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協調人際關係課程設計

  我們如果想更好溝通協調好我們的人際關係,就必須要進行設計溝通協調人際關係課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性質與作用

  《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 》是一門職業技能學科,是高等院校的學生應該提高和訓練的一項基本素質,它關係到學生將來的求職、升遷等具體問題。若不具備這一素質,會影響學生的前途發展。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基本的的社會溝通技能、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溝通的理念、知識,學會運用溝通的技巧。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一定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該學習領域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重要支撐作用,通過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對學生職業素質養成起明顯促進作用。

  之基本理念

  課程開發遵循就業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緊緊盯住市場需求,牢牢貼近一線服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本位。堅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確保本課程整體設計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課程設計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完成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生的職業素養的養成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

  建構主義強調教學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知識也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於其他人***包括教師和教學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因此《人際關係與溝通》的專兼職教師要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採取專案導向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完成從初學者到“技能專家”的職業能力發展。學生在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後,就能夠自我建構新的職業技能,適應不斷變動的職業生涯。

  多元智慧理論所提倡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學生觀。該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領域,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方法,學校裡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慧特點、學習方法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通過調查發現高職學生有動手興趣濃、操作能力強,長於形象思維等共性特徵,根據學生特點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做相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採取教學做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實踐技能,在實踐技能獲得的過程中學習必須夠用的理論知識。

  之課程設計思路

  《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緊緊圍繞教育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方針,依據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性質、辦學定位、辦學目標,從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等角度,特別是《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與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係的角度,確立了與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合拍,以提高學生職場溝通交際能力為核心,強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夯實學生就業實力和能力的設計思路。

  《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教學資源豐富多彩,音像資料齊全。教學內容以“經典案例講解、基本理論學習、虛擬情景訓練”為主線進行設計,教學過程強調基本知識理論學習與實際訓練相結合,突出“理論夠用,培養能力”的特色,通過虛擬行業課堂,著重培養、訓練學生的基本禮儀規範、職業口語風範、從業規範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實用性、人文性、訓練性、可操作性特徵。

  之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相吻合,在於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職業能力,該能力體現在三個方面:

  2.1.知識目標:

  ①瞭解並掌握現代禮儀的基本型別、特點、功能、規範和訓練方法。 ② 瞭解並掌握人際溝通的基本內涵、功能、原則、基本技能和訓練方法。

  2.2能力目標:

  ①通過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個人禮儀、大學生校園禮儀、常見社交商務政務禮儀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高雅的氣質。

  ② 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人際溝通的基本原則、基本策略和基本技能並能熟練運用,提高學生的交際素養和人際溝通能力,增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2.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現代禮儀基本規範和人際溝通規範的良好習慣,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自覺強化人際溝通和交往禮儀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禮儀素養、心理素質、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從業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