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學員如何學習圍棋

  “學圍棋的小孩不會變壞,學圍棋的商人會做生意,學圍棋的老人不會變痴呆。”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學圍棋.txt我不奢望什麼,只希望你以後的女人一個不如一個。真懷念小時候啊,天熱的時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樣光膀子!我們常常接觸報名學棋的家長朋友,我喜歡先聽聽他們談對圍棋的理解和想法。大多觀點是希望孩子能通過學棋起到開發智力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從這麼多優秀家長朋友的思路和心態看,我們社會的進步是明顯的。 退回去二十年,如果有位家長接到體校老師的電話說他的孩子被選中了,那是很稀奇也是肯定會讓全家高興的事兒。我現在也時不時收到這樣的諮詢:棋院的老師晚上打電話來說孩子很有天賦,建議從幼兒園去棋院學棋。家裡都很高興。這樣的情況太常見了,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

  當然不僅僅侷限於圍棋專案。我常跟家長朋友解釋這種情況,現在的圍棋培訓分基地生和棋院生兩種。每個學期末,棋院組織在幼兒園學棋一年的孩子們參加比賽或者直接打電話給家長朋友,這本身屬於市場行為,但這些活動的意義還是存在的。在幼兒園用很少的學費和比較短的學習時間接觸了圍棋,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僅僅學會而已,就這樣又遠離了圍棋,那對於這個孩子自身來說是非常遺憾的。這個階段他其實對圍棋的魅力感受到的還沒有百分之一。就這樣和圍棋擦身而過是最可惜的,我們的宣傳本身沒有錯,對於所有參與過圍棋卻對它不甚瞭解的家長朋友,我們有責任讓他們瞭解到更多。 第二個階段的學棋方式是棋院道場等更正規環境也更好的場所。但這跟我們計劃體制時代提到的專業圍棋還是不同的。我教棋生涯中親自啟蒙的孩子大概有上百人,但至今沒有發現一個可以往專業目標發展也就是可以成為專業棋手的孩子。那麼我們有必要去探討這個階段孩子們學棋的目的。

  有一種情況,家長朋友認可圍棋,但在我開頭提到的理念指導下,玩的心態明顯。對孩子的成績呀作業什麼的不聞不問,甚至出勤也保障不了。這樣學棋是毫無益處的。孩子在班裡落後,直接影響他的興趣,什麼益智修身的目標根本就是鏡花水月。甚至會養成孩子應付事情,不思進取的情況,這跟我們的初衷是背道而馳了。最後孩子離開的時候把理由強加在圍棋這個專案本身顯眼是不公平的。

  第二種情況,家長很在意成績,對孩子的督促也很嚴格,有的家長週末幾乎全程陪著孩子,假期到處請老師加課,聯絡參加比賽。甚至躍躍欲試找專業棋手去北京等等。對於這樣情況的家長,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我看到 的一種現象是作為他們孩子的老師一些人沒有把自己看到的和理解到的情況傳達給他們,有的老師甚至刻意去培植家長們的這種心態,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沒有盡到一名老師的根本義務。圍棋技藝的提高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孩子達到業餘一二段的之前,需要老師大量細緻而兼具的勞動,在這一點上我們培訓機構的很多啟蒙或者初級班的老師付出的更多,而且他們具有比職業棋手更難能可貴的認真和耐心,所以在孩子處於業餘三四段以前就去找專業棋手輔導,收效甚微,甚至效果相反! 我經營圍棋道場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術業有專攻,家長朋友們對圍棋的瞭解畢竟沒有在其中浸淫了多年的我們深刻。由此帶來的各種心態和不合理的舉動太正常了。

  我們不能去苛責他們,而是要幫助家長朋友樹立正確而合理的學棋理念。我們的培訓冠以了專業圍棋這四個字。但事實上我們從事的是普及圍棋教育。這一點沒有什麼可以隱晦的,而且我認為我們各個城市的這類圍棋培訓機構功莫大焉,我們做的事對整個社會民眾的文化構建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學習圍棋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上面這句話我很多次跟家長朋友們提到過。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您的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附近的道場學棋,那裡有他喜歡的老師,有讓他喜愛的圍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會為學棋過程中的一個成績歡欣,也會因為一次挫敗而懂得堅強。這樣愉快的學習,用不著家長朋友跋山涉水,***個別家附近沒有棋院的情況除外***也用不著在寒冷的冬夜頂風冒雪。

  學棋的過程愉快,價格適中,家庭可以承受,孩子能較多地利用假期參加棋院和省市的比賽。這樣的生活可以一直陪伴他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在他十幾歲學業已重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告別這樣的學棋生活了,但圍棋已經成了他永遠的朋友,一生的夥伴。這個時候他是3段還是5段重要嗎?他拿沒有拿過大的冠軍重要嗎!我們回頭替孩子回憶一下:這麼多年走過來,我快樂嗎?我有變得更加睿智更加堅強了嗎!我想家長朋友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所應該得到的,也一定會得到的! 看到這裡有朋友會質疑甚至懷疑我道場的實力,自己的孩子在我這裡會不會被埋沒。

  這一點我要說明一點,我也跟家長朋友們多次談到過,我可以做到的是自己的培訓生涯絕不會埋沒一個超常的孩子。我們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做到,把孩子智力的真相告訴家長朋友,一個職業棋手出現的概率不是十分之一,***這個可以告訴初級班冠軍孩子的家長***不是百分之一***這個可以告訴中級班冠軍孩子的家長***不是萬分之一,***這個可以告訴奪得過市級比賽冠軍孩子的家長***,我們可以給他描述一下週睿羊 楊鼎新 在學棋初期的表現。很多朋友知道概率,可輪到自己身上他的感情色彩支配了他的理性。如果我們各地的老師都能把自己的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就不會有那麼多背井離鄉去北京的孩子,在他們當中成功者被放大了光環去描述,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被我們的媒體掩蓋甚至輕描淡寫了。

  作為他們的啟蒙老師,如果有人為了自己的聲名讓明明知道機會渺茫的孩子們去冒險,那我們的道德底線顯眼是模糊的,也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責任。說了這麼多,我最終的觀點應該拿出來了,那就是我們該怎樣學圍棋:每週兩三次,除非你是那百萬分之一的情況不選擇每週學棋7天的做法。離家較近,接送方便。用不著鼓勵孩子帶病堅持,也不需要去頂風冒雪,懸樑刺股。對孩子我們嚴格要求,也絕不苛責成績。在有圍棋的每一天我們都是愉快的健康的,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在進步,即使隔壁鄰居的那個我們同一天開始學棋的孩子已經拿了冠軍已經升了五段,但我們仍然以我們自己的孩子為榮,因為他很快樂,因為他愛圍棋,也因為他也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