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講政治有信念心得體會

  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並對全體黨員提出了“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要求。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歡迎閱讀。

  一

  通過局黨組組織學習,大家討論,結合本職工作,我對“講信念、講政治、講道德、講規範”活動主題有了深刻認識,現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1、時刻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

  講政治即為講黨性。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觀點,增強政治鑑別力,善於從政治上進行認識,思考和處理問題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講黨性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將自己置身於黨組織的監督管理之中,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講黨性要胸懷大局,把工作放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大局中去把握、思考、衡量,抓住關鍵,把握方向,掌握規律。講黨性要堅持與時俱進,善於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總結新的經驗。講黨性還必須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表明態度,堅定立場,旗幟鮮明。

  2、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廉潔的作風

  品行是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立身做人的綜合體現。一個人的品行,就是一個人的影子。無論你走到哪裡,它都會跟到哪裡。只是你自己往往看不到,而你身後的人卻看得很清楚。只有“講道德、講廉潔”,才會牢記使命,才會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對得起良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才會在重要關頭、關鍵時刻堅定信念,在處理各種複雜問題中經受考驗,不斷鑄就政治品行;才會模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誠懇接受群眾的監督。3、講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信念包括了很多的含義,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黨性覺悟等,通過這次局黨組組織幹部集中學習、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廣大黨員幹部對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理解、從而夯實黨員幹部堅持黨的信念和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及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4、講規範,樹形象。

  通過這次集中學習教育,作為一名國土資源系統的幹部,是我更加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在工作中,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工作效率,照章辦事,遵紀守法,做群眾信賴的公職人員。

  在實踐工作中,“講信念、講政治、講道德、講規範”就要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面對矛盾和問題要深思熟慮,準確把握,尋找突破口,要一如既往,任勞任怨,能夠吃苦、善於吃苦,契而不捨地去完成。對看準了的事情要有一股韌勁,面對任何難題要敢於行動,扭住不放,不拖拉,不洩氣,有幹成事的恆心和鬥志;就必須加強鍛鍊,提高工作能力。面對複雜的工作形勢及繁重的任務,要處理好各種矛盾,就必須具備幹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增強主動意識,面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瞭解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辦法。要增強創新意識,在觀念、內容、方式方法和機制等方面的摒棄滯後觀念、陳舊方法的束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總之,“講信念、講政治、講道德、講規範”,既是政治原則和行為準則,也是人生追求和道德規範,更是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迫切需要;既是對每一個黨員提出的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幹部提出的要求,更是黨員幹部自身不斷髮展的內在要求。

  二

  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並對全體黨員提出了“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要求。把“講政治、有信念”作為合格黨員的首要標準,可以說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凸顯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對“講政治、有信念”的標準要求,特別是關於做到“有信念”,有些黨員覺得這些是比較“虛”的,甚至是不以為然。其實,信仰信念並不是虛無縹緲的,雖然屬於精神層面的範疇,但具體到行為實踐上,卻是實實在在的,是有標準、可檢驗的,我們為此而努力的方向也是很明確的。

  矢志不移忠誠於黨的信仰,這是對信念的塑造。北京日報刊載過一篇文章《張學良談“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圍繞這一話題張學良談了自己的看法,提到:“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黨首蔣介石也是一樣。與國民黨正好相反,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甚至於每一個士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信仰就是力量啊。”誠然,信仰的力量堅不可摧,有了對黨忠誠堅定的信仰,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任何考驗和挑戰面前,就可以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這就是對信念的塑造。當然,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刻苦學習和努力實踐的過程,需要我們學習黨章、黨史國史、黨紀黨規、黨的優良傳統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做到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後,自然可以樹立起堅定的信念。

  彰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這是對信念的踐行。政治本色,反映著共產黨員獨特的精神、情操和氣節。90多年來,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鑄就了堅定理想、服務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等鮮明的政治本色。這些政治本色,是對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總結,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每一名黨員,如果做到始終不渝的保持政治本色,這就是對信念的踐行。如何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正確的認識什麼是政治本色。政治本色,說到底,還是黨性的問題,只有黨性純正,本色才能純潔。永葆政治本色,在實現路徑上要靠鍥而不捨的黨性鍛鍊。要把黨性鍛鍊作為一輩子的任務,用長期不懈的學習和修養來塑造,用持續的鍛鍊和完善來保持,真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變質。

  始終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這是對信念的檢驗。“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革命戰爭年代,判斷一個黨員幹部是否合格,需要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如今,在和平建設時期,雖然沒有了戰爭的考驗,但我們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卻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對這些現實挑戰,能做到不為噪音所擾、不為歪風所惑、不為暗流所動,在紛繁複雜的形勢變化中,始終保持強大的政治定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就是牢固的信念。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把時刻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終生課題,體現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上,體現在對大是大非、重大原則問題上的鮮明態度、堅定立場上,體現在對錯誤思潮、言論、觀點的正面回擊、發聲亮劍上,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