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領域的加減法知識
攝影中的減法思想早已有很多前輩提及,但粗略來看,大部分都是在談攝影中構圖的減法,我倒願意來說說涉及攝影領域的每種思想與階段的減法思想,或者說是攝影中的少與多。
一、內容減法
我記得有個大師曾經說過,好的照片是不需要文字解釋說明的。我想這句話是否可以理解成好的照片本身主題突出,故事情節明顯,不需要去解釋,就可以讓觀眾客人的一眼看出照片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故事。初學攝影的朋友很多會喜歡把內容拍攝的豐富一些,多拍一些元素加到一張作品中去,其實這樣弱化了照片的本身的主題性與表現力,反而是畫蛇添足,讓觀眾不知道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一張照片只是表達一個景色,一個故事,一個主題,永遠都是最簡單明確的。也是最讓人看得懂的。畢竟照片不僅是拍給自己看的,更多的是一種記錄,雖然帶著強烈的主觀視角與思想的記錄,但還是要給更多的去看,去表達,去傳播的。
二、色彩減法
學過顏色學的朋友都知道,正常情況下,一個設計作品上色彩不宜過多,多了就沒有主色,與輔色的搭配,放到攝影中其實道理一般。舉起相機時,我們不僅要考慮構圖的減法,還要考慮色彩的內容,背景色,前景色,主題色搭配是否和諧,是否會有背景色搶掉主題色視覺點的情況出現。儘可能使整體色彩和諧,看著舒服,不會出現太強烈的反差與色彩凌亂現象。
由於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學習美術出身,對於顏色的搭配增減往往是最容易忽略而不注意的,我們都知道黑白的片子往往更顯得主題突出,黑白人物主題情緒更明顯。那是因為少了色彩的干擾,反而更加貼近了想要表達的情緒。當然,黑白本身也是一種色彩,只是這種色彩達到了最簡。
可是,不是每種片子都適合黑白的,也不是每張照片都力求最少色彩。我的意思只是需要把握一個度,這個度在什麼位置,沒有絕對的標準,換了一個場景,換了一個景色,標準都是不同。把握的標準在於自己孜孜不倦對美的修行與學習。
三、意境加法
意境是個有爭議的東西,每個人的能體會到東西不同,自然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不同。也有人說意境很虛妄,我倒不以為然,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各種美學中的意境表現不是幾個人因為自己欣賞不來就可以輕易抹掉的。瞭解過一點美術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傳統東西方的美術作品中,傳統的西方美術作品更強調的是色彩與寫實,而東方美學更多的寫意與內涵。這裡沒有誰比誰更好的問題,在近代以來,東西方文化是一個相互碰撞與融合學習借鑑的過程,現在西方美學也有了寫意,東方美學也有色彩光影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在攝影中增加東方美學所特有的意境問題。
這個話題有點大,我自知還很膚淺,這裡只是做一個自我觀點的表達,分享。在風景攝影與人文攝影之中,如果能用獨特的視角與構圖表現更多的不同與意境之美會給作品增色不少。意境之美像一杯中國茶,是可以讓作品品之有品的東西。不會讓人就忘記,而是可以時常翻閱出來回味無窮的。
如果問意境是什麼?我可能回答正面去回答,但可以舉一些例子來表達我粗淺的看法。就如對杭州西湖的攝影,西湖千百年來在文人墨客筆下已經被意境化,賦予了她超越一個自然湖泊本來的位置。提到西湖,千百年來多少詩詞歌賦已經把她藝術化,擬人化,甚至詩情畫意的裝點過了。那麼我們再去拍攝西湖時,其實並非只是像拍攝一個自然湖泊那樣簡單的寫實,而是要站在藝術與歷史的高度去儘可能表達一個人們心中的西湖,或許在虛實之間,那個才是她真正的面目。那個面目,我們或許去說,那是西湖的意境之美,超越了寫實之美的意境。
四、器材減法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初學攝影時會買很多鏡頭,覺得鏡頭不夠,沒有拍好片子,是因為自己總是缺一隻鏡頭。玩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逐漸的減少器材,我現在如果不出遠門的話,包裡也就帶一隻手動的蔡司50定焦而已。我覺的夠了,我不可能什麼都拍,也不可能什麼都拍得好,那麼就去拍我能拍到的,拍好的,拍到極致。其他的,可以放棄了。我見過很多朋友,出去時帶著兩個機器還嫌不夠,各種長槍短炮換來換去,在拍攝瞬間出現的題材時,更找到適合的器材,拍攝機會也就轉瞬即逝了。
我個人的觀點是攝影與其他藝術的修行方式都是不二法門,甚至與中國武術的精神都是一致的。即把你擅長的,能拍到的發揮到極致,做得出彩一些。而不是什麼都兼顧,那樣可能的結果就是每種都未必做得很好。
總結
大道至簡出自老子《道德經》中關於與宇宙萬物客觀規律的總結,其實也是對世間萬物的一種客觀冷眼旁觀。或許也有人覺得把老子的東西放到攝影中多少有點牽強附會的意思,其實《老子》這部分在西方的出版發行量已經僅次於《聖經》了,西方文明社會用他來研究參考觀察這個世界,我們自己祖宗的東西為何不能拿來做一下參考學習呢?
攝影的誕生在歷史長河中誕生的時間很短,但他不會是為了表現人文社會的美學,哲學,社會學的東西罷了,所以,這樣去看,攝影其實並非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技術最多是他的基礎,我們可以把他當作興趣愛好,也可以昇華到藝術境界去學習,當作修行的方式,這個就根據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而去作為了。來源:蜂鳥 攝影: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