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中國花鳥畫作為一種造型藝術、視覺藝術其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在整個中國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的演變成熟,從而使其藝術內涵以及立意、審美、意境等逐漸走向完善與豐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花鳥畫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給予四周鄰國以極大的影響。日本很早就是我國花鳥畫的旁系;十四、五世紀時,這一表現風格又傳到印度、波斯等國,使他們的繪畫藝術深受感染。他們當時運用的龍鳳主題和花鳥樹石紋樣,都富有明朗的中國風趣。我國花鳥畫,在世界藝壇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花鳥畫從我國智慧的勞動先民以現實主義的手法開始創造的時候起,就為廣大的社會人群服務。遠在我國彩陶文化時期,彩陶上的幾何紋樣,就已經流露著葉紋的圖案。在殷墟,也時常發掘出鳥頭骨釵。西周的青銅器上,裝飾著鳥獸紋樣。戰國的銅器上,佈滿了狩獵紋樣。到漢代時,在畫像石、畫像磚、瓦頭和青銅鏡鑑上,更是以活潑生動的花鳥形象,作為不可缺少的裝飾。通過花鳥紋樣在具體實用中的運用,從而美化了人民生活,豐富了祖國光輝絢爛的民族文化。

  在唐以前,花鳥紋樣雖然已經在日用工藝品上廣泛運用,但花鳥畫還是不能形成一種獨立風格,花鳥和山水同樣是居於人物畫的配景地位。如今日還能看到的顧愷之《女史箴圖》中的雉鳥,就是以配景的成分被處理在構圖中的。唐代繪畫藝術隨著政治文化的急劇發展,一時出現了一些多能的畫家。在他們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花鳥畫有了長足的進展,逐步從配景的地位中解脫出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自己獨特的風貌,進一步開拓了我國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花鳥畫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有著歷史的發展行程的。花鳥畫從古代裝飾紋樣中的花鳥形象演變而來,從人物畫的背景中解脫出來,同時與山水畫中的松石畫科亦有一定的交織關係。

  盛唐畢巨集善畫鬆,《宣和畫譜》上引當時的話說:“筆力縱橫而有骨力,變易前法,不失真形。”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上也說:“改步變古,自巨集始也。”變就是創造。畢巨集筆下的松石,不但表現真實,富有立體的感覺,而且進一步地以松石為主體,來完成一幅新穎的畫面。後來的畫鬆大家張璪,又創造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更是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中起了主導作用。這兩句話的簡單解釋是:要作者到現實中去體驗客觀現實景物,然後以作家豐富的想象力加以概括的藝術描寫,從而獲得比現實更高的美。

  唐代邊鸞,是我國花鳥畫的第一名手。他曾以畫新羅國進呈的孔雀而著名。他的花卉精於設色,色彩豔發,已是脫離了在人物畫中作為附庸的暗淡調子。力求色彩鮮明,主題突出,給以後花鳥畫的發展鋪平了新的道路。

  盛唐各家,孕育滋長了花鳥畫的萌芽;到了五代兩宋時,花鳥畫就達到了鼎盛。出現了不同的風格面貌,同時隨著創作的發展,表現技法也極大地豐富和提高,從此我國花鳥畫便走向了成熟時期。

  五代中黃筌、徐熙兩家崛起,在創作中表現了不同的風貌。黃筌仕蜀為待詔,曾以畫六鶴殿知名。他畫的鶴和生者畢肖,從此可窺見其寫實造詣之深。徐熙是江南布衣,善畫花果禽鳥。黃、徐二家所以風格異體,一是勾勒工整富豔,一是筆墨淡穆蕭疏,究其原因,主要是所處的環境不同。黃筌是宮廷待詔,徐熙是江南處士,因眼前所接觸的景物不同,生活的體驗和作畫的題材就不同,因此他們的表現方法就有了顯著的區別,但他們師法自然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卻是一致的。

  我國花鳥畫在黃、徐兩派並肩發展中,畫家們在繪畫上的取材更加寬闊,漸漸發展到描寫鵝、雁、魚、蝦、蜂、蝶、園蔬、蒲藻、藥苗,以及在構圖形式上的叢豔、折枝和墨竹、墨梅的專妙。

