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人怎麼過臘八節的
臘八節快要到了,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它的特色,那你知道麼?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是塞外承德最冷的節日臘八節。過去曾有過臘七、臘八凍死倆仨的說法。其寓意一個是指這時最冷,另一個是指過去的窮苦人最容易在這時飢寒交加而死去。
承德人的臘八節和全國大多數人的臘八節一樣,最主要是喝臘八粥,這也是一個傳統的吃法。承德人的臘八粥主要是用大米、小米、江米、糯米、粘玉米、粘高粱米、紅豆、綠豆、栗子、核桃一般都在八種米以上的糧食熬製而成。
這傳統的臘八粥來歷過去的多種說法都是因為貧窮,人們把家裡僅有的幾種糧食雜豆都湊到一起,有的還湊不夠八種糧食,寒冷的冬天用取暖用的火長時間熬製,一家人熱呼呼喝著臘八粥作為一種喜慶氣氛。那粥相對平時的單調、貧乏也顯得很好喝。
而現在的臘八粥是物資極大豐富,什麼糧食都有,是一種新鮮的吃法,有時都不只八種米了,都是隻要能放裡的糧食、豆類、堅果類都放裡,吃出香味、吃出營養,已演變成一種營養主食,市場上常見的八寶粥也來源於此。
如今,儘管平時大家都常喝八寶粥,但為應節令,承德人的臘八還是自己做臘八粥的多,都是越做越豐富。
承德人臘八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泡臘八蒜了,就是把剝好的蒜放在大瓶子裡,用醋泡上,泡到春節蒜泡成翠綠的,吃餃子時用臘八醋、吃臘八蒜,這也是承德人臘八要做的事。
臘八節習俗有哪些
祭祀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 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各地的習俗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然保留著吃臘八粥、過臘八節的習俗。各地臘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爭奇競巧,品種繁多。
北京臘八節的習俗: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陝北高原,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
寧夏臘八節的習俗: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西寧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江浙臘八節的習俗: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