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速讀的發展歷程

  光波速讀的發展過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它是將書面的文字資訊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文字影象,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影象的形式記憶住,之後再由大腦將文字影象解析出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

  光波速讀的發展過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它是將書面的文字資訊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文字影象,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影象的形式記憶住,之後再由大腦將文字影象解析出來。

  快速閱讀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的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即文字影象直接映入右腦記憶中樞進行記憶,然後通過左右腦的相互協調處理,再進行文字的複述和理解。這是一種單純運用視覺的閱讀方式。

  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並非普通的速讀法,在波動速讀過程中讀者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類似於洗撲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開書本閱讀就能理解書中內容。

  它以迅速啟用右腦為目的,全面提升資訊轉換成影象的能力,讓讀者在腦海中能夠真正看到鮮明的影象甚至像看電影那樣,讀者可以對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讀者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及寫書的意圖。讀者能全面提升文字資訊轉換成影象的能力,讓你數十倍地提搞閱讀速度與品質。

  它具有:

  1、 跨語言閱讀力

  2、 啟用ESP能力

  3、 開發想象力

  4、 照相記憶力

  5、 高速閱讀力

  6、 加強集中力

  透過波動速讀法訓練,孩子們逐漸能以感應的方式來吸收書本的內容,甚至掌握不可思議的跨語言閱讀能力,即對於非母語文字也能感應其表示之意義。真正的光波速讀法,甚至不需要使用眼睛來參與,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來高速吸收資訊。這種嶄新的閱讀方式能夠吸引孩子更愛閱讀,閱讀的速讀大大提升,普通閱讀法可以達到幾千字每分鐘的閱讀速度,但是光波速讀高階階段,孩子閱讀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十幾萬字每分鐘的記錄。與此同時,記憶能力大大提升,自信心、集中力和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光波速讀的發展過程

  1、速讀在臺灣的發展

  在我國,最早進行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的是臺灣省的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學者。1964年,美國速讀專家愛利戈在英文版《中國郵報》上發表了題為《速讀與你》的文章,引起臺灣省各界人士的重視。

  教育界開始有人研究快速閱讀,新聞界有人積極宣傳快速閱讀,出版界開始出版介紹快速閱讀的書籍,還有人到美國進口了一批“速讀機”用於快速閱讀訓練。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王夢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讀出版社。王夢石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師從速讀專家鄢慕榮研究漢文快速閱讀。

  當鄢慕榮於1967年去世後,王夢石繼承了他的體系,繼續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創立了一套系統的理論、方法和體系,為社會各界培養了大批速讀人才,截止到20世紀80年代,其學員總數已逾10萬人。

  他還創辦了王氏速讀出版社,已出版了10多種針對不同物件的速讀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還有他的老師鄢慕榮撰寫的《速讀自練法》和他的學生劉振鯤撰寫的《如何激發您的速讀潛力》也很有影響。他還研製了用於速讀訓練的目力訓練機。

  臺北師專附小的校長譚達士女士於1968年開始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著有《速讀教學》一書,並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大面積的教學實驗。

  她的實踐證明:經過訓練,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300~400字,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1,000字左右,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鐘可達8,000字左右。在臺灣省速讀教學觀摩會上,該校以36個班的規模進行公開演示教學,證實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快速閱讀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

  2、速讀在國內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閱讀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研究、推廣的成果越來越顯著,這一新興學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

  快速閱讀在中國的探索與研究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

  1980年,王秉欽翻譯了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夫合著的《速讀法》。

  1981年,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現在具備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能力,已經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個人都能並且應該具備的閱讀能力。”同年,呂縝毅、黃少良、張學仁、徐道明、張建敏等合作翻譯了美國速讀學院院長卡特勒博士的專著《加快您的閱讀》。黃少良、呂縝毅、徐建民、徐道明等編譯了《漢語快速閱讀》。

