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如何保養

  茶具,古代又稱茶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具的保養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具的保養技巧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據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中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裡初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競日執持茶器。”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

  茶具範圍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吹蕭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幾大類。

  如何挑選茶具

  茶具的大小應該和茶葉的種類相符合。比如,飲用綠茶類名優茶葉或別的細嫩茶葉時,適合使用小茶具。如茶具過大,不但會對茶葉造成浪費,而且會因開水較多,載熱量較大,而易燙透茶葉,影響茶湯的色澤、香氣和味道。一般情況下,茶壺的容量最好為200毫升,茶杯的容量最好為150毫升。

  茶具的質地應與茶葉的種類相適應。例如,沖泡花茶時通常使用瓷壺,飲用時使用瓷杯,茶壺的大小根據人數的多少來確定;南方人喜愛的炒青或烘肯綠茶,沖泡時大多使用帶蓋的瓷壺;沖泡烏龍茶時,適宜使用紫砂茶具;沖泡工夫紅茶及紅碎茶時,通常使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時,為了增加美感,通常使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

  茶具外表的色澤,應該與茶葉的色澤相匹配.飲具的內壁通常以白色為宜,這樣可以真切地反映茶湯的色澤與純淨度。在觀賞茶藝、品鑑茶時時,還應該多加留意,同一套茶具裡的滎壺、茶盅、茶杯等的顏色應該相配,茶船茶托、茶蓋等器具的包調也應該協調,這樣才能使整套茶具如同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將主茶具的色調作為基準,然後用同一色系的輔助用品與之相搭配,則更是完美無缺。

  茶具的茶道配件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5.茶夾:又稱茶筷,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7.茶盤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8.茶船的使用方法: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裡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自動電爐。

  10.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11.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2.茶葉罐的使用方法: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13.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茶具的保養方法

  茶具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但要使紫砂壺表現出真正的個性,就要有正確的養壺方法,泡壺是最好的養壺方法,具體可分以下六點:

  徹底將內外洗淨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汙、茶垢等清除乾淨。

  切忌沾到油汙

  紫砂壺最忌油汙,沾一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銷銷刷洗,用開水衝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使用後清理晾乾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乾淨,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讓壺休息

  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乾燥,再使 用時才能更吸收。按這六步養亮的壺,雖養成的速度較慢,但亮度可經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氣觸控。

  紫砂壺的保養方法

  1. 將壺與壺蓋分開,放置在盛滿水的乾淨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夠大,水要蓋沒整個壺。

  2. 容器中同時放入一些茶葉***您想用此壺來泡的茶葉***,放在小火上慢慢煮開,小心看護,防止壺與壺蓋或容器壁互相撞擊而造成破損。

  3. 慢慢的煮1小時左右,移去火源,讓壺仍靜置在有水覆蓋的容器中,慢慢冷卻,放置1天。

  4. 次日,取出壺,倒去留在壺內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壺洗滌。重複以上1-3步驟一次。

  5. 次日,取出壺,用熱水小心淋壺洗滌。經過此番處理,壺中的氣孔均已開啟,以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