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的發展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久遠,底蘊深厚,具有深刻的審美內涵。寫意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以其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而構成了豐富的審美特徵。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概況,一起來看看吧!

  概況

  中國花鳥畫各時期代表人物藝術特點 唐朝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地促進了,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這個時期的花鳥畫主要體現了畫家們深入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旺盛的創造力,尤其以鞍馬為主的動物類題材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韓斡的《照夜白圖》、《牧馬圖》,韓混的《五牛圖》以及戴嵩的《鬥牛圖》

  宋代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從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時期,花鳥畫仍承襲黃家的工筆體制,有名的黃派畫家還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懷等人。黃氏父子之後,工筆花鳥大家當推趙昌,他精於寫生,設色技巧極精,不同蹤跡,近於黃筌、徐崇嗣富貴豐豔一類,在他同期還出現了擅畫獐猿的易元吉,他們二人競出新意,使北宋繪畫開始出現一些新穎的局面。至宋神宗、哲宗時,崇尚工筆、講究形似的黃家畫風漸漸衰敗,以崔白為代表的新派花鳥畫得到宮廷的承認,他注重寫生,不打草稿,以當時較為豪放蒼勁的水墨山水畫法來畫背景,追求簡淡冷峭的意境,從而取代了百年一貫的黃家畫派。 在北宋的畫壇中,除了宮廷畫家和民間職業畫家,許多文人學士也開始進行繪畫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各成體系,被當時的人稱為“士夫畫”,即後來的“文人畫”。其間以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等人最為活躍。蘇軾是第一個真正從理論上闡述“士夫畫”的人,他以評詩之法評畫,強調繪畫要有詩的意境,即“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主張即性創作,要求達到“得意忘形”、“象外傳神”的境界,要與職業畫工有所區別。文人畫多以簡單的水墨揮寫梅蘭竹菊等物,將花木的自然特徵,比之於人的道德情操,常帶有寓意,其間以蘇軾的枯木與文同的墨竹最為有名。北宋後期的宋徽宗趙佶是花鳥畫集大成者,當時的宣和畫院在他的倡導下十分興盛。

  元代文人畫中以墨 竹、墨梅最為盛行。當時畫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歷朝歷代都是無與倫比的。其中有被譽為“寫竹之聖者”的李衍、創寫“晴竹新篁”的管道畀,擅寫風竹的顧安,“擅畫雙鉤竹,幾成絕響”的張遜,以及柯九思、吳鎮、倪瓚、高克恭等名家 。畫梅著稱的有王冕、鄒雷、陳立善等人,都講究“以神求貌”、“以逸為上”的文人風格。 進入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也日趨發達,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 與流派。縱觀整個明代花鳥畫藝術的演變,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前期從洪武至弘治時期,基本上按兩個方面發展,其一為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多以竹石為題,名家有王紱、夏杲、姚綬等;其二為宮廷 院體畫,尤其在宣德年間,畫院興盛一時,主要師從兩宋院體,卻極少受元代的影響,徐黃二家,各有所承。當時邊景昭、呂紀都為工筆花鳥大家,名重一時,但後繼乏人同,工筆花鳥頹勢自此已不可避免,所以同在畫院的林良、範暹獨闢路徑,追求水墨之趣,從而確立了寫意畫派的風格。

  明代中葉以後,“院畫”勢力日微,純粹工整豔麗的畫風幾成絕響,活躍於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開始興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又被稱為“吳門四家”,皆為繪畫全才,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其中沈周的花卉技法,師從法常,風格縱逸,意態生動,結合詩文題跋,益臻妙境,影響最大,為明代後期寫意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而號稱“白陽”的陳淳,師從文微明,淡墨欹毫,縱橫豪宕,創出清新雋雅的新一派大寫意花鳥畫。明代後期,徐渭的出現,將大寫意花鳥畫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與前期的陳淳相為呼應,筆墨更加縱放,大膽創新,“不求形似求神韻,”以不同的風采與傑出成就樹立了文人畫在花鳥畫方面的典範,與陳淳一同被後人稱為“青藤白陽”,成為百代宗師。而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技法,孫克弘兼工帶寫的花卉畫法,以及“武林派”藍瑛、陳洪綬等人奇絕古趣的用筆,使當時的花鳥畫呈現百花齊放之態。

  清代是寫意花鳥畫最為發達的時期,繼元、明以來的趨勢,畫家更加追求筆情墨趣,在風格技巧上爭奇鬥豔。派系林立,競爭之烈,前所未有。清代的花鳥畫是在“正統”與“反正統”兩股潮流中,相互競爭,相互補充而向前發展的。前者是以有名的“清初六家”中的惲壽平的“常州派”為代表,他繼承和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結合了徐、黃兩派的技法,創造出一代新的沒骨技法,被譽為“寫生正派”,其明麗秀潤的特色與宋代的工筆畫有著不同的意趣。其後的著名花鳥畫家王武、蔣廷錫、鄒一桂、沈銓等,均受常州派的影響,但創造性不大,終不能振興工筆花鳥畫自明代以來的頹勢。與此相反,寫意花鳥卻呈現的勃勃生機,名家輩出。江南“四僧”中的原濟***石濤***和八大山人***朱耷***,師法林良,、陳淳、沈周、徐渭等寫意派名家,所作花鳥筆意恣縱,別開生面,尤其朱 在藝術上已達到了“筆簡形骸”、“形神畢具”的境界,對以後的“揚州派系”及“海派”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從而也出現了新的藝術潮流,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現於畫壇。鄭、金農、李鮮、黃慎、李方膺等人,寓情於“梅蘭竹菊”四君子,充分發揮了寫意花鳥畫的手法,形成與正統畫派格格不入的奇絕之風。另外,此畫派名家中,華曲的花鳥畫也頗負盛,他的小寫意畫法清新秀俊而又率意粗宕。加之高鳳翰的奔放縱逸,閻貞的沉雄穩健,邊壽民的水墨寫生等等,都使寫意花鳥在這個時期大放異彩。同時起源於清初的指畫,在高其佩的發展下也形成了“指畫派”,可謂獨樹一幟。而這個時期的宮廷畫除了前面所提的以惲派手法為主的工筆畫法之外,由於西方傳教士供奉內廷,帶來了西洋繪畫中的明暗及**法,並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畫風,其中以郎世寧、艾啟蒙、王致誠等最為有名。

