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喜歡嘮叨的原因及危害
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小孩子願意聽父母的嘮叨,所以做父母的應該注意嘮叨的技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父母“嘮叨”講技巧切忌發洩
沒有孩子願意聽父母的嘮叨。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由於知識面有限,可能將爸爸媽媽的嘮叨看作是一種愛護,一種溫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反感這種嘮叨。在家庭中,母親一般無微不至、細心體貼,而父親的話語一般比較簡潔,要求十分明確,孩子更樂於接受。
1、教育“二八開”。家長對孩子所說的話,10句當中,2句是分析、評價和批評,8句應是激勵和鼓勵,學會把“食指”改成“大拇指”,傳遞正能量為主,漸進式培養好習慣,提高孩子接受父母言語資訊的主動性,建立有效親子溝通模式。
2、有理有據。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鼓勵、表揚的時候應實事求是,有理有據。不能是情緒主導,隨意指責,發洩一通。家長不妨先控制好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再與孩子溝通。
3、瞭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也是人,也有高興和煩惱的時候。當他高興的時候,他容易接受你的“大道理”,不高興的時候,哪怕你說得再有理,也聽不進去,因此跟孩子說話,要充分了解他的情緒狀況,等他平靜下來,擇其“善”而說之。另外,也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尊重他,他才能理解互相尊重的可貴,才能開始體諒你的苦心,這比什麼說教都重要。
父母“嘮叨”的危害
1、父母嘮叨,是採取了跟不上孩子發展節奏的教育方式。當父母遇到孩子的問題,或是認為孩子一定要記住的事情,如果多次進行重複,這對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來說,等於忽視孩子的感受和他們面子。過時的教育方式不會有什麼效果,不僅自己白費口舌、勞而無功,還必然引發孩子的負面情緒,或出現家長***微博***眼中的“不聽話”。參見《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適應孩子的節奏》。
2、父母的嘮叨,會使家長失去傾聽。在許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現,不全是錯誤。如果家長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而是自己不停的說,那孩子那怕有滿腹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也說不出來。就算孩子說出一些,家長反以為是孩子狡辯。所以,人有兩個耳朵和眼睛,卻只有一張嘴,就是要大家多看、多聽、少說話,還有會聽!參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傾聽開始》。
3、父母的嘮叨,屬於一種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情況下,給孩子適當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可父母的無休止的嘮叨,就等於變相的單方面指責,絲毫沒有尊重和認同的意味。有時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父母的嘮叨就等於把功勞拿走了,而當做錯時,父母的嘮叨又變成先見之明,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極大傷害。
4、父母的嘮叨,會使親子溝通出現斷裂,孩子失去對家的眷戀。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嘮叨不僅傷害親子關係,也使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管教孩子,只能加深親子關係的裂痕。於是,本來應該成為避風港的家,在孩子眼裡反成為“風暴”中心。等到了青春期,孩子會發生“出走”現象。參見《怎麼判斷親子關係是否良好?》。
父母喜歡嘮叨的原因
1、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2、過度關愛,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的照顧,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
3、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