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新聞攝影的決定性瞬間,是照片成敗的關鍵,這一瞬間的獲得非常難。“喀嚓”一下,好似很簡單、很瀟灑,實際上是拍攝者全部學問、功夫、修養、經驗的一次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新聞攝影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新聞攝影的技巧

  1.要抓動作。攝影是最不怕動的藝術。沒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而拍攝物件動得越歷害,照片就有可能越生動、越活潑、越自然、越真實。

  2.抓住高潮。高潮是某一個事態、某一個動作過程中最飽滿,表現力最強的高峰時刻。抓取高潮要掌握好按快門的提前量,也就是說在真正高潮出現之前就要按下快門。

  3.抓神態。有的拍攝物件沒有動作,那麼可以注意他的神態。人物的表情神態往往是內心情感的表露,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

  4.抓矛盾。有矛盾就有問題,有問題,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尋味。矛盾也是一種對比,對比可以產生視覺衝擊力。對比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拓展作品的深度和

  5.抓細節。細節能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細節能夠增加照片的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會導致照片平淡乏味;細節可以進一步深化主題。

  6.抓特點。一個人物、一個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反映事物獨特的地方,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

  7.抓特寫。特寫是特別細膩的描寫。由於繁雜、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站下腳來仔細觀察一個事物,所以如果把取景的範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至極,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感染力,特寫的表現力不可忽視。

  8.抓本質。事物的本質經常隱藏在紛紜複雜的外表之下,這就要求攝影要培養特別敏銳的感覺、特別深刻的眼光,對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

  攝影價值

  新聞攝影有價值大的,有價值小的,也有沒價值的,但都是新聞。新聞攝影有多次出現的,有的僅僅一次,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出現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有的事對大人物、名人來說是新聞,對一般人士講就不是。也有相反的,發生在小人物身上反而成了頭號新聞。有的新聞照片時間一過就沒有價值了,生命力很短,而有的新聞照片生命力很強,甚至成了很有價值的歷史。還有的照片時間越久、價值越高。

  新聞攝影有百年不遇的,有事先深知的,有突然發生的,也有人為製造的擺佈出來的,多種多樣。突發性新聞最精彩。突發性新聞是難拍,因為你事先沒準備,這就要看記者的素質,技術是否過硬。主要是思想意識,有沒有那種思想準備。

  新聞照片有很好的,也有不好的。但都是新聞攝影。這種新聞攝影是公式化的,完成任務型的。報紙上有不少這樣的照片。有的是沒有辦法,不登不行,是一種禮節。這種照片登多了影響新聞攝影記者的形象,也影響新聞界的形象。文字有時不可信,因它可以隨便寫。照片應是最真實的,最可信的。但有了電腦製作,弄得照片也不可信了,它可以胡亂拼接,頭、身子、胳膊和腿,人身上的各個部件隨意拼裝更換、挪位,而且弄得天衣無縫。

  搞新聞攝影要有一定的手段。首先有得心應手的相機,並且有一定的裝備,如交通工具,甚至飛機等。但思想最重要。搞新聞攝影的記者,要有資訊,要有靈活的頭腦,要能吃苦,甚至要有犧牲精神,在西方每年都要死幾十個人。也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不能老一套。攝影也要簡練,說明只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新聞攝影主要表現人。各式各樣的人,在各種場合出現的人。人是最難照的,尤其是人的特寫鏡頭,照出每個人的心態更難。景比活的人物好照,景是死的,只要選好角度,用好光就行了。而活的人不斷地在動著,變化著。一個人的臉上就有喜、怒、哀、樂多種表情。

  攝影特點

  時效性

  新聞攝影必須體現一個“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引人關注的 新聞事實。如政治事件、經濟訊息、社會熱點、國際關係以及反映社會生活的紀實性報道等。

  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之所在。虛假的新聞報道只能遭受譴責。

  典型性

  新聞攝影報道的典型性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間三方面。

  現場感

  新聞攝影的的現場抓拍,應以正確反映事件為主,具有較強的現場感;而不應過分雕琢,因追求藝術效果而有損於對事實的報道。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