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法學習心得
鋼琴的學習需要我們的努力,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1
鋼琴是一門技藝性、實踐性、獨立性要求非常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習者有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和刻苦的學習能力。然而,學習鋼琴卻是越早越有利。從鋼琴家的立場看,手的幅度,手指間的伸張力,手指關節的彈性是具有決定因素的。而這些,趁年幼,手的關節和膜膜都還柔軟時,就加以有效的訓練,對於製造一雙鋼琴家的手,是有極大的用處的。許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鋼琴,但是不知道讓孩子幾歲學最好。醫學家發現,音樂家的大腦比普通人要發達得多,特別是大腦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腦之間的纖維也比普通人粗。
而這些腦生理特徵在7歲前就開始學音樂的人腦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有人對參加1966年舉行的第三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的33位鋼琴家始學鋼琴年齡進行了調查。其中兩歲開始的1位,三歲開始的3位,五歲的6位,六歲的8位,七歲的7位,八、九、十歲的各1位。由此得出:三至七歲年齡段學琴的鋼琴家佔85% ,該年齡段可視為開始學琴的最佳年齡段。
可見,從三歲到七歲都是幼兒學琴的黃金時期。具有關專家調查,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音樂才能發育期:一是學前的2 -6歲,二是學生期的12一15歲。就學習鋼琴而言4一5歲的兒童已經有了一定的綜合能力和自制力,是開始學習鋼琴及其他樂器的最佳時期。但是幼兒心理學又告訴我們:三四歲幼兒的有意注意只有五至十分鐘,五、六歲也不過最多二十分鐘左右。所以在對兒童的鋼琴教學中,不但要求鋼琴教師掌握正確而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視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使兒童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產生持久的興趣,從而自發地產生對學習的要求,並從中得到激勵和鼓舞。我們也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具體的確定孩子的學琴年齡,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教學中接觸了不少學生,他們在學琴的過程中主要出現了以下四類問題:
1、讀譜不正確。一首學過的曲目,老師不提示第一個音的音名和唱名以及在鋼琴上的位置,學生自己無法找到琴鍵,彈奏期間注意力集中在音符標註的指法上,不清楚音符的唱名及音名。
2、節奏概念不準確。從未使用過節拍器,拍子不均勻,熟練的部分彈得快,不熟練的部分彈得慢,速度隨意、不均勻。
3、觸鍵方法不規範。手指“趴”在琴鍵上,靠手腕用勁來將琴鍵摁下去,掌關節和手指的第一關節特別軟,觸鍵的時候常凹陷進去。
4、缺乏樂感,不愛音樂。彈出來的曲子很機械,在家長的壓力下彈琴,沒有學習積極性。
如此學習下去,學生對於不正確方法的印象越來越深刻,遇到稍有難度的樂曲,便無法順利練習下去,即使勉強彈下來,也是不規範的——不準確的節奏、糟糕的音色,毫無樂感可言。如此,時間一長,學生便對鋼琴產生牴觸情緒,甚至厭惡音樂,違背了家長培養孩子的初衷。
由此在鋼琴的啟蒙教育中,我們教師會著重注意對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的培養。
一、讀譜能力的培養
第一,看清楚譜號、拍號、調號;
第二,看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第三,看音符時值的長短;
第四,看彈奏音符應採用的指法。
有的學生彈琴時走捷徑,根本不看音符在譜表上的高低位置,直接根據音符上標註的指法來決定該動哪個手指。及時發現並制止這種錯誤的識譜方法,而解決此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唱譜。在彈奏一條新曲時,要求學生先看譜、讀譜、唱譜,就能夠有效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
二、視奏能力的培養
從啟蒙階段開始彈琴分三個過程:
第一,眼睛看譜獲得資訊;
第二,大腦迅速做出反應組織資訊;
第三,手由大腦指揮彈奏出樂曲反饋資訊。
初學鋼琴時彈奏的曲目很簡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彈幾遍背下來後,就不再看譜,眼睛盯著琴鍵,中途彈錯了仍然埋頭在琴鍵上尋找位置,當被問到現在彈的地方在譜面上的位置時顯得很茫然。啟蒙階段的學生對五線譜還處在熟悉階段,每一遍讀譜就是一次強化刺激,對提高讀譜能力大有好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方法不加以提醒,成為習慣,就會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看譜慢。一首新曲目一定要背下來以後才能夠完整地彈奏。上手慢,隨著曲目難度的增加,彈熟一首樂曲需要花的時間越來越長。忘得快,因為讀譜少,基本上是靠記琴鍵位置和手的骨骼。
肌肉記憶彈熟一首樂曲,感性記憶失去了理性記憶的支援,遺忘得快,過一段時間,學生再彈該樂曲,宛如初見。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視奏能力,教學生在彈新曲目時,眼睛大部分時間看著樂譜,手去摸琴鍵,快速地看手在琴鍵上的位置,即使觸錯了鍵也沒有關係。這樣堅持下去,學生會逐漸快速又準確地找到琴鍵,提高學習效率。
