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照片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新聞照片的拍攝需要我們瞭解很多的拍攝的技巧和時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新聞照片拍攝技巧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新聞照片拍攝技巧

  一 預計 ***Anticipate***

  你需要儲蓄經驗 – 大量拍攝為不二的法門。儘量令自己有預計事情會發生的能力。

  二 資料蒐集 ***Research***

  故事往往在你到達那個地方之前已經發生,你必須多瞭解你即將會去拍攝的人和事,務求能紀錄最真實和有意義的一面。

  三 到達 ***Reach out***

  值得拍攝的題材往往需要到達很遠的地方,要達到這個目的你需要很多幫手 – 無論是司機或是當地人,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儘量多交朋友吧!

  四 按重要性來拍攝 ***Prioritize***

  拍攝前你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跟隊員討論你的拍攝計劃,然後按重要性執行。

  五 多練習 ***Practice***

  最新的相機不一定是最好的,多瞭解你手上的相機,知道它可以幫你做甚麼,然後令“人機合一”吧!多練習,多嘗試。

  六 交流 ***Interact***

  最好的相片是能說故事,眼神交流於新聞拍攝中很重要,一個眼神,彷彿能說出千言萬語,令人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現場氣氛。

  七 隱藏自己 ***Be Invisible***

  若果目標發現你的相機,很可能會破壞現場的故事,儘量不被發覺,這樣才會拍攝出真實的情況 ***capture the reality***。

  希望各位能吸收到一點點的技巧,應用在你日常生活中的拍攝吧!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新聞攝影的準備工作

  採訪中,攝影記者很多時候不僅要承擔攝影的任務,還要負責文字記錄。因此,錄音筆、筆記本,以及無線網絡卡等也是我們需要常備的裝置。如果拍攝的場景選在音樂廳、體育場,或者大型會場,還需配備獨腳架等裝備,以便在燈光較暗或者不允許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任務。

  在接到採訪任務後,我們要爭取提前到達採訪區域,全面瞭解採訪區域的環境設施和光照條件,並且最好能夠拿到此次會議或活動的議程,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如何利用好現場光

  在新聞採訪和拍攝過程中,攝影記者要熟悉各種題材的常規表現方法,充分了解各類活動的議程,觀察現場的地形,以便選取最佳的拍攝角度。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室外光對活動現場的影響,室內燈光照度是否合適,如何設定閃光燈等問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分別在不同設定模式下進行拍攝,以保萬無一失;在室外拍攝中,要考慮到陽光對拍攝的影響,必要時用閃光燈進行補光。

  需要藉助現場光攝影的情況有以下三種:一、新聞現場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適當調高相機的感光度,增加快門速度,保證拍攝的成像質量;二、拍攝的場面太大或被攝主體遠離拍攝地點;三、攝影記者要在畫面中突出現場氣氛。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如何拍攝領導講話和會場全景

  拍攝領導講話、演講等場景之前,要與其進行充分的溝通,告訴他們在講話中可以適當保持微笑,調整好坐姿,在感知到攝影記者準備拍照時,儘量給予一定程度的配合。攝影記者在準備拍照前,也可以給領導一個手勢或暗示,把握最佳的拍攝時機進行連拍與抓拍。在會議拍攝中,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密切關注演講者的動向。發現演講者漸入佳境進行脫稿講話時,要立即上前進行連拍,將其最佳的表情和手勢收入鏡頭中。

  需要注意的是,會議現場的麥克、水瓶等物品可能會對被攝主體造成遮擋,破壞構圖。我們在會議攝影中要注意尋找最佳的角度,儘可能避開遮擋物。

  會議現場拍攝難度確實很大。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現場光和閃光燈。在拍攝動輒數百人蔘加的大型會議時,我們要在構圖中全盤考慮觀眾、主席臺領導及主席臺展板等要素,這個時候要巧用閃光燈。我自己摸索出一個竅門:將外接閃光燈向上略微調整一個角度,這個時候,閃光燈輸出的是最大的閃光量,保證距離較遠的主席臺曝光充分,而距離鏡頭較近的物體也不會造成曝光過度。在會場現場光足夠的情況下,則可以關閉閃光燈,選擇較大的光圈和快門速度***注意上述提到的最低快門限度***,並以主席臺背板的LOGO或者主席臺上就座的人物為標準進行平均測光。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畫面平衡

  所謂均衡是指以畫面中心為支點,畫面的左右上下呈現的構圖諸元素在視覺上的均勢。具體地講,就是使畫面中左右上下的視覺形象不要一邊太滿,另一邊太空,或一邊感到太重,另一邊又感到太輕。均衡構圖則給人以穩定、舒適、和諧的感覺。不均衡構圖則給人以不穩定、異常的感覺。電視畫面構圖一般應使畫面均衡。但畫面均衡是可以突破的,在開放式構圖中畫面不均衡是它的表現特點。常常以此表現異常的心理狀態。

