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以下的相關古詩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山居

  唐·司空圖

  此身逃難入鄉關,八度重陽在舊山。

  籬菊亂來成爛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隨歷日三分盡,醉伴浮生一片閒。

  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重陽山居

  唐·司空圖

  詩人自古恨難窮,暮節登臨且喜同。

  四望交親兵亂後,一川風物笛聲中。

  菊殘深處回幽蝶,陂動晴光下早鴻。

  明日更期來此醉,不堪寂寞對衰翁。

  《重陽四首

  唐·司空圖

  簷前減燕菊添芳,燕盡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節更悲涼。

  雨寒莫待菊花催,須怕晴空暖並開。

  開卻一枝開卻盡,且隨幽蝶更徘徊。

  青娥懶唱無衣換,黃菊新開乞酒難。

  長有長亭惆悵事,隔河更得對憑欄。

  白髮怕寒梳更懶,黃花晴日照初開。

  籬頭應是蝶相報,已被鄰家攜酒來。

  《重陽阻雨

  唐·司空圖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

  猶勝登高閒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

  唐·韋莊

  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若吟。

  一杯今日醉,萬里故園心。

  水館紅蘭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重陽日荊州作

  唐·吳融

  萬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濁醪任冷難辭醉,黃菊因暄卻未開。

  上國莫歸戎馬亂,故人何在塞鴻來。

  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