三、規範姿勢的培養
啟蒙階段要注意循序漸進,規範姿勢的概念,手型是自然的,掌關節頂住而不塌陷,手腕平穩,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都要凸出,高抬指,用指尖觸鍵,彷彿握住一個小球。大多數學生在初學時難以做到姿勢標準,通過頻繁的示範和不厭其煩的提醒,讓學生對比錯誤和正確的姿勢,從而對正確的姿勢形成概念。
讓學生多做吊臂練習,學會放鬆手臂,手指落在琴鍵上時指關節立住,在手型、觸鍵方法正確的基礎上,逐步獲得明亮、圓潤的音色。通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學生就會逐漸掌握彈琴的正確手型和規範的觸鍵方法。
四、良好節奏感的培養
良好的節奏感並不僅是教會學生各種音符的時值有多長,而是要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節奏概念。在啟蒙階段讓學生學會聆聽節拍器,因為學生自己數的拍子往往忽快忽慢,主觀性很強。先讓學生跟著節拍器唱譜,這樣學生就對均勻、統一的節奏有了體會。
五、良好聽覺的培養
學生對於聽過的、會唱的曲子更有興趣,學得也更快。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對樂曲已經有了印象,在彈奏過程中向腦海裡顯現的音樂去靠近,彈錯了能自己察覺並糾正。因此,課堂示範非常重要,完整地、有表情地將樂曲演奏一遍,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聆聽彈奏出來的每一個音符的強弱和音色,讓學生形成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的印象,學生也會非常願意模仿教師的示範,提高學習興趣。
六、音樂想象力的培養
鋼琴啟蒙不僅僅是教學生每節課認識幾個音符,幾種節奏,再用手指在鋼琴上敲出來,這些都是音樂的表現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如何讓學生從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樂趣和美妙。兒童在接觸到表現不同內容的音樂時會產生不同的聯想,有的學生聽到《火車》時,主動告訴老師這首曲子像火車越跑越快了;《老麥克唐納》裡的雙音貌似鴨子嘎嘎叫;最後一首《公主圓舞曲》是漂亮的洋娃娃在跳舞。音樂想象力是樂感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唱歌甚至跳舞等方式來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而不枯燥,從而發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鋼琴課不只是機械的手指運動,讓學生通過學習鋼琴,欣賞音樂、熱愛音樂。
篇2
鋼琴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除了教授基本的樂理知識、演奏技術以外,作為鋼琴教師,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注意並做好。
一是培養學生學琴的興趣。教師要設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喚起他們的音樂感受力,進而點燃他們的音樂表現欲,啟用他們的音樂創造力,讓他們通過學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為,從而在品味音樂和詮釋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琴的真正意義。
二是尊重差異,目標適度。學生的音樂天賦、心理髮展、年齡、性格各不相同。教師要注意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在教材的選用、教學的進度、授課的方式上靈活安排,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既要做到增強學生達標的信心,又要讓學生明白為成功必須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顧到學生的興趣,又能保證學生學有所獲;既能在練琴的過程中感覺到一定的壓力,又能體會到付出後所帶來的快樂。
三是善用激勵,著眼發展。彈琴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練習的結果能獲得教師的肯定和表揚,而這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並不斷激勵和鞭策學生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四是採用多種教學形式,豐富教學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一些四手聯彈、雙鋼琴曲,讓他們體會合奏的快樂;可以經常和學生一起欣賞優秀鋼琴家的演奏錄影、聆聽鋼琴大師的CD,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鑑賞力;還可以定期同學生和家長們進行交流,暢談學生的學琴經驗和心得,或者舉辦小型的音樂會和彙報會,讓學生們體會舞臺上的激情。
我始終在尋找一種來自心靈對音樂得到滋養的“快樂教學法”。幸運的是我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第八期“全國鋼琴音樂教師認證培訓”的課程,從中真正感受到了應該如何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快樂的鋼琴家,快樂的藝術大師!
