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的特點

  花鳥畫以絢爛的色彩在唐時宣告了它的獨立,宋的雅緻至今仍吸引了無數的崇拜者,進入它的黃金時代。到近現代許多花鳥畫家都借鑑吸收前人的成果,體現了它自身巨大的包容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物件的畫,稱之為花鳥畫。

  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物件;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戰國末期木板畫《老虎被縛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也是較早的獨幅花鳥畫。花鳥畫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

  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

  文章《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

  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朱宣鹹、關山月,等花鳥畫大師。

  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鳥語花香作為大自然中美的物件,早在三代上古,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繪事之妙,亦相繼寓興於此,與詩人相為表裡。據文獻記載,六朝時的顧景秀,劉胤祖皆精於蟬雀,筆跡謹細,賦彩新麗,形象微妙,是花鳥畫之蓓蕾初萌,至唐代薛稷的畫稿,馮紹正的畫雞,姜皎的畫鷹,均有名於時,大略以工筆設色的畫法寫生逼真,中唐以後,花鳥畫正式獨立成科,可以作為標誌的便是邊鸞,於錫,樑廣等一大批花鳥畫家的湧現。其中的邊鸞的成就最高,他長於寫生,畫法工筆重彩,筆跡輕利,賦彩鮮明,形象生動逼真,中國花鳥畫的傳以及工草沒色的技法,到邊鸞已經達到相當水平了。

  進入五代,以“黃徐異體”為旗幟,花鳥畫一科臻於圓轉成熟。當時西蜀的畫壇,由習光胤,滕昌祐帶去了唐代的傳統技法,到了黃筌父子手裡獲得了進一步發揚光大,作風豔麗豐滿,諺稱黃家富貴,南唐的畫壇,則以徐熙為代表,以落墨為格等江湖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意境清淡雋秀,諺稱“徐熙野逸”,後世花鳥畫的發展,沒有超出這兩大基本的傳統技法之外的。

  黃氏父子有“寫生珍禽圖”,“山鷓棘圖”,存世,其作風,技法,大體而言先用細淡的墨線勾出物象的輪廓,然後再根據物件的不同質感在相應的輪廓內渲染色彩,所以達到高度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然而,徐熙及南唐諸家的真跡卻無有流傳,對於“徐熙野逸”的作風和技法,無從考證。

1.海派

2.唐代花鳥畫特點

3.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藝術特徵

4.花鳥畫表現的是什麼

5.花鳥畫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