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特點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與魅力。

  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 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式和重大 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 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 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茶文化體系

  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係 ;

  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茶文學:通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茶文化的文學形式。

  奈良初期***八世紀***,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帶回日本。不過,品茶只限於寺院內,並未推廣到民間。

  唐代陸羽著“茶經”之後,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間,出現了文人茶。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日本流行的“團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

  平安中期***九世紀未***,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團茶”也因之而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鎌倉初期***十三世紀***,名僧榮西大師二次往中國,回日本後就開闢了茶園,並著作了“飲茶養生記”,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推動了“抹茶”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