  1982年,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同青年幹部談話時指出:“我認為,應該培養快讀的能力和習慣。有許多書是可以快讀的,快讀的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1984年,河南省成立快速閱讀研究會,並在一些學校開設了快速閱讀課。

  1985年,前蘇聯快速閱讀專家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夫的專著《快速閱讀法》又由楊春華等譯出,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86年,魯寶元在《語文教學通訊》雜誌上,連續發表快速閱讀法系列講座。1987 年,呂縝毅主編的《快速閱讀》作為錦州市記憶研究會主辦的“三快”快速閱讀、快速記憶、快速作文教材之一出版。

  1988年,日本快速閱讀專家蘆田獻之的《實用速讀法》,由吳樹文翻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同年,快速閱讀專家、特級教師程漢傑撰寫、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了《高效閱讀能力訓練》。此後,他陸續編寫了與中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快速閱讀教材,成為我國快速閱讀與中學語文正規教學相結合的開拓者,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獎勵。

  他提出的“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提高中學生閱讀速度”的主張被納入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李德成主編的《閱讀辭典》,快速閱讀法是其中有關閱讀方法的重要內容。

  江蘇省東臺市師範學校也於本年度開始進行氣功益智教學實驗,快速閱讀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後來,薛峰在題為《開發右腦提高素質》的實驗報告中寫道:“閱讀能力的測試結果:1990年10月,實驗班的同學在氣功功能態下開始進行快速閱讀記憶訓練,一段時間後,全班平均閱讀效率閱讀效率=閱讀速度+理解記憶率由原來的每分鐘60.2字提高到689.3字,提高了10.45倍。”《氣功》雜誌第13卷第六期第195頁

  ,王彥良、陳俊傑翻譯,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快速閱讀專家加古德次的《神奇速讀記憶法》。同年,胡雪梅、李志強翻譯了美國曼爾斯的《高效速讀法》,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日本快速閱讀專家佐滕泰正的《使大腦敏捷的速讀法》由三聯書店出版。同年,趙元編譯的《超級速讀術》由學苑出版社出版,此書主要參考了日本快速閱讀專家佐藤泰正的《速讀術》和臺灣省艾天喜編著的《驚人的速讀術》。

  1991年,李志強、盛群力合作翻譯了美國弗蘭的《速讀教育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了浙江省舟山市特級教師樂連珠的《小學速讀教學》。該書表述平實,深入淺出,既有理論上的提示,實驗的引證;又有教學例項,具體生動,引人入勝;更有分年級訓練要點和目標等等。編排的內容比較翔實,具有較好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同年,朱敏才翻譯了美國謝夫特的《自學快速閱讀法》,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由速讀專家晏茂心和蔣瑛、易明惠合著的《初中四級臺階速讀訓練法》也在這一年由四川少兒出版社出版。該訓練法的特點是與中學語文教學同步,由易到難,由分而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於將速讀教學正式納入中學語文教學又是一個有益的、比較成功的嘗試。安徽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沈慧等人合作的《高效閱讀》一書。

  1993年,知識出版社出版了程漢傑、石鼎風編著的《超快速閱讀法》。它的特點是不僅有一般的快速閱讀法,而且有各種文體的快速閱讀法。山西教育出版社還出版了由王宇鴻等主編的《現代快速系列學習方法》,快速閱讀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1994年9月20日和2002年6月21日《光明日報》分別在對速讀速記的方法和事例均有報道。

  1995年,香港大腦潛能中心主席謝家安的《有效發揮大腦潛能》簡體字版,同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用一半的篇幅講解“有效的讀書方法”,速讀是便上其重要內容之一。同年,日本加藤週一的《讀書術:快捷有效的讀書技巧》一書,由李翠薇、李宇楠、朱福來翻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7年,顧瑞榮、陳標、許靜共同翻譯了紐西蘭德萊頓和美國沃斯合著的《學習的革命》,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快速閱讀是該書的重點內容之一。

