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圍棋,孩子可以得到怎樣的成長

  圍棋是“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之一,很多家長為小朋友選擇學習圍棋,但學生和家長有時會都不大明白學習圍棋的意義;下面是有方法,歡迎參閱。

  圍棋有著悠久歷史,自古便有堯舜以圍棋教子,意在鍛鍊智慧,純潔性情。隨著社會的發展,給越來越多的孩子提供了接近圍棋、走進的機會。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起圍棋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社會也給予圍棋更多的關注,研究表明,圍棋是很好的素質教育工具。

  幼兒和少年時期孩子智力發展迅速,思維活躍,此時若進行智力鍛鍊和培養,對日後大有所助。它可以很好的腦力鍛鍊方法,對弈的過程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智力、思考力、創造力、計算力、記憶力等,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全域性意識。

  結合圍棋的益處,養正國學開發出獨特的六維國學-“圍棋”課程,上課幽默,課堂輕鬆,結合多媒體的卡通教學法,使得小學員在課堂更加專注,致力於打造寓教於樂的互動式圍棋課堂,使孩子對圍棋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孩子學會對弈的同時,還綜合提升孩子情商和逆商。

  1、以棋枰攻伐提升專注能力。圍棋盤上始終都充滿了緊張激烈的戰鬥,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所鬆懈。對手的每一著棋,都要認真地評估和判斷之後才能作出正確的應對。因此下圍棋對於孩子集中注意力有極好的幫助。

  2、以古禮棋德培養交流能力。圍棋亦稱“手談”,即對局雙方不是用語言而是用手執的棋子在棋盤上就可以達成心靈互通。與對手下棋,其實就是利用圍棋達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以獨立思考培養應對能力。面對強大的對手,每一著棋都有可能會面臨困難的境地。孩子必須學會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獨立提出問題,繼而獨立解決棋盤上的紛爭。因此,下圍棋能有效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正視勝負提升抗挫能力。在圍棋的勝負世界中,讓孩子在勝利中獲得快樂,在失敗中品嚐痛苦。一次失敗就是一個挫折,經得起挫折,才能成為高手。

  在下棋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為了某一步棋會捨棄一些棋子,如果沒有這一步,那很多時候棋局就沒法進行,有舍必有得,這就是蘊含在其中的道理,想要得到什麼,就要有一定的付出,這個道理是大家懂得的,在普通的黑白子之間,居然就這麼簡單的表現了出來。帶孩子進行一項如此有益的活動,不失為家長的明智選擇。

  隨著水平的堤高,家長己不再是孩子的對手了,家長的引導任務至此告一段落。同時家長的期望值也有所增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班上進步很快的。那孩子呢?孩子也時刻在想多贏棋。可是對手並不弱----都是班裡同時成長起來的強勁對手,想贏,但非常不容易,稍不留意就輸了。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坎: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品嚐到挫折和失敗的滋味,他需要時間去體驗、去理解、去適應。大部分學棋的孩子輸棋後嚎啕大哭就是對所受的挫折和失敗缺乏心理承受力。其實,哪些沒哭的孩子心裡也導常難受,只不過沒表現出來罷了。學棋班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孩子想贏怕輸、勝了的孩子想保住成果不願再下、輸了的孩子怕又會輸不願再下,有些孩子連輸幾盤後下棋都不敢落子了,連棋都不會下了。這時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一個笑臉、一個理解、一個寬容和大度,將會使孩子重新獲得力量和勇氣,重新點燃去爭取勝利的慾望。這對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非常有好處。有些家長不懂輸棋孩子的心理狀態,忍不住要批評幾句,其實是冤枉了孩子,有損他幼小的心靈,對他今後的成長不利。作為老師,看到這種場面非常心疼,但我會待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逐漸將引導上升到主要的地位。在這一階段,老師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比賽中的勝與負-----勝了並不說明一切都好,還有不足之處;負了並非一無是處,下得漂亮的地方也擺出來供大家學習。

  課堂上的教學也應會是啟發、引導式的。一個問題提出後,老師會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讓學生自己去解開難題。

  有個真實故事的故事很能說明引導的作用:在哪個提倡知識份下農村的年代,有幾個科研人員在農村鍛鍊時接受了一項任務----給一頭牛、一張犁去耕完一塊田。結果這頭牛任憑几個才學八斗的“臭老九”怎麼趕,怎麼用鞭子抽它就是不前進一步,四個人搬它的四條腿也不行。後來其中一人“計上心來”,弄來一筐青草,在牛的前面隔幾步放一把青草,這樣這頭犟牛每吃一把青草就得往前進幾步,終於開始“耕田”了。這是青草引牛前進。

  我們提倡孩子學圍棋,是因為孩子與圍棋這兩者相互發生作用後能對孩子產生影響,使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這是學圍棋的目的。面對家長和教師,想起了一位偉大的哲人說過的一句名言:理智何等的強大就何等的狡猾。理智的狡猾在於它的間接活動,它讓物件按照自己的性質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但它卻直接實現自己的目的。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