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能引起哪些疾病

  高血壓病人的全身小動脈處於痙攣狀態,反覆、長期的小動脈痙攣狀態和血壓升高使小動脈內膜因為壓力負荷、缺血、缺氧出現玻璃樣病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高血壓能引起的疾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血壓能引起的疾病

  1***腦

  高血壓急症約30%併發腦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25%***和出血性卒中***5%***。

  腦卒中急性期通常合併血壓的升高,這種血壓升高與急性應激反應和顱內壓升高後庫欣反射有關,隨著病情的好轉血壓大概在一週左右回覆至原來水平。

  出現腦卒中時,腦血流的調節機制進一步紊亂,特別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幾乎完全依靠平均動脈血壓的增高來維持腦組織的血液灌注,因而在嚴重高血壓合併腦卒中的治療中,需避免血流灌注不足。

  2***心臟

  急性冠脈綜合徵

  急性冠脈綜合徵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其治療目標在於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預後,但不可影響到冠狀動脈灌注壓及冠脈血流量,治療時首選硝酸酯類藥物。

  高血壓性心力衰竭

  主要特點: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狀和體徵,同時伴有高血壓,左室功能多正常,患者一般無或僅輕度容量過多,多有肺水腫表現而沒有其他部位水腫。

  主動脈夾層

  80%以上的主動脈夾層患者有高血壓,不少患者有囊性動脈中層壞死,高血壓可促進其發展。

  治療目標為擴張血管、減緩心動過速、抑制心臟收縮、降低血壓及左室射血速度以降低血流對動脈的剪下力;急性近端剝離及有併發症者儘快手術治療。

  3***腎臟

  國內會議資料表明,由高血壓引起腎小動脈硬化致腎功能衰竭者佔慢性腎衰者的10.4%-28.2%。腎硬化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是腎硬化的主要原因或促進因素。

  高血壓吃什麼好

  一、飲食

  一、高血壓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諮詢醫生***

  ***1***芹菜粥: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將芹菜洗淨,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淨。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2***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籠蒸後,取出晒乾或陰乾,然後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兩次,晚餐食用。

  ***3***綠豆海帶粥:綠豆、海帶各100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長期當晚餐食用。

  ***4***荷葉粥: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鮮荷葉洗淨煎湯,再用荷葉湯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溫熱食。

  ***5***醋泡花生米: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後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6***糖醋蒜:糖、醋漫泡1個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並飲其糖醋汁20毫升,連服1個月,適用於頑固性高血壓。

  ***7***羅布麻五味子茶:羅布麻葉6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此茶可降壓,改善高血壓症狀,並可防治冠心病。

  ***8***何首烏大棗粥:何首烏60克、加水煎濃汁,去渣後加粳米100克、大棗3~5枚、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早晚食之,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降血壓之功效。

  ***9***淡菜薺菜湯:淡菜、薺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湯喝,15日為一療程,對降壓有效。

  ***10***胡蘿蔔汁,每天約需1000毫升,分次飲服。醫學研究證明,高血壓病人飲胡蘿蔔汁,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11***靈芝湯:將靈芝切成碎片,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燉2小時,取湯加蜂蜜,早晚各服用一次,可降血壓。

  ***12***胡蘿蔔粥:用鮮胡蘿蔔120g切碎,同粳米100g煮粥食用。

  ***13大蒜粥:大蒜30g放入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再取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後,重新放入大蒜再煮一會兒食用。

  ***14***葛根粉粥:用葛根粉30g,粳米100g同煮為粥,作為早餐食用。

  巧用穴位按壓治療高血壓

  1、手腳的降壓穴

  中醫認為,高血壓有肝陽上亢型和肝腎陰虛型。肝陽上亢的人經常面色紅,脾氣相對暴躁,容易著急,血壓波動比較大。肝腎陰虛的人,經常覺得口渴、腰痠腿軟、頭暈耳鳴等,一般情況下血壓波動不大。肝主藏血,沒有腎水的滋潤,就容易升發太過,導致血管的壓力加大,血壓就會升高。腎經上的太溪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 肝經上的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太過;大腸經上的曲池穴用來撲滅火氣。

  找穴方法:

  1、曲池穴:屈肘,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2、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的間隙後方的凹陷處。

  3、太溪穴:從腳的內踝最高的地方向後,跟腱前的凹陷處就是太溪穴。

  每天堅持按揉這三個穴位,200 次以上,可以分為早中晚三次。

  2、頭上的降壓穴

  人的印堂穴、太陽穴都是經外奇穴,乾洗臉是以溫熱法刺激這兩個穴位,可起到明目通竅的作用,對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梳頭可以按摩到百會穴,起到開竅醒腦、緩解頭痛眩暈的作用,也有助於血壓的控制。

  乾洗臉方法:搓熱雙手,再用雙手四指指腹從印堂穴沿眉弓分別抹至雙側太陽穴,反覆多次,逐漸上移至髮際。手法輕鬆柔和,印堂穴稍加壓力以區域性產生溫熱感為度。

  幹梳頭方法:兩手虎口相對分開,放在耳上髮際,食指在前,拇指在後,由耳上髮際推向頭頂百會穴,兩虎口在頭頂上會合時將發上提,反覆推發10 次,操作時稍用力。

  3、耳背溝***降壓溝***

  高血壓屬於中醫的“眩暈”“頭痛”範疇,多屬於肝腎的異常所致,而按摩耳穴,可起到調整臟腑的功效。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有一明顯的點狀凹陷處,該處即為降壓溝。

  手指按摩:用雙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的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之降壓溝6 分鐘,捻耳輪部6 分鐘,重點捻耳尖,掌擦耳背部,以局部發熱,微微發脹為度,早晚各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