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專業畢業論文

  版畫作為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畫種 ,曾經與油畫、國畫作為“油、國、版、”三大畫種並駕齊驅於畫壇。目前 ,由於種種原因版畫創作步入沉寂。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1: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版畫在210多年的發展程序中,1方面伴隨著失落、痛苦、徘徊、掙扎、絕望、覺醒、自律與希望等種種心理歷程,在觀念轉化、語境變易、視覺革命和本體建設上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版畫創作明顯呈現出藝術自律性;而另1方面卻逐步滑向中國當代美術的邊緣,這是1個不容迴避的現實。這其中固然有諸多客觀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版畫自身的問題:其1,在大的時代變革與文化轉型中,版畫發展缺少創新的理論建設與嚴肅的批評介入,版畫創作沒有明確的藝術主張與精神導向;其2,版畫家的身份意識過於單1,藝術視野相對狹隘,對版畫製作技術細節過於迷戀,作品缺少內在的精神涵量;其3,版畫學術活動組織方式較為落後,“版畫展覽的

  版畫理念的延伸與發展,須以藝術自律為原點,以獨特的版畫外顯生態為基準,以當代社會主體精神與文化指向為參照,同時吸收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長處,來建構當代版畫的理論核心,豐富當代版畫的藝術表現力,確立當代版畫的內在精神品格與外顯風貌。當代版畫應既有內在現實的人文觀照,也有外部對傳統表現語境的超越。只有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產生具有當代品格的版畫力作。“藝術作品的意識形態性,決定了其在本質上永遠是精神的、觀念的存在。”***2***任何藝術的發展都必須以人的思想觀念表達與情感的寄託為主動因,版畫的發展如果不能擺脫對技術的單1追逐,就難以實現它精神層面的超越,正如貢布里希所說:“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3***。”就中國當代版畫目前現狀來看,“已不是語言的陳舊,而是精神的失落。”***4***因此,建構當代版畫理念的第1步便是主體精神架構的搭建,它要求版畫家必須從狹隘的“版畫圈”跳出來,由對材料和技術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通過對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驗,對當代人的文化心理與精神情感的體悟,用具有當代文化特質的版畫形式語言予以揭示或表現,從而達到對人們精神的感染。其次是藝術家的個體情結應昇華為對社會主體精神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見於自律精神應來源於對當代社會主體精神與藝術本質規律的體悟。”***5***誠然,藝術家個體的情結及表現固然重要,然而關注歷史、民族、人類大文化的深層次發展,以及把握當代社會的主體精神是最重要的。如果藝術家的個體情結不和上述的因素相融合,就難以達到對個體的超越,而使作品不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與普遍意義。

  版畫本體語言是版畫獨特的外顯生態,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與文化內涵,是版畫有別於其他繪畫形式獨有的指紋掌印,它們由印版以及印版在其他物質上所形成的有意味形式的複數性痕跡共同組成。它們不僅具有特殊的形態美,同時也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資訊,如中國水印木版畫中層次豐富的水墨韻致與西洋銅版美柔汀中豐富的層次變化,所折射出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

  在版畫創作中,畫稿、製版、印刷、作品展示是1個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創造過程,前1個過程是後1個過程的基礎與限定,後1個過程是前1個過程的反映與超越,每個過程都有創造性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在版畫創作中,很難說“印版”與“印刷”、“作品呈現方式”孰輕孰重。關鍵還在於藝術家對版畫本體語言的文化體悟與技術把握,它意味著版畫本體語言由過去版畫創作中對繪畫形象的依附到當代的剝離,由過去的“技術手段”轉向有創造的主體,意味著版畫本體語言從技術向思想的轉換與飛躍。

  在當代文化與藝術的情景之下,固守傳統版畫的諸多成規顯然切入不了當代藝術的文化要求,“使版畫創作侷限在有限的表現,失去了藝術和當代文化、當下現實的深刻聯絡,又遮蔽了進入更巨集大、更廣闊、更自由的藝術領域的創作衝動。”因此,轉換版畫家的身份意識,注入現代人文關懷,提升版畫本體語言的文化含量,強化版畫的原創性、實驗性與開放性,將版畫從狹隘畫種意識中解救出來,實現版畫本體語言由表現手段的客體向有意味形式的創造主體轉化,創造既有版畫審美特質又合乎當代人文精神的藝術形象,是版畫藝術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