  花鳥畫的意境

  中國花鳥畫以其民族藝術的鮮明特色,在世界繪畫之林中自成體系,獨具風采。在長期的民展演變過程中,花鳥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體系和形式,獨特的表現內容和手法,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就繪畫題材而言。花鳥畫是包括了花木、蔬菜、鳥獸、蟲魚等,以及有關的自然環境、器物的一個最為廣泛的藝術門類。它的內蘊是大自然活躍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花鳥畫的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意境。意境提拱給欣賞者一種超然於物象本身之外的詩意的情境,以獨有的魅力把人們引進特定空間意境中,讓你體驗到一種審美激情,讓你浮想聯翩…

  中國花鳥畫的意境的意境深遠含蓄,有其獨特性,花鳥畫有時強調空間意境,尤其是它與山水相結合時,更能啟發欣賞者的想象力。齊白石的作品《蛙聲十里出山泉》,活潑可愛的一群蝌蚪順水而遊,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把我們帶進了詩一般的境界,畫面雖然沒有出現青蛙的形象,卻讓觀者感覺到了泉水衝出山澗的聲音與蛙鳴聲合成了一首交響曲。毫無疑問,畫家構思這幅作品時,青蛙的形象是和空間境象一起藏於心中,為了取得更概括的畫面效果,在藝術外理時虛掉了青蛙的形象,但是從畫面我們仍然能感覺到蛙鳴聲和泉水奔流的聲音。又如八大山人的繪畫往往以象徵的手法表達一種意境,寄託自己的情思,他的繪畫大多將物象擬人化。所以他的花鳥畫別具個性特徵。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構圖或奇險或空靈,雖寥寥數筆,卻飽滿有張力。他的作品《有餘圖》,用高度簡練的線條描繪出神態、動態極為傳神的一條游魚,畫面沒有任何背景襯托,表現出的意境卻有長天遼闊,江水浩渺之壯美。這既是八大山人藝術思維的奇妙之處,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繪畫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意境之美。所有這些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都有著動人的意境美,歷代畫家的創作經驗揭示了意境創新與形式創新的關係,同時也說明了象感受的基礎上去概括、去提煉。繪畫意境體現著生活—認識—創作的全過程。

  意境的創造離不開相應的藝術形式,不同的題材意境往往也不相同,中國花鳥畫題材,一般是以水石樹草、蟲魚禽鳥、梅蘭竹菊、松柏鷹鶴這主,畫家在表現這些題材時往往要把他的心融化到這些無情思的草木翎毛之中去,使觀者從自然生命看到社會人的生命。如象徵君子的梅、蘭、竹、菊,就是通過梅蘭竹菊的自然品格來象徵四種高尚的精神人格,達到人格化的象徵意義。松柏要中國人眼裡是萬古長青的,而仙鶴被人們譽為長壽的代表,畫家把這兩者結合要一起,寄託著人們美好的祝願。宋人詠唱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喚起多少人的“通感”。在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大自然面前,人生是短暫的,以自然生命的詠唱,正是人對生命的眷戀。中國花鳥畫重情趣,重抒發,狀物寄情,以意造像,像隨意生,達到情境交融,物我同在的藝術境界,充分自由地發揮想象餘地,進而展示畫家豐富的內心世界。人的情感總是和形象的具體性密切相關的,一個畫家,沒有對所要求表現的客觀物象作仔細觀察和描繪畫能力的刻苦訓練,沒有捕捉物象神采的高超能力,是不可能提煉出意味深長的美,然而僅僅能自然地再現花的美麗,鳥的靈動,而缺少思想和情感的傳達,技巧與創意的結合,繪畫精神與時代氣息的相融會,所創作出的作品也必定是索然無味,絕不可能有感人靈魂的美的意境可言。

  意境的創造,是藝術思維的創造結果,它除了自然、生活、情意這些基本條件之外,還需要構思、構圖能力、筆墨造型技巧,以及對詩、詞、歌、賦種種藝術的廣泛吸收,要想不落入前人的窠臼,哪怕是作一幅小畫,也需要慘淡經營的嚴肅精神,我們只有真誠地對待生活和藝術,執著地追求,才能在藝術實踐中創造出更多的充滿詩情畫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花鳥畫作品。

1.花鳥畫發展史

2.寫意

3.我國現代

4.中國現代花鳥畫作品

5.關於花鳥繪畫作品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