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茶道精神

  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韓國曆史上有兩位著名的禪:一位是朝鮮時代茶山西著精,另一位是唐朝的威名遠揚的崔致遠。在崔致遠的寫朗碑序中有如下記錄:“我國有一玄妙之道,名日風流,其道之源乃記在花郎世紀中日:‘花郎兼儒、佛、仙之教,教化眾生’。”

  在李丙案的三國史記中寫到:“他們注重和合忠節的品德,尊重名譽,心高氣正,對自然山川草木有無盡的嚮往和熱愛。新羅的花郎把儒、佛、仙三教的優點結合於遠遊山川而使身心得到鍛鍊。把身心結合於飲茶,而使人體會得到其精神。現在凡是花郎的古蹟就能發現與茶有關的石頭茶具和有關文物。特別是花郎戒律的 發起者元曉大師甚至達到了和靜會通,自得通道的境界。元曉大師的茶禪一體、茶樣一如的思想成為和靜思想。他不是單純的和合精神,而是與自然揮為一體:即發葉結果、又回到根上的這種和靜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寂之寂的思想。這指的是極寂。他是抬回到寂的根源,而寂的根源就是靜。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未到美 芸,各歸其根,歸根回靜。”在把靜說成歸根的這一點上老子和元曉大師是一致的。

  元曉大師雖是無師自通的聖僧,大覺國師。但與先前聖哲老 子思想上一脈相稱。新羅之後的高麗時期元曉大師的和靜思想和茶樣一體現受到很高的評價。並且人們把元曉大師稱為和靜國師,而元曉大師的和靜思想就是的根源。

  從淵博的和靜思想中生根生芽的在高麗時期鄭夢周庫奎報、李行等人的詩句及朝鮮時代的西山大師的詩句及草衣樣師的東茶頌等詩句中傳唱並流傳下來。所以與新羅的花即精神和和靜思想是同質的。

  高而時期的茶道精神是由大學茶人李奎報所歸納整理了。從他的蔡詩中可以看到:“農深蓮漏響丁東,三語煩君別異同。多劫頭燃難自求,片時目擊皆成空。厭聞韓子提雙烏,深喜莊生說二蟲、活水香茶真味道,白雲明月是家風。”這裡的三語指如來佛的三句話。也就是說飲茶之後領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沉浸在清虛靜寂的老莊思想當中。李奎報通過此詩把茶的韻味昇華到道的韻味,即清靜之心和思想。在這裡,可以看到他的條精神是清虛和無邪意。

  爐前煎茶中可以窺視自得自覺的修行心。茶香***有如嬰兒吸吮母親的乳一般。指的是無邪意。除了茶壺裡的水沸聲感覺不到任何事物的詩句,表現了清虛靜寂的心懷,評來品水當家風,勝過千年榮華,與陸羽的橫行檢德精神是相通的。

  韓國茶道的茶藝

  1.迎賓:賓客光臨,主人必先至大門口恭迎,並以“歡迎光臨”、“請進”、“謝謝”等語句迎賓引路。而賓客必以年齡高低、順序隨行。進茶室後,主人必立於東南向,向來賓再次表示歡迎後,坐東面西,而客人則坐西面東。

  2.溫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疊茶巾,將茶巾置茶具左邊,然後將燒水壺中的開水倒過茶壺,溫壺預熱,再將茶壺中的水分別平均注入茶杯,溫杯後即棄之於退水器中

  3.沏茶:主人開啟壺蓋,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撈出茶葉置壺中。並根據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投茶法。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則用下投法。投茶量為一杯茶投一匙茶葉。將茶壺中沖泡好的茶湯,按自右至左的順序,分三次緩緩注入杯中,茶湯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滿為宜。

  4.品茗:茶沏好後,主人以右手舉杯託,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將茶捧至來賓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對賓客行“注目禮”,口中說”請喝茶”,而來賓答“謝謝”後,賓主即可一起舉杯品飲。在品茗的同時,可品嚐各式糕餅、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