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必須放姜嗎

  姜是一種常用烹飪輔料,分為生薑、乾薑、炮姜三種。中醫理論認為,姜可以煎湯、榨汁,或作調味品,其中藥性表現為: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等,常常用於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症的治療。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下面小編將為大將講解姜的禁忌。

  

  ⑴注意事項

  古人云:“早上吃薑,勝過吃蔘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姜能增強和加速血液迴圈,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胃,促進消化,還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點姜,對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為姜本來屬熱,會讓人上火,勞命傷身,所以不宜吃。

  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但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間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蘿蔔下床姜”一說,說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別是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薑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安康”、“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早吃三片姜,勝過人蔘湯”等諸多民諺都反映了生薑的保健功效,而自古以來中醫也有“生薑治百病”的說法。中醫講究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

  ⑵致癌

  腐爛生薑產生毒素可致癌,有的人認為“爛姜不爛味”,這種想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很危險,因為腐爛的生薑會產生毒素,嚴重時會導致肝癌和食道癌的發生。雖然夏吃薑對人體有益,但也應適度,因為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而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的原則,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⑶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①適宜傷風感冒、寒性痛經、暈車暈船者食用。

  ②陰虛內熱及邪熱亢盛者可少食用。

  ③體質偏寒的人可以大量食用。

  ⑷食用禁忌

  生薑性辛溫,不宜一次食入過多,痛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祕、痔瘡患者不宜食用。爛姜中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瘡患者不宜食用。[20]

  ①陰虛體質的人。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幹、面板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②內熱較重者。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薑。如果是熱性病症,食用生薑時一定要配伍寒涼藥物中和生薑的熱性。

  ③肝炎病人。因為常吃薑會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剋制吃薑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選擇一些可舒肝、理氣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