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的併發症,此病對於患者的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嚴重者會發生截肢的危險,什麼原因會導致糖尿病足呢,怎麼預防?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糖尿病足的原因:

  1.足部血管和面板病變

  糖尿病足表現出來的大泡與腳氣不同,腳氣屬於真菌感染,用外用藥就能夠很快控制,但糖尿病足的大泡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足部血管和面板病變而出現的。開始時雖然兩者的症狀比較像,都會出現瘙癢感、水泡,甚至糜爛,但兩種疾病的發病機理不同。

  2.外部感染

  在糖尿病足出現的原因中,感染是糖尿病足壞疽的重要誘發因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自身抗感染能力下降,肢體缺血缺氧的情況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環境,細菌就極易入侵,從而導致組織發生嚴重感染。所以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的發生。

  3.物理性損傷

  不要因為傷口小就忽視了它的危害,任何足部的微小傷害都可引起潰瘍或感染,有時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患者多數都有不同形式的組織損傷,如燙傷、凍傷、抓傷、擦傷、磨損傷、修腳傷、碰傷、修甲傷,損傷後感染無疑是導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足的症狀:

  1.患者會出現面板瘙癢,幹而無汗,肢端涼、浮腫或乾枯,面板顏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脫落等糖尿病足的症狀。

  2.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深淺反射遲鈍或消失,這是糖尿病足的症狀之一。

  3.糖尿病足的症狀還有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腳踩棉絮感。鴨步行走,間歇性跛行,休息痛。

  4.常見的糖尿病足的症狀還有跖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夏科關節。骨質破壞可發生病理性骨折等。

  怎麼預防糖尿病足:

  每天用溫水洗腳糖友最好每天用溫肥皂水洗腳,洗淨後及時擦乾,然後塗抹保溼霜等護膚品。由於糖友腳部可能會發生感覺減退,對水溫不夠敏感,水溫過高容易造成燙傷。所以每次洗腳之前最好用手試一試水溫,溫熱即可。糖友每次洗腳10至20分鐘即可,切勿久泡。另外,糖友如果發現足部面板破損、大皰、水痘、膿皰瘡及燒燙傷情況,切勿洗腳。

  小心修剪趾甲洗完腳之後,糖友的趾甲最好修剪成方形,但不要有尖角,否則容易刺傷周圍面板,導致嵌甲。另外,腳上硬結***老繭***應請專業醫生處理,不要擅自剪割,如不小心就很容易傷及腳部,導致潰瘍、感染。

  防止真菌感染腳部潮溼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感染。為了防止腳部真菌感染,運動鞋裡可以適當噴灑點含有託萘酯或咪康唑的噴劑。愛出汗的糖友可在洗腳水中加入少量醋,以阻止真菌生長,預防腳氣發生。

  每天檢查雙腳糖友每天都應該仔細檢查一下雙腳***包括腳趾縫***。檢查腳掌是否出現紅腫、淤青、水皰或面板破損等問題。如若發現,應及時看醫生。有很多老人無法彎腰看到腳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糖友可對著鏡子自檢或者讓家人幫忙檢查腳底情況。穿淺色棉襪子糖友選擇淺色襪子更容易發現腳部是否存在出血點。糖友不宜穿幹得慢和不利於潮氣散發的100%純棉襪。最好選擇透氣性好可防真菌滋生的混紡襪子。

  鞋子務必合腳 糖友最好選擇圓頭、厚底、透氣、合腳、柔軟,並且是粘扣的布鞋或休閒鞋。這類鞋子可減少腳部摩擦,防止面板損傷。為了防止腳部意外傷,糖友切勿穿露腳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腳走路。40歲之後,腳會更寬,應考慮買一雙矯形鞋,以更好地保持平衡,走路更穩健。

  穿鞋前倒一倒糖友穿鞋子之前一定要養成倒一倒的好習慣。仔細檢查鞋子裡是否有沙子、石子等異物,以免磨損雙腳。雙腳避開太熱太冷環境糖尿病人常合併有血管病變或神經病變,可造成足部血液迴圈差,感覺減退或缺失,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生糖尿病足。熱水瓶、取暖器或壁爐等高溫處容易導致糖友腳部浮腫或灼傷。另外在太冷的環境下,糖友應穿好保暖靴和保暖襪,防止凍瘡。

  定期看醫生糖友除了每日自查雙腳之外,還應定期看醫生。幾個月一次或者至少每年做一次專業足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