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路線

  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茶文化向外傳播的主要路線有兩條:陸路傳播和海路傳播。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茶文化的東亞傳播路線

  中國茶葉和茶文化,最早通過陸路和海路東傳朝鮮半島和日本,通過僧侶傳播進行禪茶一味的文化交流。由於朝鮮和中國接壤兼有陸路和海路的緣故,專家認為茶入朝鮮半島要早於日本。茶入朝鮮半島約在六世紀和七世紀,新羅時代***668-935***就有大批僧人到中國學佛求法,載入中國宋代,《高僧傳》的就有近30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中國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專心修學後回國傳教。他們在中國時,就接觸到飲茶,並在回國時將茶和茶籽帶回新羅。韓國古籍《三國史記》載:“前於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時,已有茶。”善德女王屬三國時代***公元18-935***末期人,故韓國飲茶不會晚於七世紀中葉。

  日本關於飲茶的最早記載見《古事記》及《奧儀抄》兩書:日本聖武天皇曾於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集僧侶進禁廷講經,事畢,各賜以粉茶,人人感到榮幸。又記載當時有高僧行基***658-749***,到中國學佛求法的高僧最澄,回國時帶去浙東茶籽在日本播種。

  作為一種經濟作物,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如始於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經中國西南入藏傳到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的“茶馬古道”;明清時代,中國開始與歐、美各國進行海上茶葉貿易,清朝初期,開創的武夷山等中國東南茶區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由此可見,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貿易為主的商業行為。

  陸路傳播

  自漢代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38年***開拓“絲綢之路”以後,唐初長安***即今西安***已成為中外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城市。此時中原各地飲茶之風盛行,許多阿拉伯商人進行絲綢、瓷器貿易的同時,也將茶葉帶回國。由此飲茶文化在阿拉伯、中亞以及西亞一帶傳播開來。

  中國茶葉傳播到歐洲,除了海上商路,也由另一條陸上商路傳播:以河北、山西為中心,北出長城,經過蒙古,橫穿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達歐洲境內。蒙古由於處於這條商路中心,飲茶之風較早風行。到了18世紀初期,中國茶葉就直接經由蒙古銷往俄國了。

  海路傳播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到天台山國清寺學法,歸國時帶去茶籽,種在日本滋賀縣。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經越南、印度、斯里蘭卡、阿拉伯半島,最後到達非洲東岸。在加強同這些地區的貿易往來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茶葉的出口量。這條經過南亞諸國,將中國茶葉傳入亞洲、歐洲、非洲的路徑,有人稱它為“海上茶葉之路”。

  1606年,荷蘭人從中國澳門販茶到印度尼西亞。第二年,直接從中國運茶回國。此後,英法等國已開始飲茶。1650年,荷蘭人從中國販運茶葉至北美。從17世紀初葉到19世紀後期,中國一直是世界各國茶葉的供應者,傳播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