參加培訓的每一天,都能夠感受到“享受性”的授課。周海巨集教授講的“兒童音樂教學中的心理問題析解”,深刻剖析了兒童在學琴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如何使他們自覺練琴、如何享受音樂;李昕副教授講授的“規範鋼琴教學的重要性”,講述了非常實用的鋼琴彈演奏技巧;劉紅妍老師講授的“鋼琴藝術史”,深入淺出的講授了各個時期的音樂大師及歷史背景;彭佳老師講授的“復調作品”,深入分析了復調作品的彈法和調性把握;寧楠老師講授的“音樂基礎知識趣味教學法”,講解了如何進行引導性的趣味教學方法。
篇3
首先來談在青少年鋼琴教學中兒童的心理,因為幼兒及青少年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現,所以鋼琴教師必須熟悉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 。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兒童心理特點搞好鋼琴教學。
一、培養青少年音樂興趣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習音樂也是如此,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去追求音樂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對於人的學習、工作等一切活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動力,又可激發一個人的創造性才能。對於青少年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因為幼兒及青少年時期心理髮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與責任感。雖然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但如果不能及時將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必然對枯燥的指 法與音階練習等產生厭煩情緒。有些家長和教師不注意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學,結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將鋼琴砸爛堵也曾有所聞。兒童最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為了開啟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大門,教學中應採取啟發、誘導、激勵的方法培養和加深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幼兒喜歡形象思維,無論教識譜,還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彈奏標意性樂曲時,教師在範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語言或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將樂曲的內容、情境講給孩子。另外家長也可有意識地多給孩子聽磁帶、唱片、或多讓他們看一些有關鋼琴方面的音樂會錄影、觀看實際演出等。幼兒多具愛表現、喜歡得到讚揚 的特點。家長、教師平日可採用打分、獎勵等方式鼓勵他們練琴。對於他們的點滴進步,也要充分肯定。經常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讓孩子們互相觀摩、互相找差距,既鍛鍊了表演能力,又能產生競爭意識。通過以上方法,幼兒會逐漸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並能自覺地完成教師佈置的練習任務,成績會明顯提高。隨著成績的提高同時還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會更加努力地學琴。
二、注意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學習音樂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音樂開發智力。通過學習音樂,可以使孩子的記憶、協調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發展,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素質基礎。教育心理學認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發展智力的核心。在鋼琴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力,同時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十分有益。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立的奧爾夫教學法 ,應用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充分培養人的創造性的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法。它充分調動了一個人的一切感覺器官來接觸音樂,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充分進行表達。比如相同的一個節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據個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強調並鼓勵哪怕是細微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讓學生按樂譜的要求去彈奏,必然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旋律所蘊含的情緒與思想,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形象。通過準確的範奏,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內涵,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彈奏,充分創造與發揮自己所感受的音樂形象。有的教師只注意了學生技藝的訓練,而忽視了創造力的挖掘,忽視了音樂感、節奏感的培養。只有充分啟發創造性思維,才能通過豐富想象充分理解音樂內涵,才能提高音樂感、節律感等音樂素質。 兒童鋼琴考級比賽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也說明了這一點,比如有許多考生在演奏技藝方面尚不錯,但音樂感、節奏感極差,使樂曲顯得空洞、枯燥、乏味,沒有一絲活力。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以及音樂感和節律感,作為教師本身也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用一些直觀、生動、形象的手段,充分 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例如可以製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各種節奏譜。另外也可通過一些人的畫面介紹音樂內容,使學生通過視覺配合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反過來通過聽音樂產生聯想,讓學生以音樂形象產生聯想,讓學生將其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出來,也是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好辦法。總之,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再充分表現音樂,激發學生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學習音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青少年正處於生理與心理上的發育期,各年齡段間及同年齡段每個少兒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用同一模式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由於每個少兒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徵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幼兒鋼琴教師有必要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這樣才能作到“對症下藥”、因勢利導。比如有的男孩子腦子很聰明,但特別好動,上課時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別強,非常敏感。教師略微批評她一下,便會哭鬧不止。很顯然對這樣的孩子不能過分批評,然而也不能對其錯誤置之不理。每堂課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彈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彈 得更優美一些就好了。孩子們很樂於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有的家長看到比自己孩子後學的都已趕在前面,非常著急,不時訓斥,甚至打罵和強制孩子練琴。有些教師也往往缺乏耐心,動輒對孩子嚴加訓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擊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許多孩子不僅產生了逆反心理,厭惡學琴,更有甚者一聽要上鋼琴課,就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態還怎能學好琴呢?對這樣孩子只有耐心地啟發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輕輕鬆鬆地上好每一堂課,並能輕輕鬆鬆地完成佈置的練習任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同樣也能使孩子們在學習鋼琴中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