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和中元節區別有哪些

  下元節與中元節一樣,都起源於道教的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而三元節中上元、中元、下元則分別為天地水三官誕辰。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下元節與中元節區別知識,歡迎參考。

  下元節

  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

  下元節與中元節區別:節日起源

  下元節: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中元節:中元節,起源於地官的誕辰。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下元節與中元節區別:節日時間

  下元節:下元節是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又稱為下元誕、下元水官節、完冬節。

  中元節:中元節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下元節與中元節區別:節日習俗

  下元節:下元節的節日習俗主要是祭祀祖先,慶水官誕。作為道教的重要節日,下元節道家需要修齋設醮,壇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而人們則更多的在家中祈願神靈、祭祀祖先。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中元節:中元節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則是進行祭祀。許多地方都會舉辦隆重的中元普渡,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而我們比較熟悉的則是祭祖燒包,放河燈等習俗。

  下元節與中元節區別:節日意義

  下元節:雖然下元節和中元節習俗有一些類似,但是下元節的節日意義更多在於祈福、禳災、拔苦、謝罪。特別是對於水利相關的活動,與下元節水官誕辰有密切聯絡。也有的人提議把對應大禹的紀念活動與下元節合二為一。

  中元節: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