  畫面為什麼要均衡?對此,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快樂說”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就是追求幸福和快樂,避免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均衡能使人快樂。另一種解釋是構圖所以要均衡是因為人體是平衡的,維持人體的均衡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不均衡構圖會使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解釋,認為在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均衡狀態,比如我們佈置房間,總是把床、桌子、電視、沙發等大件擺在適當位置使其均衡,誰也不會把它們統統放在房子一邊,讓另一邊空著。這種生活中對均衡的要求,是人們普遍的審美心理。因為生活中存在均衡,人們審美心理要求均衡,構圖的均衡就有了客觀依據。但構圖作為一種表現形式還有強烈的主觀性,均衡是一種方法,不均衡也是一種方法。均衡和不勻衡各有各的表意特點,比如,你報導某地下食品加工廠的髒亂不堪的情景,採用不平衡,混亂,拙劣的構圖,也許更有利於對這一事件的報道。 畫面的均衡和不均衡是相對而言的,畫面均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手段是為表現內容或主題服務的,畫面均衡和不均衡處理,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影視作品中為了表達特定的涵義,有意處理成不均衡狀態。

  新聞攝影實戰技巧:如何挑選新聞照片

  新聞照片的發稿形式主要包括單幅照片、組照和專題攝影。單幅照片是攝影記者平時工作中最常用的發稿形式。單幅圖片拍攝的基本要求是:表現有形象價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間,注意細節、人物情感及體態語言。

  組照可以是對同一新聞現場不同側面的描述與表現,也可以是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場景的組合。組照多用於多側面、多角度地表現新聞事件,深化主題。我每年都會參與全國兩會的新聞攝影報道。兩會結束後,我會把會議現場,代表討論的現場,以及代表和委員考察、交流、撰寫議案等場面的照片挑選出來,形成組照,進行刊發。

  專題攝影是指通過多張照片,多個角度反映一個新聞主題。每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或一個情節,要有開頭照片、高潮照片及結尾照片,串聯起一個完整的故事。專題攝影要注意大場景、中景、特寫等不同景別的採用,以及橫豎版照片的配搭,時間跨度較大,淡化時效性。

  攝影的拍攝方法

  用光技巧

  攝影的靈魂就是用光,就像一個搖滾樂隊,靈魂是重低音貝司。光影的魅力就是無窮無盡的,正如一位大師所說,用光就是把物體雕塑出來。光影就是一個百寶箱,如果運用得當,會給圖片帶來全新面貌。如果影棚裡有8-9個主光位,這就不太合理了,因此模仿“太陽”的燈光為止,做到光位儘量統一,廣遠主次分明為最佳的方法。有時不惜用5-6只燈去組織出一個主光源,在影棚中製造一個人工太陽。主光源最好是在傢俱正上方,並加柔光屏使光柔和漫射,大面積柔光可掃一大片。另用幾隻硬光***高瓦秒數的影視閃光燈***,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孔徑的蜂巢罩在燈的標準套上,遠遠打過去,在傢俱主體上就會出現幾個很亮的區域性光區,這樣就立刻打開了傢俱的明暗調性,讓人感覺很優雅。光性有多種,或柔和或強烈,或夢幻或鮮活,或清澈或朦朧,或火熱和荒涼或突然或細膩,或陰暗或早春,或筆直或傾斜,或感性或受控,或平和或蒼白。如果拍攝臥房傢俱,想讓氣氛顯得柔和,就可以用柔和的燈光,夢幻般的燈光來去的這種效果,而不要藉助低對比度的濾光器。鮮活的光是指反差較鮮明,充滿生機的光,而死氣沉沉的光責是缺乏層次感,沒有影子的。清澈的光要有反差度,又不能太過。

  剪影的拍攝技巧

  剪影,作為一種拍攝的方法,可以有非常多的用途,要求拍攝者在創作手法上靈活地運用它,而在創作思路上要有出新出奇,那麼如何取得效果不錯的剪影照片呢?

  1、充分展現剪影主題的形體特徵,將形體與背景生動的結合在一起,可以說,形體是語言,背景是語調,而這種語言有時無聲勝有聲,任憑創作者去揣摩和體會,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處所在。由於在剪影照片中,主體基本沒有色彩和細節顯示,所以對主題的形體特徵要求就很高,這就需要作者基於後期表現的效果來仔細選擇拍攝角度和主體形態,充分展示主題的外形特徵,力求美感和生動。

  2、剪影照片的獲得充分利用了主題與背景受光的差異。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時的逆光,因為這時的光線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攝的好時機,一般只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內人工造成的受光差異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曝光要遵循寧欠勿過的原則,依據背景的光亮部分進行點測光,這才能使主體曝光嚴重不足,形成強烈的剪影。

  4、當畫面中被攝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過小,或畫面的空白空間比較單調時,可以創造性地運用剪影作為前景,通過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壓迫觀眾的視覺投向被攝主體,同時黑色剪影也不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我們甚至可以運用以剪影作為主體的邊框,形成方、圓或變異的各種形狀,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獨特的畫面形式感,增加畫面的縱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