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中國對於茶,只是籠統的稱之為“茶文化”或“茶藝”,而不敢奢談“茶道”。反觀日本,從一開始,茶的傳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層社會將茶上升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某種需求,將茶套入一個神聖的光環中,務精務細,不能不說拘泥於表象而淪落為形式了。在茶道中,人已經淪為茶的奴僕,似乎是有本末倒置的嫌疑。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表象上看,自近代以來,中國的茶文化趨向於沒落,反而不及日本這家後來者了;但從深層次上看來,這是由兩國的民族心態和文化底蘊所決定的:在中國,茶只是一門藝術,是從屬於人的一種文化現象;而日本,則是神聖、嚴肅的大“道”。

  日本茶道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造製茶葉,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千利休,他提出“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範,是日本人心靈的寄託,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

  茶道內容是豐富的,在思想方面,它融佛教、道教、儒教為一體的一促精神文化。在形式上,容括了各種生活藝術的總彙。

  茶道中的“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哲學思想,不對稱、簡樸、素淡、枯高的美學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觀念,獨坐觀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