  2000年國內各機構開始正式嘗試速讀速記的訓練專案。

  2003年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雷澤教育速讀速記培訓機構,成為國內少有的培訓效果顯著和記憶效果明顯的機構。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讓普通學生達到每分鐘閱讀速讀10000字~30000字以上,閱讀一遍的理解記憶力達到75%~90%的效果的專業機構。

  光波速讀的特點

  1祛除不必要的資訊干擾。

  2提高眼睛接受資訊的速度。

  3形象記憶法,大量直觀資訊迅速進入大腦。

  4杜絕眼睛的回跳運動。

  速讀起源於中國

  史書記載,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就有“一覽便知”的本領,東漢無神論思想家王充也能“耳聞成誦,過目不忘”,樑代的簡文帝可以“讀書十行俱下”,宋代劉克莊《後村集》中詩呤曰:“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看來,詩人劉克莊也是具備快速閱讀能力的高手。據《梁書》記載,編纂《昭明文選》的文學家蕭統“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記”。《宋史·劉恕傳》裡說:“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清代的汪中,人稱“因誦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遂為通人。”《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除了史書對速讀記憶有記載的以外,我國古代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中,都有關於速讀的生動描寫,《三國演義》第60回,講了我國古代速讀高手張鬆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楊修想要在張鬆面前吹噓曹操的才華,對張鬆說《孟德新書》是曹操的作品,張鬆看完後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楊修不信。張鬆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紅樓夢》第23回中同樣也講了一對快速閱讀高手,就是紅樓夢的男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賈寶玉,黛玉用不到一頓飯的功夫讀完《會真記》的十六出,並能與寶玉一起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現代速讀起源於美國

  20世紀初,美國社會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快速閱讀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美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快速閱讀開始普及!

  1945年,一位即將成為中學教員的女大學生——愛維琳·伍德,向她的教授遞呈了一份長達80頁的文章,請他對此進行評論,令她萬分吃驚的是,教授很快就看完了全部文章,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愛維琳·伍德由此下定決心做一番調查,調查這些自幼便具有快速閱讀本領的人具有的共同點:

  ⑴看書時,眼睛由上而下看,而不是像別人從左到右看。

  ⑵他們同時理解“一組詞”,而不是像別人“一個詞一個詞”的理解。

  ⑶他們很少回頭看,他們從來不停下來回頭重讀一遍某個詞、謀一句。

  12年之後,愛維琳·伍德將這些閱讀特點進行總結、完善,這便是今日“快速閱讀法”的雛形。1961年,愛維琳·伍德親自給美國的12位參議員教授了“快速閱讀法”。美國的前總統肯尼迪和卡特,也都接受過快速速讀的訓練。聞名全球的哈佛大學,開辦了快速閱讀訓練班,這一學科就這樣在美國蓬勃地發展起來了。

  可見,快速閱讀最早還是起源於中國的,只是在國外被普及開來,並形成了系統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在國外發展近百年以後,傳入我國,近年來,隨著精英特速讀等專業機構的加大宣傳和普及,快速閱讀在國內也大受追捧,目前已有數百萬人蔘與了訓練,而且成效明顯,進步神速。

  科學原理

  1、傳統的閱讀是目光在每一個字間跳躍的點式閱讀,大腦對資訊的反應,受制於目光移動的速度。閱讀時眼在字的停留時間為1/10秒—3/10秒,移在字間的跳躍僅佔5%左右。而且從閱讀到理解要經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資訊過程才能完成。

  2、快速閱讀法是根本改變點式閱讀為整行文字的線式閱讀,這種方法使目光不在單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訊號的速度10倍以上,達到與大腦的思維速度同步。

  傳統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理解記憶

  科學依據

  1、大腦的巨大潛能,有可容納50億本書的資訊量的能力。

  2、人的大腦由左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勢,同時發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開發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並用,迅速處理閱讀資訊,從而產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定,可以擴大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