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怎麼養生

  艾灸是常用的清除身體毒素的中醫方法,可以舒筋活絡、驅寒祛溼、活血止血等。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艾灸養生的方法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種。將艾炷直接置於穴位上燃燒,施灸後,不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無疤痕灸;區域性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將艾絨捏成圓錐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稱一壯。實際應用時,艾炷大小可根據體質強弱和病情輕重而定。體質強壯、病情重者,可選大艾炷;體質虛弱、病情輕者,可選小艾炷。施灸壯數多少與時間長短,可因人、因時、因部位、因病情而異,總之,因具體情況而定。如健身預防灸,時間可短,康復治療灸,時間可長。春夏兩季,時間可短;秋冬兩季,時間宜長。四肢、胸部,時間宜短;背部、腹部,時間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時間宜短;青壯年,時間宜長。

  ***2***間接灸:間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襯墊物,使艾絨燃燒的熱力與所襯墊的藥物發揮協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於穴位上,故稱間接灸。常用的間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蔥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只是適應症不同而已。用於養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餅灸為多。

  ***3***艾條灸:艾條灸又稱懸灸。將艾絨鋪平於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卷緊成圓柱形即為艾條。將一頭點燃之艾條,置於離穴位1.5~3釐米左右,進行薰灸,使區域性溫熱而無痛感,每穴薰灼約3~5分鐘,最長不超過15分鐘,至面板潮紅為度。由於艾條不直接接觸面板而是用手懸起施灸,而稱懸灸。此法操作簡便,感覺舒適,不會燙傷,又可自行施灸,故被廣泛採用。

  ***4***溫鍼灸:溫鍼灸是針刺和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當針刺得氣後,將艾絨捏於針柄上或將1~2釐米長的艾卷,套在針柄上,點燃施灸。每次留針可灸3~7壯。此法既可留針,又可施灸,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體內,可謂一舉兩得。

  ***5***灸器灸:器具灸是採用內裝艾絨和藥物的特製的金屬灸具,溫熨穴位的辦法。本方法為人們樂於接受,尤其婦女,兒童及懼怕鍼灸者,因此,目前應用很廣。

  中醫艾灸養生常用的穴位

  關元: 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 症、氣虛症,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洩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腹胸部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湧泉穴: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湧泉穴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中醫艾灸養生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