  自唐末五代至宋初,著名花鳥畫家還有刁光胤、滕昌祐、趙昌、易元吉等,更有力地發展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史載滕昌祐為了體驗生活,每於所居植竹石杞菊,以資畫趣。趙昌每晨朝露下時,繞欄檻諦玩,手中調色彩寫之,自號“寫生趙昌”。易元吉為了寫猿的食宿攀援動態,到林巒深處,長時間和猿猴為伍,寓宿山家,動經累月。又於所居舍後,疏鑿池沼,雜以亂石叢花、疏篁折葦,多蓄水禽其中,每穴窗伺其動靜遊息之態,藉以豐富他畫筆的真實。

  繼起的畫家崔白、吳元瑜、李安忠、趙佶輩,取捨黃、徐二體,於勾勒點刷中復變以已意,在繼承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上進一步發揚,使花鳥畫選材和表現進入廣闊的領域。

  宋代花鳥畫的寫生和寫意雖然分途,但仍然沒有脫離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工筆和寫意是表現技法上的不同,而不是表現精神上的不同。寫意畫家所經常要求的“不似之似”的神似,就是企圖更深入地對客觀現實物象以本質的表現。宋董逌在《廣川畫跋》中說:“豈徒曰似之可貴,畫者求於造化之先,凡賦形出象,發於生意,得之自然,待其見於胸中者,若花若葉,分佈而出矣。”明祝允明在題花果時也說:“繪事不難於形似,而難於得意,意者在赤黃黑白之外。”這也就是文徵明在創作中經常所追求的“象外摹神”。所謂“妙得生意”又“能不失真”,才算是“能盡其技”。

  宋代的寫意花鳥,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基礎上,不可否認地感染了隱逸情緒。文同、蘇軾、鄭思肖、楊無咎等人的所謂文人趣味的水墨花卉,和當時院畫中的工麗富豔一派,在現實主義的花鳥畫創作中,起了交織著的發展作用。

  後來元代花鳥畫家王淵、淩云翰、吳鎮、柯九思,明代的戴文進、陳道復、林良、汪肇,清代的八大、石濤以及崛起於揚州的鄭燮、李鱓、黃慎、羅聘諸家,各以奔放的筆趣,水墨淋漓地描寫出了富有生命力的花木禽魚,打破了陳陳相因的局勢,表現了花鳥畫的雄偉清新氣派。他們筆下的花鳥樹石,因著作家用筆的澎湃有力和對客觀現實有著深入的感受,就覺得生動逼真,富有自然的生意。

  近如趙之謙、仼頤、吳俊卿、齊璜、徐悲鴻諸大師,各以不同的風標,表現了現實景物,創作出了更多為群眾所喜愛的畫幅,使花鳥畫的現實主義傳統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在我國曆代的畫家中,也有的在脫離現實地玩弄筆墨,獨坐在蝸角里寫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但那並沒有妨礙我國花鳥畫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的發展。

  我國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是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我們今天的畫家,就要好好地繼承下去並把它發揚光大,使它更加豐富多彩。近來有少數人片面理解現實主義創作精神,把藝術和政治作了狹隘的解釋。認為花鳥畫不能表現現實,無補於國計民生。這樣的看法,我以為是不正確的。花鳥畫雖不能直接反映階級鬥爭,但它同抒情的詩歌一樣,能給觀眾一種美的欣賞和美的感受,從而恢復身心疲勞,精神為之振奮。古往今來,花鳥畫家莫不使用緣物寄情手法,借花鳥蟲魚,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受。近代大師的創作中,仍然繼承了這一優秀傳統。如白石老人所作《螃蟹》《不倒翁》《算盤》等幅,通過所描寫的形象和題句,顯明地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具有強烈的人民性。

  花鳥畫的風格傳統

  寫生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

  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託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表現

  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絡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物件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佈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物件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式性與不可更易性。

1.花鳥畫發展史

2.寫意花鳥畫的發展

3.國畫中的花鳥畫基礎知識

4.中國花鳥畫作品欣賞

5.國畫花鳥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