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有關嗎
其實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是指呼叫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所以說話晚並不一定意味著語言發育遲緩,但是語言發育遲緩一般來說會導致說話晚。那麼說話早晚與智力有關嗎?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有人認為,語言的發育可以預示小兒將來的智力,說話早的,智力水平也較高。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較高的小孩,語言發育也可能較晚。所以,不能僅僅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 不同的孩子使用語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一個2歲幼兒可能不停地說;“傑傑要甜餅,傑傑有球”,而另一個則更早使用“我”這個語言。 小兒理解一個詞比說出這個詞要早得多,和孩子一起看畫冊時,你說出畫中的物品,他能指出來,但不一定能說出來。 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八個月就開始說單個的詞,不到一週歲就能說簡單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發育很正常,但三、四歲才會說話,有的還要晚。 一般來說,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一些。
寶寶的兩種語言型別發育時間
在1--2歲時,有兩種型別的語言得到發展,一種是接受性語言,或稱理解語言,另一種是產生性語言、或稱講話。首先發展的是接受性語言,滿週歲的孩子對父母的某些語言能做出反應。比如,他能聽懂“吃自己的餅乾”、“遞給我”、“放下”等。
18至20個月左右的孩子開始自造語言,他自己構成了一套用以反應的詞和一套用以表達的詞。滿20個月時,平均能使用50個詞和10個短語。
產生性語言大大地增加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交流,使他更有能力去控制周圍環境。模仿家庭成員的詞語是語言發展的一種方式。不過,語法形式往往是他自己發明的。比如,男孩的父母從不說“我下去”,孩子是從自己的詞彙中挑選一些詞,把它們排在一起。當他說“我下去”時,意味著他已吃完飯了。這說明,語言發展不完全是模仿的,它取決與孩子的創造性和交談動機。父母、兄弟姐妹的興趣和熱情,是對他的積極反饋,這將鼓勵他繼續交談。
寶寶學說話的五個階段
1歲以前模仿聲音
1~1.5歲開始能說出幾個特殊的字詞,但是對語法還不懂
1.5~2歲詞彙量開始增加,甚至能說出句子
2~2.5歲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用更準確的詞,語法也開始形成
2.5歲以後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 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有關嗎
- 貧血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法
- 寶寶什麼時候喝酸奶更補鈣
- 紅高粱讀後感作文
- 莫言白棉花讀書筆記範文
- 三年學校體育工作總結
- 孩子受委屈了家長該如何溝通
- 姜要怎麼吃才能延年益壽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
- 初中學習的誤區以及學習方法
- 辯論賽中常見的十三個邏輯問題
- 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的偏方
- 氣缸的選型手冊
- 廣東公務員數字推理強化題及解析
- 夢見結婚是一件好事嗎
- 產婦拉肚子怎麼回事
- 女鞋廣告海報圖片素材欣賞
-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 沈大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技術論文兩篇
- 脾腎虛寒的中藥方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